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餐饮问题一直是教育的一大问题,学校食堂做的饭经常是没口味、没营养,对于正在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危害。现在就有媒体曝出了一些学校的食物安全事件,有的是学生对学校食堂的食物难以下咽,导致孩子们吃有口味但没营养的垃圾食品,出现不同程度的肥胖等。
两年前,孩子在上海市区某民办小学读书时,一日,因为一位老师外出开会多出一份午餐。班主任对正在吃午餐的学生说,哪位同学还想吃,可以把这份午餐吃掉。班主任刚说完,四位男生不约而同走上讲坛,争抢着吃这份教师餐。放学后,孩子还懊恼地对她说:“教师餐真好吃,可惜我只吃了一点点。”
教师餐和学生餐的差别很大吗?孩子回答,教师餐的饭菜和学生餐基本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学生餐是餐饮公司配送的,冷冻后再加热,饭菜都装在一个盒子里,一些绿叶菜闷黄了,油炸鸡翅变软了……面对这样的午餐,很多学生的食欲大降;教师餐是学校的小食堂现做的,品种都一样,但是现做的饭菜特别香。每当老师捧着饭盒进教室,学生们都能闻到飘过来的饭菜香。
专家表示,不吃早饭可导致体内无法供应足够血糖,人容易感到倦怠、疲劳、脑力无法集中、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另外,长期不吃早饭,空腹的时间过长,消化液的分泌就会减少,会引起一系列胃肠病,甚至导致胆结石。如果午餐再不好好吃,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学习必然受到影响。一些医院消化科医生发现,青少年胃肠道疾病的病人近年来有所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和不吃早餐、学业压力增大有关。
面对毫无口味难以下咽的午餐,孩子们的食欲大减,这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难么谁该为这样的后果负责呢?
学校应负主要责任:一般食物都是由学校联系餐饮企业制作或者自己学校食堂做的,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学校的监管不力,根本没把这个看似不重要但却非常重要的事情当回事。
学校及其领导们或许觉得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但是现在的社会毕竟不像旧时那样了——人们没东西可吃,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当然也就更注重饭菜的质量。而出现几个孩子一起疯抢老师饭菜的悲剧正是学校监管不力的表现。
食物生产商也难辞其咎:食物生产商的这种先冷冻食物再将其加热后供应给学生的行为有点单纯为利益考虑,而不管这些食物是不是会产生不好的结果,因此生产商这种唯利是图的本性应该受到道德的责问。
由以上的例子我们看到,像上海这样的地方都存在这些低级的问题,那在全国的其它地方就更不用说了,比如西部的贫困地区,学生们的生活吃饭问题一直是教育问题中的一大弱点。校方一方面没有足够的资金或者学生们的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因此能否让学生吃上有营养、又可口的饭菜变成了教育上的鸡肋。
学校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不是从基础的服务设施做起,这无疑是缘木求鱼。当然也希望教育及财政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维持学生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健康和学习,更关系到整个社会未来的健康与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