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纳兰性德唯美诗词凄美爱情文化 |
分类: 悦读感悟 |
先看诗人早期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守岁》,从“记巡檐笑罢,共捻梅枝。”到“欢娱见惯,道岁岁琼筵,玉漏如斯。”一路铺排,就可想见这位心上人的确是他的亲戚且彼此有婚约。否则未嫁的女子哪会去别人家守岁呢?可惜表妹不久就被选入宫去,于是悲剧从此开始。初时表妹还偶有书信给纳兰,纳兰在《采桑子》里写到:“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就是记叙好久不见表妹书信的迫切心态。清人甚至有笔记称,那时纳兰曾乔装成喇嘛去偷见心上人。虽然见到了,但“宫禁深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此事当然无从考证。
其实,纳兰22岁就当了皇帝的侍卫,在宫里见到表妹的机会应该并不少。只可惜:“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减字木兰花》),宫闱规矩多,双方见了面也不能说话,表妹要转过回阑才“扣玉钗”,给情人一个暗示,表示我也看到你了。这种隐痛,非当事人怕是无法想象的吧?
又过了一年,忧伤憔悴的表妹辞世。悲痛之余,纳兰写下了一首凄美的《采桑子》为这段“相思相望不相亲,争教两处消魂”的恋情画上了句号。“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从这些词中可见,纳兰不仅是才华绝代的词人,还是天生情感丰富的情种。可惜他只活了31个年头,我觉得其表妹的早殇也一定影响了他的健康。当然,也因为凄美爱情渗入了他短暂的生命,使他无意中为后人留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文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