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读《诗话》消溽暑(二)

(2010-07-21 12:32:38)
标签:

袁枚

随园诗话

抬杠

小蛮

改诗

分类: 悦读感悟

夏读《诗话》消溽暑(二)    四、和苏东坡抬杠能“博眼球”?老袁因为被誉为“乾隆三大家”,所以蛮喜欢臧否古人。例如他认为苏东坡的近体诗“少蕴酿烹炼之功”,言尽而意亦止,缺了弦外之音(卷三九)。但有位毛西河(毛奇龄)却批评得近于诋毁了。那人举例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算是东坡近体诗中的佳句了,但春江水暖,就一定该鸭先知,而鹅不知吗?”这种吹毛求疵的抬杠其实已经失去讨论的意义了。

    如按这种思维论诗,那么诗《三百篇》也句句有“问题”了。如首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斑鸠、鸣鸠都可以在河之洲,何必非“雎鸠”呢?再如:“交交黄鸟,止于棘……”“黄鸟于飞,其鸣喈喈……”黑鸟、白鸟也都可以止于棘、其鸣喈喈的,何必光写“黄鸟”呢?还是那句老话,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东坡诗书流传至今,可现在有谁知道那毛某人?                     

    五、此小蛮不是那小蛮! 白居易的小妾樊素善歌,演员小蛮善舞,他曾写诗描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被认为香艳诗一类。由此大家都知道“杨柳小蛮腰”中的“小蛮”是白居易喜欢的一位歌妓的名字。

    可后来他又写了一首题为《寄禹锡》的诗:其中有“携将小蛮去,招得老刘来。”之句(卷四  二三)。莫非两位倜傥的诗人要共赏“小蛮”的高超舞技?其实不然,诗人自己在诗后已作了注解:“小蛮,酒具也。”原来有一种收腰型的酒具也叫“小蛮”,要不是诗人自注,以后人的习惯思维恐怕又要想到风流韵事上去了。

    望文生义是古今通病。其实同字不同义在语文中屡见不鲜。例如今人王立群教授译的《郁离子》将“蒙诏瑶氓”译成了瑶民接受皇上诏书,其实此诏非彼诏,蒙诏就是蒙王的意思,后来称南诏,并非指皇上的诏书。故凡注释者、讲课者不可不察。

  六、自己的诗文该怎样改?老袁说,“诗不可不改,不可多改。”方扶南曾写过一首《滕王阁》诗,“阁外青山阁下江,阁中无主自开窗。春风欲拓滕王帖,蝴蝶入帘飞一双。”(三五)老袁很喜欢,认为写得极出色。可后来他的儿子说:“翁晚年嫌为少作,删去矣。”此人还三次改写自己的《周瑜墓》诗,老袁却认为他越改越糟了。

   “悔其少作”好像是文人通病。有的原本是文思喷涌时一气呵成之作,可为了合仄、规范而去删改,往往一改就把原有的灵气改没了。而现代社会的“悔其少作”则更多出于政治原因,例如某些名人当年自己“跟风”创作的作品现在一律不编入作品集,抹去旧痕以显示自己的“一贯正确”。连有些写“回忆录”者,也不是实话实说,而是“选择性回忆”,甚至篡改史实,所以钱钟书说老人的回忆往往靠不住。眼明者要是把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回忆对比着看,就会发现各人的记载明显不合榫,有的甚至会大相径庭。信谁呢?嗨,这话有点离题了,不说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