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味

(2013-02-08 09:10:13)
标签:

蛇年春节

年味年货

往事依稀

亲情绵绵

情感

分类: 情海一帆

年味                                             宏村年味
     天小年夜,晨起见昨下午开始的一场雪只在草坪上留下了些许痕迹。快过年了,前两天一位50出头的同事在班车上向我感叹,现在的年味好像越来越淡了。我不禁莞尔,那你心中的年味是怎样的呢?他说,买鸡鸭鱼肉、干果零食呀,小时看到老妈买回这些年货可高兴了!我说,如果光论买年货,那你现在不是天天可以过年么?听我一说,他自己也不由笑了。

小时候,或者说四五十年前吧,那时我心中的年味,就是家门口贴幅红彤彤的对联、床边贴张喜庆的年画、口袋里藏几颗糖果,再看看窗外燃放的焰火,听听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隔壁洋房里较富裕的,则已多多少少在窗台上挂起了珍贵的腊肠、咸肉、鳗鲞……让人羡慕不已。

说起“买年货”,50岁以上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那不堪回首的年代,那可的确是项“重大工程”:先是按“大户小户”的标准去领回过年才配给、限量购买鸡鸭鱼肉的票券,然后是凭票去购买。那时买年货可不像现在逛超市,纵然有了票也照样得凌晨34点钟去菜场排队,稍晚一些就是“明日请早”了。为了早点买齐年货,母亲常常要拉着我们这些孩子一起去排队,这三点钟睡眼惺忪的从被窝里爬起来,然后顶着凛冽寒风去菜场排队买年货的滋味,现在的年轻人能想象吗?我很早参加工作而且不住在家里,所以算是排队最少的了。听小妹长大后说,那时母亲既要她去排队,又不放心把珍贵的票证和钱款交给她怕弄丢了。结果悲摧的是好几次眼看排到头了,母亲排的那队却还没轮到,结果让人家撵了出来重新排队,现在听起来已恍如隔世了。

母亲忙碌了好几天后备下的年夜饭(我别的不会干,一般就负责摊蛋饺),其实并不能敞开肚皮吃,因为总共这点“上台面”的菜,还要留出一部分给姑母一家初二来给舅舅拜年时作招待呢。记得在饭前要先点上几支香,母亲让我跪下对着空中磕几个头,说这是祭拜老祖宗,后来“文革”开始,连这程序也取消了(弟妹们可能对此已没有印象)。

晚饭后则是阖家包汤团的传统节目。糯米粉是好些天前向小脚的李奶奶借了石磨早就磨好的。母亲仔细擦净桌子,把干糯米粉堆成围堰状,然后往中间徐徐加水,待到把面和得干湿恰好后,我们就围着桌子一起上阵了。馅子分鲜肉和黑洋酥两种,鲜肉馅的捏成尖顶以供区别,人多力量大,没多久就能大功告成。然后就等着父亲或母亲发压岁钱了,那二角或是五角(记不清了,我工作前曾涨到一元)的压岁钱揣在袋里要分好多次才用完。第二天是大年初一,照例要煮汤团,这时往往会发现簸箩里有几个汤团已经裂开了口子,但我们谁也不承认是自己的手艺不过关,于是母亲只能无奈地摇着头独自“修补”了。

印象最深的还是母亲拿手的醉鹅。腊月里凭票买来一只大鹅,洗净烧煮冷却后浸在一个倒了许多酒的里,然后加入葱姜、花椒啊等各类作料,再用牛皮纸之类的东西封住口。除夕前一打开,呀,满屋酒香夹鲜香。后来直到我们各自成家离开老宅后,母亲每年还会做一醉鹅,年夜饭后让我们各自带回家。至今想起还觉得满嘴生津。唉,可惜母亲而今已经辞世4年半了!

   现在买年货固然唾手可得,但年味的确是有点淡了。这年味,其实就是浓浓的亲情,柔软的眷恋和那些缠绕心中的记忆……

    过年了,提前向各位朋友拜年了!

(大年夜是母亲冥诞,谨以此拙文聊作纪念。)

年味                                步行街的小店里挂满红彤彤的“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