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娲该不该列入三皇五帝之列

(2009-10-31 14:44:33)
标签:

文化

文:王波

  现今中国可考证的历史,起于三皇五帝,那么一直以来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三皇五帝为华夏文明的发源点,那么三皇五帝之前发生过什么大事纪之类的,现在已经无从考究,往下追究也没有多大的意义,这就仿佛问宇宙大爆炸之前发生过什么以及宇宙的边缘在哪儿一样。因此我们就从三皇五帝考证起。

  有关三皇五帝的说法不统一,一般认为是伏羲,女娲,神农。传说伏羲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制嫁娶,以骊皮为礼,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据考古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也就出现在公元前5000年前,因此,伏羲也就成了中国文明的一位代表。女娲氏在伏羲后为天下共主,她做笙簧,可以看做音乐的开始;而她炼石补天的传说,则是一次制服洪水的记录。神农氏继女娲之后为天下共主,传说他是农耕与医药的的发明者,又创造了五弦琴,开始蜡祭和市场。看来自他以后,文明的先民进入了农耕时代。

  然而在吕思勉先生著的《中国通史》中引《白虎通》中有一段话:“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可见关于女娲的争议最大,那么女娲应不应该列入三皇呢?《白虎通》中其时代社会状况的描述为:“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蔽前而不能蔽后;窝之詓詓,行之吁吁,饥即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于是伏羲仰观于天,俯察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天下;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末鋁,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谓之燧人何?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

  以上记录确实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生活状况。但是记录的三皇的次序,不免有些混乱,应该燧人在前,伏羲次之,神农最后。因为燧人在渔猎时代教会了人民取火,于是由生食向熟食过度,在当时“能蔽前而不能蔽后”,“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可见根本就没有什么婚姻所谈,只是自由交配繁殖后代罢了,一次伏羲“因妇人,正五行;始定人道”,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当然原始人民的居住也要从山林窑洞向平原地带迁移,因此神农“因天时,分地利”,教民农耕,畜养。如此推之,则顺理也。

  那么我们就来回答上面的一个问题,就是女娲应不应该列入三皇之列呢?在《补三皇本纪》中说:“女娲氏,亦风姓,代宓栖立......一曰:女娲亦木德王,盖宓栖之后,已经数世周而复始;特举女娲。以其功高而充三皇......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则女娲也就是祝融;《白虎通》第二说,和郑玄的说法相同。

  由此可见女娲亦祝融也,关于女娲的传说只是其炼石补天,有的史学家猜测,这也只是其改革前代政治曲折的反映,关于聚芦灰以制滔水的传说也只是其制服洪水的另一种夸张表现手法。燧人教原始人用火,表面生人们懂得了御寒,驱兽,吃熟食,但这也使人类从蛮荒时代向文明时代迈了一大步,因此后世说古人学会用火是远古文明的一大代表。而伏羲教人结网渔猎,定人道,制嫁娶,画八卦以治天下,无疑是把人类从野兽时代拉了出来,生活水平和生产技术的到了飞升。关于神农的因天时,分地利,教人种田,随着生产资料的堆积,出现了私有制,这更是人类文明的一次飞跃。因此我们可以把燧人,伏羲,神农对人类的贡献看做是古史上人类的三次“工业革命”。女娲的炼石补天,治水也许只是一次局部性的整顿,只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口头传说中人们有意识地夸大,被蒙以神话的色彩,因此在后世人的心中立下了崇高的地位,无意识地把女娲划入了三皇之列。然而传说终归是传说,以上贡献并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的,只是在传说中被委任了一个“代表”。因此在现在看来,就女娲对人类的贡献来说,女娲并不能划入三皇之列,所以三皇应该为:燧人,伏羲,神农。关于五帝的记载,人们一致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因此这里不再讨论。

参考资料:《二十五史》,《中国通史》,《大戴礼记》

本节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