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开发企业太乐观了
原以为,经历了这么多轮的房地产起伏的洗礼,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应该要成熟、稳重些了,尤其是2008年这一波从宏观层面往下落的地产企业生存危机的遭遇应该让很多企业看到了生存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按道理,也该多了些沧桑,少些冲动。但进入4月下旬以来,一段时间里,我们再次被雷了。
金地,以溢价82%抢下上海徐泾地块;
富力,以溢价240%夺得北京广渠门10号地块;
万科13亿拿下佛山地块;
绿地12亿船厂地块;
保利得到北京最大住宅用地
......
之所以说不成熟,并非是说今时今刻地块该不该拿,而是说我们的企业到现在为止,在各种市场行为中从来都是一哄而散,一涌而上!这与我们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何其相似!当市场行情处于最佳低位的时候,往往消费者是看看身边人,你也没买,他也没动静,那我也不出手,而当终于身边有人憋不住出手了,一个,两个后自己马上也不管价位高低,必然出手。典型的低位反应不足,到高位反应过度的冲动性消费模式!
从这次拿地本身,我们也可以看出些许问题,就在1-2个月前各方面土地都处于任挑任选,无人竞争的环境下,我们的企业都不动,而当同行尤其是老对手们出手了,自己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必抢!至于价格多少已经不重要了。
除了,近期的拿地行为,我还看到了另外一幕:现在很多企业都不急于销售,纷纷涨价。
仅仅还在三个月前,我们的企业还在拼命降价快速去化求现金,一季度资金回来了,生死难关一过,马上开始调整价格,你说这是与时俱进吗?我看是还是短视!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风险并未完全过去!
如果咱们的企业家留些心的话,就会发现,实质上今天的环境出现了两个变数:
第一、中央的政策在暗暗收紧;土地增值税的征收再度列入工作日程,二套房信贷已有收紧信号释放出来;中国从来就是“大政府、小市场”,中央的调门将直接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市场发展趋势,回过头来看,1-4月成交放量很大因素就是在于信贷放松,一旦收紧,成交必定下跌,而且幅度不会小的。
第二、价格上行风险;二季度价格在上行已经是不争的,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企业在纷纷增加/加快供应,三季度将会是集中供应期,这么高的价格,这么多的供应,相信企业将会再度遇到问题。
两个环境在变,而企业还是以1-4月的乐观形势来规划下一步行为,好像有些太乐观了吧?消费者买房再怎么样会估摸着自己能够还得起贷款,而我们的企业在买地和卖房的时候好像多了些赌博的因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