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读《诗话》消溽暑(一)


标签:
袁枚随园诗话随感杂谈 |
分类: 悦读感悟 |
申城经历了整整一月的梅雨季节,7月17日刚出梅就立刻换来了35度高温。夏日炎炎,出门诸多不便,倚窗闲读被钱钟书褒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随园诗话》,如清风拂面,溽暑全消,随手记下笔记若干,与各位喜欢文字的博友一起消夏。
苏小小相传是南齐时钱塘(杭州)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葬于西泠桥畔(即今日“慕才亭”),凡杭州人皆知其处。老袁正好也是钱塘人,因之戏刻了一枚私印,用了唐人“钱塘苏小是乡亲”之句(卷一三三)。 某日有位“部级”高官过金陵,索要老袁的诗册。老袁一时率性盖了此印。谁知遭来一顿臭骂,而且“责之不休”,老袁终于忍不住了,他说:“你以为一提苏小小就上不得台面吗?在今日看来,你是一品高官,苏小小很卑贱。但百年以后,只怕后人但知有苏小小,而不知有你这个人呢。”满座人听了都笑出声来。 假清高的官其实历来就有,但于今为烈。君不见已曝光的堂堂省部级高官,台上大唱高调,台下包养情妇,敛财数千万,豪宅数不清,讨情人欢心于榻前,致百姓生活于脑后。老袁倘遇此类高官,不知是否会吐血? 一、谁提钱塘名妓就很坍台吗?
有位方望溪先生,喜欢删改唐宋八家文,还有位屈悔翁,则喜欢改杜诗(卷一三0)。老袁说,如果八家、少陵今日复生,也可能会认为有些改得有理,有的改得并无道理。但仔细想想,如果一字一句去挑毛病,哪怕是经典的“六经”,也有可议之处的,两位先生不该舍去自己的田而只顾耕耘他人的田啊!(固无劳二公之舍其田而芸人之田也。) 其实,喜欢“象牙筷上扳雀屎”、耕耘他人田的人至今不绝如缕,就像不写小说的人喜欢评小说、不会演戏的人喜欢评论演员一样。例如余秋雨一出名,不久就诞生了几个专业“咬余”人士,余秋雨当然可以批评,但是“咬余”派既然都是文坛中人,是否也该让别人看看你自己的田里庄稼长得是否茂盛呢? 二、只顾耕耘他人田的文人
三、才能与报酬的不等式 老袁有两句名言:“才欲其大,志欲其小”(卷三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办事的才能要大,这样处理事情才会绰绰有余;个人谋利要小(少),那么对自己的愿望就不会感到不满足。东汉孔融志大才疏,结果被曹操杀害。西汉邴丹做官所取的俸禄不肯超过六百石,换得一生平安。 话当然说的不错,但今日的许多官员听了恐怕不乐意。而且许多官员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概而言之是“两多两少”,房子越住越多、票子越来越多;基层越跑越少,责任越来越少。有的官员竟然说,“三年不动(升迁),忧虑重重!”,怕领导把自己忘了。在这样的环境下,难怪官场厚黑学会大行其道了。
待续 四、和苏东坡抬杠能“博眼球”?
后一篇:夏读《诗话》消溽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