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一面之缘

(2014-04-25 12:28:37)
标签:

社区文化

合唱

志愿奉献

文化

分类: 门外艺文

难忘一面之缘                           拙文载于2014年4月18日地区报

3月23日市民文化节开幕日那天,在小区里瞥见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这不是多年热心在社区为居民普及合唱音乐的何老师么?下班后问老伴,才知80几岁的老先生前两年不慎骨折,健康受到了很大影响。

    我与何老其实只有一面之缘,但这位虚怀若谷的老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记得八、九年前我刚搬来这小区没多久,老伴就被推选为社区业余合唱队女声合唱组组长,每周排练一次。老伴回家告诉我,虽然自己只是三脚猫水平,但指挥和辅导却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科班出身、弹得一手好钢琴的何老师呢!

    我颇感惊讶,堂堂科班出身的老师真能与可能连简谱也不识的阿婆阿伯为伍吗?可老伴说,何老师没有半点架子,总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教大家唱准每个音符。在他的调教下,一支缺少基础、参差不齐的小区合唱队,后来果然像模像样地登上了文化中心的舞台。

    因为我们小区熟悉沪剧的人多,何老师把苏东坡、郑板桥等古人的作品谱上曲,还创新地糅合沪剧和昆曲的基调,用这些独具一格的曲子让大家练习。有一次,妻在家试唱一首曲子,我偶然发现结尾漏了字,就随口告诉了老伴。谁知后来老伴却转告了何老师,让我颇觉唐突。所幸老人并没对我的较真不高兴,反而邀我去他家做客,于是就有了这一面之缘。

    踏进何老居室,屋里最显眼的是他朝夕为伴的那架黑色钢琴。见面后,老人的谦和很快打消了我的局促。谈到兴处,何老还兴致勃勃地翻开他厚厚的影集,从周小燕、才旦卓玛到廖昌永、黄英……,与音乐界无数名人的合影从我眼前掠过。原来,何老还是上海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会员和美国钢琴专业委员会终身会员。后来,我又凭一丁半点的音乐史知识,听老先生聊俞丽拿出神入化的小提琴演奏、陈刚与何占豪创作成名曲《梁祝》时的分工、一直聊到文革中批德彪西……

    巧的是回家后没几天,竟无意中看到电视里正在回放卡西欧大奖赛20周年的盛况,荧屏中看到当年精神矍铄的选手何畏重归舞台,上海名嘴叶惠贤正责怪老先生金婚为何没邀请他,还提醒说下次办钻石婚时可别忘邀请!何老则兴奋地吹起了葫芦丝……这事已过去好几年,也不知老人而今是否已到了纪念钻石婚之年?这回可别再忘记邀请名嘴叶惠贤出席哦。

                                               (应邀修改旧作为市民文化节敲边鼓)

难忘一面之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