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的尼亚加拉滨湖小镇(Niagara-on-the-lake),在1996年加拿大“全国城市美化大赛”中荣获“加拿大最美丽的城镇”称号,因此该镇有加拿大第一镇之美誉。
来到小镇,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1792年的时候,小镇曾是上加拿大的首都,因与美国相邻,存在较大的军事风险,后将首都迁至约克{今即多伦多}。曾经的都城,小镇上自然有着太多的加拿大历史上的不同寻常。加拿大的第一座国会大厦、第一座图书馆、第一家报社、第一座砖房都在此诞生。当年的首都,今天的小镇,主要街道只有一条,叫着皇后大街。街道两旁的一些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些建筑能让人想象得出当年作为首都时的城市格局与今天的小镇没有太大的变化。小镇的居民换了一代又一代,说不定街道还是当年的街道,楼房还是当年的楼房。街头的一家药店,建于1869年,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了。推门进去,与其说走进了药店,倒不如说走进了一座医药博物馆。开店以来的药品、诊疗器械、标本器皿、图书杂志陈列在众多的柜子和橱窗中,这既是在述说着百年药店的历史,更是在述说着整个医药发展的历史。仅就陈列的各时期的药品包装盒子所传达的信息而言,仿佛就像时间隧道里的刻度,把近200年来的历史生动、形象、准确地呈现给了每一位到访的客人。与中国的悠久历史相比,加拿大实在是太年轻了。但从给人的感觉而言,加拿大是古老的,中国是年轻的。中国的许多百年老店,除了店名外,拿不出一件有百年历史的物品了。中国的任何一个小镇的历史都要比尼亚加拉小镇悠久,但中国绝大多数小镇看上去都要比尼亚加拉小镇年轻。当我正在纳闷当中,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座建于1823年的教堂前。突然让我产生一个奇怪的念头:是不是中国人欠缺一种宗教信仰般的执着和坚持?是不是因为少了这种执着和坚持而让自己变得短视和投机?是不是因为这种短视和投机而让自己变得不尊重历史而最终又被历史所抛弃?
尼亚加拉小镇是历史的,但又是现代的。置身其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体会到现代生活的雅致。国内的许多老镇,给人历史的沧桑,但也同样给人不适合居住的感觉。尼亚加拉小镇是在“保留历史”中追求现代,是在“继承传统”中体现新潮。皇后大街的两旁可以说都是商店、酒吧、咖啡馆、宾馆,其外立面也许自建立起就不曾改变,但里面的设施、装潢不论从艺术性而言还是从实用性而言都是最新潮最现代的。镇上的威尔士王子酒店,建于1864年,因其古老和现代的完美结合,始终是世界众多政要及度蜜月新人下榻的首选。看来,如果不能从历史与现代、古老与新潮中寻找平衡点,那么只能从“拆迁办”中去寻找答案了。
尼亚加拉小镇既是历史的、现代的,也是田园的。我没有时间去领略小镇周边的湖光山色,仅就皇后大街两旁所能看到的,就让我感觉到了这是一个花的世界、树的海洋。森林和草坪包围了小镇,鲜花又簇拥着房子。人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当自己以能住上水泥搭建的空间为荣的时候,突然发现远离树木、花草、鸟虫终究是不完美的。在水泥块中呆得越久,向往自然、回归田园的心情也会越迫切。尼亚加拉小镇的繁荣不失田园的清新,吸引了四方宾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有人漫步街头,有人闲坐街角,有人端一杯咖啡倚窗而立,想必他们一定在感受着小镇中弥漫着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确确实实让自己陶醉的气息。这种气息,能让人唤起往昔,能让人放飞思绪,能让时空永恒,能让心情净化。这种气息,可能叫“历史”、可能叫“田园”。如果不是,那么也一定与“历史”和“田园”相关。
当我们以拆掉老房搭建起水泥房作为文明的标志的时候,殊不知我们已越来越远离文明。尼亚加拉小镇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她有历史的厚重、现代的雅致和田园的迤逦。

柜台中时尚的手表

街头可租用的马车
街边酒吧
随处可见的老建筑
皇后大街上地标式建筑---钟楼,实为纪念阵亡战士纪念碑。

商店橱窗

皇后大街

游人如织

闲坐街角

爬满青藤的商店

建于1823年的教堂

花园式的酒店

酒店的庭院

小镇居民的老宅

民居及花园

商店营业员

咖啡馆里的游客

威尔士王子酒店

街景,右侧为百年药店

百年药店内一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