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本金比例下调,市场祸福难料!

(2009-06-01 20:41:42)
标签:

资本金比例

降价

成交

资金链

分类: 市场观察

资本金比例下调,市场祸福难料!

 

    引: 5月2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公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调整结果,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普通商品住房项目投资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从35%调低至20%,成为此次调整受惠最大的项目之一。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也由35%降至30%。

   

    备注:2004年9月,中央为调控当时较热的房地产市场,曾要求申请贷款的开发企业其自有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5%。随后几年,随着楼市升温,中央曾出台过一系列调控政策,但“35%”的大限从未松动。此次是自1996年设立房地产项目资本金比例制度以来的首次调低,其中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下调15个百分点以后,已恢复到1996年的水平。

 

    不少人谈起资本金下调的时候,都会定调:重大利好,有利于房地产业发展!我看未必!从开发企业角度来说,可能三季度的风险甚于前期;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价格将会居高不下,何来利好?!

   

    首先,我谈谈企业风险问题;为什么我会说开发企业三季度风险可能更高?

    给大家讲个例子,在5月26日,应邀参与平安证券房地产中期研讨会,正好听到平安银行副行长何思文先生的发言,何先生兼任首席风险官,在发言中强调尽管国内很多银行都在纷纷积极放贷,尤其是优质企业和优质项目,但平安银行坚持45%的资本金比例作为放贷的标准,即使是很多业务员纷纷抱怨业务量大降,但从风险考量角度出发,他认为值。(何先生非中国人,但一口中文说得呱呱叫,所谓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外说中国话,在他身上要重新定义了。)

    对于我们很多企业来说,尤其是对于很多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来说,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就是他的个人价值最大化,但是呢,个人价值最大化往往会关注阶段性,而不是长期性,个人价值实现了很有可能企业风险增加了。用上面何行长的例子来看呢,就是如果降低资本金比例,那个业务员就能多拉业务单子,有提成,他就有钱赚了,但银行可能会积累下一堆风险。

    看看今天我们很多企业的做法就知道,短短两三个月前,很多企业还在到处哭爷爷求奶奶的借钱过冬,降价卖房,但是呢,政府救市,1-4月过后,腰包鼓了,随后五月份到处抢地,多高的溢价也抢,多贵的土地都要!为什么有这个雄心?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上面的:后期的销售情况将会和前几个月是一样的好。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那随后我们要探讨的就是这个假设成立吗?不成立!!因为房价不会轻易下来的,尽管近期市场成交很火,更多的还是因为市场供应不足,企业惜售造成的恐慌心理,这个不会持久,只要房价还是维持高位,三季度成交量必然会大幅下滑,企业销售不佳资金链再度会紧张,因为你前一阵子赚的钱,一方面还去年的帐,另一方面在拼命的花(拿地)。所以说呢,基于这个所谓的利好,今天大家都在透支(像房价提前透支奥运概念、世博概念一样),根本就没意识到三季度这个潜在的成交真空期,以及可能带来的资金链隐患。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探讨为什么房价不会下来。

   

    其次,为什么说消费者将会直面高房价,而且不会下来呢?

    我们都知道,房价主动下来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开发商心存恐惧!恐惧啥?生存压力啊,比如说在去年,开发商都不知道能不能过冬,当然就不会考虑利润,能够快速回笼资金就谢天谢地了,降多少多愿意,只要能够卖掉存货,现金为王是去年提的最多的。但现在环境变了,要开发商主动降价的前提没了,对开发商而言,信心有了(政策基调向好),腰杆子硬了(口袋中现金多了),底气足了(摸清消费者的底了)。凭啥降价?至少在三季度没到之前,房价下降不可能。因为开发商没有恐惧啊。

    关于政策基调向好,我不用多谈,大家每天在看报纸、网络相信这一阵子看到的声音逐步开始统一起来了。美国的基本情况要好起来了,美国房地产一季度的表现也好不少了,而中国的经济数据也都是积极向好的(至少媒体、舆论都是这么说的)。对于下一阶段走势,境内外各种经济学家、基金、投行等都表示了高度的乐观。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当全球感冒时,中国的经济状况愈发凸显积极。基本面的改善,就意味着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的重新归位,这点非常重要。(其实,经济数据本身已经不重要,消费者有信心就行。)

同时,自年初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针对开发企业的土地出让金缓缴、税费减免,3月份银监会鼓励商业银行支持开发企业融资,到本次资本金比例下调的一系列政策,政府房地产扶持政策正向开发商层面倾斜,对开发企业、项目投资扶持力度明显加大,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开发商的信心。

    关于企业现金多了,更清晰了,企业今天手头的现金肯定要充裕多了,一季度市场的超预期表现,确确实实的让不少企业都松了一口气,项目销售跟卖白菜一样,截止四月底,我所跟踪到的大企业里面,万科销售了175亿,保利105亿,华润67亿,富力83亿元。业绩都好得超乎想象,在很大程度上让不少企业没有了生存之忧。企业怎么还会害怕呢!

    关于了解消费者的底,其实也不用怎么谈,我们很多企业往往都会谈这么一点“我愿意降价,但是,如果消费者不来买的话,怎么办?”,一到四月份,消费者用行为打消了企业的这个担忧,尤其是北京市场,早前大量北京企业一方面担忧项目去化和资金回笼,另一方面有担忧降价不能有起色反倒砸品牌,“我愿意降价,多少都愿意,但万一没人买咋办?”就是典型的这种心态反应。正好政府组织的春暖楼市行动,消费者积极出手,的确让大家看到了降价是有出路的。

    从企业角度来看的话,信心有了(政策基调向好了),腰杆子硬了(口袋中现金多了),底气足了(摸清消费者的底了)。相应的,对于市场的话语权就大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地位已经强弱互易。与此同时,资本金下调这一所谓的重大利好,相信更会会给很多企业不降价的理由

   

    所以呢,我们就发现一个循环自然形成了,政策利好必然推动房价居高不下,但房价不下来,市场成交必然持续不长,成交清淡的话开发商必然会面临资金链问题,资金链问题将会迫使房价重新检讨。换句话说,今天的利好对于下一阶段的市场来说祸福难料!

 

    我也相信,中央推出本项政策的初衷是加快市场供应,从而缓解市场房价上涨的压力,初衷是好的,但时机错了!如果是能够在一季度推出这项措施的话,那就没问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