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家贞节牌坊考议

(2024-03-03 22:19:23)

李家贞节牌坊考议

在西大街南头巷中段道西的一处民居,南临原酱菜厂小过道;其东墙内,镶嵌有一贞节牌坊之青石立柱,阳刻“荼苦一生销壤末”;墙根处顺放着一残石柱,亦阳刻有“清五夜徹寰中”,看来是互为对联;多年前,曾询问乡党,得知乃李家之贞节坊,或曰“妮奶奶的牌坊”。           李家贞节牌坊考议


临洺关“妮奶奶”之故事,传来有年。据说,在明代万历年间,七门巷人李芳润,病入膏肓,药石难医;李家人寄希望于“冲喜”之旧俗,迎娶邯郸郝某之女。旧时,南界河店属邯郸县,北界河店属永年县,两县以南、北界河店村中间的河沟为界。李家迎亲回府的路上,刚过界河店的界桥,便接到李芳润的死讯,遂告知新娘子定夺;只听新娘问“轿子到哪里了?”“刚过界河”“即过界河,便是永年人了,继续走吧!”李家人听报,急忙在南门(或曰东大门)外,设“更衣亭”,红轿覆盖白布,红妆变成孝衣,拜堂之典礼变成了登堂哭夫;李郝氏从此纺织终生,守节六十多年卒。李家人遂上报官府,得到朝廷旌表,在其住处外,建造了一座贞节坊,李氏后人尊称郝氏为“妮奶奶”。

据《广平府志》载,“李芳润妻郝氏。芳润病危。迎女归。未及门而芳润殁。守节六十余年。亲属罕见其面。年八十卒。康熙三十年旌。《大清一统志》参《永年志》”《永年县志》载,“李芳润妻郝氏。芳润病笃。氏于归。俗曰喜冲。氏未见夫而寡。纺织苦守。亲族罕见其面。守节六十余年。年八十卒。康熙三十年旌表。”据《李氏族谱》载,“芳润妻郝氏。崞县知县廉之孙女。润病。家人从俗娶妇冲喜。氏入门。未见夫面而寡。终身纺织。守节六十余年。八十卒。亲族罕见其面。详载邑志。”

今年正月十九日,朋友电告,民房翻盖,已经留下此牌坊之石柱;在挖地基时,又挖出牌坊之构件,其中有石横坊一块,阳刻“旌表登仕郎李如兰妻郭氏节孝”十三个字,清晰可辨,从而推翻了多年来的传说。

李家贞节牌坊考议

《广平府志》《永年县志》均载,“李如兰妻郭氏。年二十二岁夫亡。事舅姑尽孝。父母逼他适。氏以死自誓。有邻妇譬说百端。终不能多其志。守节四十余年。年六十二岁。竟以饿死。亦无子。最为苦节。乾隆十三年旌表。”

李如兰,何许人也?于是,翻阅《李氏族谱》得知,在“恩命纪第七”中载,“璧晋妻郭氏。徽州分府琯之孙女。赞善村。”在“世系表”中,有“球条子。璧晋。娶郭氏。贞节详注恩命纪。子一。廷佐。”从而得知,李璧晋即李如兰。这就和志书所载,出现了矛盾。志书载李如兰“无子”,而族谱有“子一。廷佐。”此该当作何解?

旌表制度,始于秦汉,历代盛行,直到满清。是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权,而提倡奖励德行的一种表现方式。对忠臣孝子、节妇隐逸、贤人名士,以及累世同居等等,由地方官申报朝廷,恩准后,则赐以匾额,修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旌表制度,是古代极其重要的嘉奖形式,历代皇权对旌表的人员挑选,都极为重视,为防止虚假申报,有一套严格的流程,最后才能获得中央或地方政府给予的旌表。《元史刑法志》载:“诸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其节行卓异,应旌表者,从所属有司举之,监察御史廉访司察之,但有冒滥,罪及元举。诸赐高年帛,应受赐而有司不以实报者,正官笞四十七,解职别叙。”即使在这么严厉惩罚的法规下,不实申报依然存在。特别是明清以来,清廷为了笼络汉人,所以,大力表彰忠孝节烈;因此,为了提高家族在本区域内的荣誉,有些大家族,便想法设法地去迎合申报旌表的内容,打通地方官府,获得旌表,从而,使家族的名声走向巅峰。

“李如兰妻郭氏”向官府的申报文书中,谁敢说李如兰“无子”?那只有一人,即李如兰之子“廷佐”。李廷佐看到守寡四十年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家庭,一生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在父亲去世后,母亲郭氏“事舅姑尽孝。父母逼他适。氏以死自誓。有邻妇譬说百端。终不能多其志。”为了给逝去的母亲,争取到人生最高的殊荣,所以,在文书中写得郭氏命运很惨,“年六十二岁。竟以饿死。亦无子。最为苦节。”最终,使母亲郭氏争得到了朝廷的旌表,而李廷佐又将本人的“增生”,上报官府,貤赠给了他的父亲,因此,在牌坊的横坊上,没有功名的李如兰,身份却是“登仕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李廷佐孝心和李郭氏的懿德永存。

据《李氏族谱》载,增生李廷佐生二子,长子太学生李前增,次子增生李前坦,孙十人,其中贡生李代巡,任天津县训导。亦可谓善报也。

那么,关于“妮奶奶”的牌坊,再询问多人而无果,其中不乏有李氏族人;据西大街九十六岁老人赵金奎说西大街有两座贞节牌坊,一座在下坡路南,一座就是这座牌坊,在我小的这座就倒……”

 

 

李家贞节牌坊考议李家贞节牌坊考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