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大众创业的典范
(2015-10-16 21:08:52)
标签:
美国创业大众创业可能吗义乌创业草根创业 |
分类: 教育时评 |
如果一定要把创业理解为创办“苹果”或者“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那么大众创业是不可能的。能成为乔布斯、马云这样的创业者当然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把做一件能养活自己的事就算创业,那么大众创业就完全可能了。
前者属于精英创业,后者属于草根创业。创业难道就仅仅是精英创业吗?
讲到创业,人们总是习惯于讲到乔布斯、马云,就是看不到数量更为众多的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创业者。在美国,有接近3000万的自谋职业者,也就是说有接近总人口的十分之一的人在创业。他们创办的企业都是小微企业,都是没有什么含金量的企业。三五个人就是一个公司,做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做而且是永远都需要做的事,如修水管、铺地砖、贴墙纸、装门窗、开小店。美国的服务业发达,就是由这些创业者撑起来的。可以说美国是“大众创业”的典范。在国内,我所在的城市——义乌,之所以富裕,也是得益于“大众创业”。义乌本地人口72万,外来人口超过150万,小商品市场摊位有7.5万个,电商企业超过24万家,其他第三产业服务机构接近20万家,义乌本地人口中60%的家庭有营业执照。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要说大众创业是不可能的。
包括美国人、义乌人在内的绝大多数地球人都是平常人。他们可能做不了大事,但养活自己都是可能的。更何况,像乔布斯、马云这样的风云人物,创业之初也是从养活自己开始的。我可以肯定,后来有了“苹果”,有了“阿里巴巴”,他们创业之初根本就没想到过,也根本不敢想。
养活自己的创业是谁都会的。办水暖公司,是不是创业?有技术障碍吗?水暖工的成败,关键是态度,不是技术。有了好的态度,也自然会有好的技术。美国有的水暖工的收入可以是两个博士毕业生的工资收入。类似于水暖公司的铺地砖、贴墙纸、装门窗、做小买卖的众多的公司,一定是有博士学位的人才能经营的吗?
有的人之所以说大众创业是不可能的,完全是因为他们把创业给理解歪了;有的人觉得自己不是创业的料,也是把创业理解得过于“高大上”了;有的人中途放弃了创业,原因就在于一开始就将目标定得过高过大了。特别是大学生,一想到创业,总是想怎样体现“含金量”,怎样“与众不同”,怎样“既体面又有高收入”,目标定位的不切实际,具体实施的战略错误,导致未起步就夭折。
创业与就业一样,都是平常事。不能因为得不到晋升就放弃就业,同样的道理,不能因为发不了大财就放弃创业。现在,有人一讲到创业就一定要做成大公司,这不与一讲到就业就要晋升一样不切合实际吗?
创业就是从自我雇佣开始;
创业就是从养活自己开始;
创业就是从能做的开始做起;
创业就是做他人之不做。
不论有何学历何学位的人如果都有这样的认识和行动,大众创业不仅可能而且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