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缺的不是钱
(2015-10-11 22:21:41)
标签:
大学不缺钱缺机制大学是国企花人家钱做人家事 |
分类: 灯下闲谈 |
花人家的钱做人家的事,既不讲效果也不讲节约;花人家的钱做自己的事,不讲节约但讲效果;花自己的钱做人家的事,不讲效果但讲节约;花自己的钱做自己的事,既讲效果又讲节约。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的观点。
中国的大学属于哪一种情况?显然是属于最糟糕的第一种,花的是人家的钱做的是人家的事,既不会讲节约也不会讲效果。
大学的事属于谁?不属于任何人,这就是中国大学的特色!
表面上看,许多人都在为大学操心,事实上与谁都没有关系。人们一定会说大学有校长有书记,理所当然是大学的第一责任人,怎么可能与学校没有关系呢?是的,大学是有责任人,但有责任人并不意味着就有人在负责任。我们的大学责任人是怎么产生的?是由大学非利益相关者决定的。决定大学责任人者可以不对大学负责任,大学的责任人会有责任吗?这就是典型的国企,在责任人的任命上天然地缺乏“信托保障”和“代理人责任落实”的机制。看上去校内校外大家都很忙碌,事实上大家长年累月忙碌于“花人家的钱做人家的事”。 “国企吹”、“国企腐”和“国企媚”为国企所固有,不是国人特别擅长自我吹嘘、以权谋私和谄媚拍马,而是国企的体制机制决定的。大学与国企有何不同?谁能说“国企吹”、“国企腐”和“国企媚”与大学无缘?
当然,决定大学责任人者,也不是说真的不要负任何的责任。还是有一些“底线”责任要承担的,那就是不能发生群体性事件。只要不出现“天津大爆炸”这样的事故,任命大学责任人的人,尽可以高枕无忧。被任命者很清楚,不出现群体性事件是自己最大的责任。所以“维稳”就成了大学责任人的唯一责任。享受的是厅级副部的待遇,尽的是“底线”责任,这就是当下的大学。
只有待遇没有责任,看上去天底下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美差。事实上也并非如此,一个无责任承担的大学又会有特别多的莫名其妙的烦恼和痛苦。
一是瞎忙。不属于任何人的组织,换言之,也属于任何人。没有人为中国大学承担责任,却有太多的人热衷于中国大学的管理。婆婆多,政出多门,没完没了的开会、应酬、接待、汇报、请示就足以置中国大学官员于死地。
二是人际关系超复杂。一群高学历高智商的人不专心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那是什么阴谋诡计都能想出来的。成事不足必定败事有余,中国大学真本事没有,是非矛盾之多那一定是名列世界前茅,深陷其中的大学管理者那也真是苦不堪言。
三是有劲使不出。可以不用承担责任也并不意味着没人承担责任,还是有人会为大学的建设和进步挺身而出的。但是太多的婆婆,太多的权限,往往让有志于大学进步的人像笼中鸟有翅难飞。
四是特别让人没有尊严感。做不成事,没有尊严感。要做事,求爷爷告奶奶,更没尊严。真要想做点事,这些“事”对谁来讲都是“人家的事”,没有好处几乎没人愿意来做这样的“事”。
中国不缺人,更不缺智慧,然而缺被世人认可的大学。当年会说是因为穷,是因为没有钱办大学。今天年支出超百亿的大学也不再是个位数,科研经费也已超日英德法,只是仅次于美国。还说是没钱已没人再能相信了。
中国的大学缺的不是钱,缺的是“花自己的钱做自己的事”的现代大学制度。大学制度的改革是大学所有改革中最困难的改革,也是最本质的改革。没有这一改革,再多的钱都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