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坏的教育
(2014-07-22 06:38:47)
标签:
习得性无助自信心最坏的教育残忍的教育教育 |
分类: 灯下闲谈 |
说到坏教育,有人会说低升学率的教育是坏教育,有人会说扼杀学生兴趣的教育是坏教育,有人还会说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是坏教育,人们唯独没有与学生的自信心联系起来。
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总是抬不起头来走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挥之不去的感觉就是自己处处不如人事事不如人,天底下有比这样的人更不幸的人吗?这样的人就是缺乏自信心的人,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也不是生来就如此,而是后天教育不当所致,是一种“习得性无助”。所以,要说什么教育是最坏的教育,理所当然是摧毁、剥夺孩子自信心的教育。
在确立升学目标的时候,可曾想过落榜生的出路和前途?在讲授学科内容时,可曾顾及后进生的接受能力?在表扬先进的时候,可曾体会那些永远得不到表扬孩子的心理感受?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可曾设想连续受到批评的学生是怎样的一种无助和挫败?在考试发榜欢天喜地庆祝的时候,可曾安抚那些从此失去学业的学生?在按考试名次排座位的时候,可曾预料如此通行做法给那些坐在后面的同学会是怎样的一种心理摧毁?在将学生的情感世界公之于众的时候,可曾知道一个人隐私权的被剥夺是何等的屈辱?我们自以为最科学最有成效也最为学生着想的教育不经意间就成了最坏的教育,如此最坏的教育不仅普遍存在而且还经久不衰。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都表明,一个人心理问题的出现甚至犯罪行为的出现往往开始于学业成绩下滑、情感受挫。自尊心自信心的获得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那是比纯粹的知识获得、分数获得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的事!然而,我们的教育却具有摧毁学生自尊、剥夺学生自信、侮辱学生人格的遗传基因和体制机制。
我们的教育先天就缺乏悲悯、恻隐之心,从来就擅长于考试、排名、竞争、升学、批评、挖苦、施压,师道尊严的历史特别悠久,可悲的是家长也出奇地崇尚严师出高徒,也积极配合老师的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有的老师嘴里会说师生平等,内心深处根本就没有学生的地位;有的的老师也会笑脸相迎,但那根本不是真正的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有的老师不断在做着伤害学生自信心的事,可怕的是他还自以为在尽心尽责,是在为学生好。普遍缺乏对学生自信心的呵护是我们教育的文化和基因,所以,现行的教育要想不成为最坏的教育就成了异常困难的事。
我们的教育制度更是成了学生自信心的直接杀手。唯考试的评价,唯分数的升学,如此单一维度的人才选拔制度的设计,所导致的结果是:有多少的“金榜题名的喜悦”就会有多少的“名落孙山的悲苦”。孩子们“习得性无助”的元凶,不是别的,正是人们寄予无限希望的教育。现行的教育制度与“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愿望还相距甚远。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不仅要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更要成为当下教育的行动。
谁都知道,观念和制度的改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最坏的教育还将在我们的生活中长期存在,每一个孩子都仍有可能深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