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跳楼海归博士---中国现代社会的“荀彧”

(2009-10-24 15:24:27)
标签:

留学

就业

海归博士

荀彧

中国

杂谈

分类: 微宇宙中的引力波

文:王波

­         关于浙江大学海归博士的跳楼身亡新闻,网络上议论纷纷,大家各有各的观点,有的说他的死是一种软弱的抵抗,有的说是死于大学的“大师梦”,当然这些观点都各有个的想法,但是我认为,这位博士的死是对中国学术界的警告。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位博士遗书中非常重要的几个词。《华商报》10月22日报道,9月17日,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一名海归博士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在跳楼前6天,他刚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网络盛传浙大曾给该博士口头承诺,却未能履行。这位博士在遗书中说,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可以说他就是中国现代社会的“荀彧”,关于原因我们后面进行分析。
         这封遗书无疑是对中国学术界的警告,人的一生只有一次,生命诚然可贵,我想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不是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为了前途奋斗了这么多年,为了什么?虽然留学海外,但是他毕业后还是选择回国,说明他怀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的啊!但是回国后国内的学术界的风气是残酷、无信、无情,这无疑是对他最大的打击,怀着一个炽热的报国之心,回来后却被泼上了一盆凉水,顿时心灰意冷,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一个决定要死的人,对世事的洞察力是最强的,但是他仍然走上了死这条不归路。

        他的死留给世人的只是无限的惋惜与思考,那么这位博学的博士为何选择死亡呢?因为他想用死来警告中国的学术界,他想用死亡来逼走学术圈内的“残酷,无信与无情”,但是他的选择是错误的,死只能证明他的软弱,他没有想到他的死不过是黑夜里的一点火星,很快将会被黑夜的夜色所笼罩的,但是他的精神却是永存的。

         当然他的死并不是与大学里的“大师梦”没有一点关系,想想看一个海外留学回来的博士生,他的理想是多么的远大,总想凭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满腹经纶在学术界作出一番成就,让自己扬名立万,这点也许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但是种种的障碍阻碍了他的梦想的实现,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回国后没有科研可做、每月除去房租只剩下2000元、超高的房价……等等,被认为是海归博士自杀的原因。但是原因并不是这么简单。

         中国的“大师”太多了,可是又有多少是真正的大师,他们有着大师般的待遇,但是做的确实非大师的工作,更有众多“大师”级人物,多处兼职,处处领薪,早先浙大传出的院士课题组论文造假案,当事的院士,是浙大聘来兼职任院长的,每年到校工作时间不长,连自己署名发表论文也“不知情”,不知浙大是否给他“大师级”年薪?
         在浙大这样一个学术氛围在别人看来超级浓的全国重点高校,近几年暴露出的种种新闻貌似有点不符合其身份。大多数人呼吁改革教育体制,但是他们注重的却只是学生,有谁想过在教师身上也进行进行改革呢?因为我一直想要发表的一个观点就是:“在中国人看来老师永远比学生聪明,比学生强”。例如,大家上小学可以说是上学的时间吧,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当你有道作业题不会做问家长的时候,文凭稍微高点的家长也许会给你指点,但是对文凭低的家长来说,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你明天到学校了问老师吧”,因为在家长的眼中老师要比学生聪明,当然这点在小学的比较多。

        我们知道国外的研究生只要一年就可以完成全部课程,但是国内呢?三年所学的课程却和国外一年的一样多,我就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难道教育部也怀疑中国的学生比国外的笨吗?三年硕士,三年博士出来,中国的学生基本都快三十了,但是有研究表明,在物理学、化学、医学、经济学等诺贝尔奖获奖者取得成果平均年龄为40.16岁,35岁取得成果最多。并指出,一生中黄金创造期大致是26岁至46岁年龄段。因此,重视为青年学者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国际上的共识。那么中国的学生毕业已经有点就三十几了,要想在这个黄金段内拿到诺贝尔奖好像不太容易。

        那么现在我们返回正题吧,一个博学的博士生就这样走了,留给世人太多的遗憾。我们看待问题固然要理性化,但是有时候感性地看待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当这位博士回国以后处处碰壁的时候,以前的远大理想此刻间变得是那么的渺茫,当一个人丢失了理想的时候,对于这位热血青年的说活着也就没有太多的意义,因此他重蹈了三国时期的荀彧的覆辙---那就是自杀,我们知道在三国时候曹操的后期,曹操的野心越来越大,原本只想做一个县令或这一郡之长的他,当汉献帝给他晋魏公,封魏王之后,就差一个皇帝的名号了,那么此时的曹操不想当皇帝吗?当然想啊,但是他的非常有名的谋士荀彧,他的理想是恢复汉室,还于旧都,所以曹操杀害所有阻碍他的人,这就是政见上的分歧。后来被迫无奈自杀。他们都是被现实给逼死的,荀彧的死警告了曹操,那么这位海归博士的死固然就警告了中国学术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