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相拥
去年暑期,《海角七号》大热台湾影市,褒之者称其洋溢着社会底层小人物浓浓的温情。随着台湾新领导马英九观看之后(据说他一年只公开看两部电影),这部台湾电影更加暴热。但又有贬之者称,这部电影是绿营导演魏德圣所拍,充满浓厚的媚日情结的消息。褒贬两个极端,不免使人好奇,现在《海角七号》终于可以下载观看一遍了。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台湾小镇恒春,因为日本歌手要在海滩进行一场演唱会,镇代表主席(是否相当我们的人代会主任?)为了地区荣誉,要求由当地乐团作为暖场嘉宾,随后为组织这样一支原本没有的“当地乐团”而展开的一系列努力,直到不断坚持而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本来情节很简单,但因为导演独具匠心的加入一段60年前的中日跨洋爱情,具体通过七封迟到的、文学味很浓的情书传递表现出来,而使得整部影片豁然呈现出一种迥异于一般励志片的隽永气质。
企盼
《海角七号》的两个爱情故事:一段是60年的刻骨思念,作为背景,通过七段旁白来烘托;一段是现实生活中充满勇气的突如其来的爱情(虽然剧情显得有点突兀,起因是由女主角友子醉酒后的一夜情引发的,有点像是冥冥中的轮回!)前者让人柔肠百转;后者让人胸怀激荡……
小人物是这部影片的亮点。男主角阿嘉,是一个因为在都市中怀才不遇、而不得不避缩到家乡小镇的年轻人,女主角友子,是一个接待工作中事事不顺心的日本女孩,还有心事重重的宾馆接待员;敬业的小米酒推销员马拉桑;执拗火爆的青年交通警察;国宝月琴师茂伯;克制不住暗恋明恋老板娘的机车修理伙计;辍学去教堂参加唱诗班的高小女学生键盘手大大,这些配角形象都很鲜明,一个个让人过目难忘。电影对台南小镇市井民情细致入微的写实,大概是电影取得成功的一大原因,日语、台语、闽南话,夹杂反映出一个鲜活的小镇文化,演员的表演也全部以写实为主,大部分赞扬此片的观众可能就是被这种真实所打动的。
反对者说《海角七号》是典型的台湾深绿皇民仇中媚日的独派电影,认为应该禁止在大陆上演。指责其描写的是全民抗战期间,却有同胞和日本人浓情密意,和日本人这样爱得死去活来,而且一爱几十年!60年后又是一段台湾青年与日本青年之间的恋爱,似乎寓意日台之间割不断的的情结。但把日本教师指称为侵略者的代表,似乎太牵强了,而把片末阿嘉勇敢地抱住了友子,说出“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指为暗喻台湾要归属日本或依旧让日本人来统治,则实在有点“文革”年代捕风捉影的遗风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