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可别误会,这个“团”不是舞刀弄枪的团,是纯义务的社区“新闻志愿团”,其功能就是为本地的一张4K8版社区报排版和策划多作参谋多投稿。成员由各居委、各村从平时喜欢涂涂写写的退休人士中推荐而来。运行一年多,披沙沥金,而今正好是12人,挂着“团”的名义,其实就是一个班,“团长”也就是“班长”,呵呵!
人虽少,高人可不少。论职称,一个教授级、两个副教授,中级职称的还没统计过;论出身,从文革前的北大文科生到复旦研究生、华东政法、华东理工……一半以上是科班;论退休前的职务,有权威出版社的编审、有曾在《新民晚报》供职的记者、有国企分管宣传的党委委员、科长、工会主席、教师……像我这种不是科班出身的“土八路”,忝列其中本来就觉得有点惭愧,想不到两月前还被推荐当“官”了。
照理,区区12人,有个“团长”就足够了,偏偏教授团长能力、热忱都有余,就是体力不足,短短5个月,心脏就撑了两次支架。第一次撑支架后,他就力荐由我接任“团长”,理由很简单,他认为就凭我多年在企业“爬格子”的履历和加入志愿团后每月为报纸写头版“时评”的文字基础,堪当此任。但我自知资历、学历都难孚众望,故竭力推辞,后来经领导折衷,就弄出了这么个“副团长”。
上月例会时“团长”住院,我也赶鸭子上架主持了一次会议。名作导读、欣赏分析、传达一季度评报会上《解放》、《文汇》、《新民》等专家对我们社区报的精辟点评……一一按序进行;就是到了评论自家上期的报纸时变成冷场了。是真的没啥差错还是因为我参与了终校不好意思说?当时也没搞明白。
散会前的表态当然是免不了的。我还是强调自己与团长的德高望重和娴熟业务功底相比难望项背,再说区区12人也不必再设什么“副团长(副班长)”,但我愿意为大家当好勤务员、联络员……马上有团友揶揄:“别谦虚了,你有这能力,该帮团长挑担子啊……”我说的是真心话,却被理解成推脱责任了。罢罢,还是赶快闭口。
前两天,病休中的团长托人给我带来了对上期报纸的意见,其实并非无瑕疵可挑,除了有的文章对标点把关不严之外,在第八版副刊上居然还有把“直到”写成了“只到”的明显差错,竟然也从我的眼皮底下逃脱了!看来我不仅不胜任当“官”,连校对功夫也退步啦。惭愧啊,惭愧……
(今日全国统一高考第一天,上海大雨滂沱,祝各位学子金榜题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