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给学生理论重要,还是给学生经验重要,这曾经不是一个问题,但在今天却是非回答不可的问题。
自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对理论的沉思和探索”被看作是一个人在全部事业中最崇高、最自由也是最有尊严的一项活动。当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后,这一传统始终得以继承和发扬。在人们的心目中,作为大学就是真诚地追求知识,作为学术就是真诚地献身于知识的追求。人们普遍认为,大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贡献知识和传承知识。因此,作为大学教师就是传授理论知识,作为大学生,就是学习理论知识。在教室中由教师讲、学生听,便是上百年来一直延续下来的大学教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一旦出现与此种大学教育不相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便会被看成是离经叛道而遭到打压排挤。这种大学教育的历史实在是太悠久了,其影响力也实在是太深远了,以至于社会上任何一个人都把上大学纯粹理解为“读书”、“学理论”。
我不是反对这种大学教育,相反,我认为专注于“理论沉思和探索”的传统在今天的研究型大学继承得不够。研究型大学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己任,就我的理解,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无论学怎样多的理论都不为过。但是,在历史上不曾有的而在今天占居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如果仍然固守这种理念,坚持“理论至上”的做法,那不仅是自寻烦恼,而是自取灭亡。
当然,在今天人们已多多少少认识到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个人实践的价值和个人经验的意义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在高职院校,“理论重要”还是“实践重要”?“理论学习重要”还是“实践训练重要”?至今,仍然是云里雾里,莫衷一是。有一种观点认为,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姓“高”,其次才是“职业”。既然是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理论学习天经地义是第一位的,知识基础训练自然而然是最重要的。大凡持这种观点的人,不是真的重视理论,而是过于矫情,无非是装出对“理论”情有独钟的样子来“卖萌”。还有一种观点,就是“理论”与“实践”都重要。职业教育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他们一贯的教育主张。这种观点看似辩证,不偏不倚,避免了职业教育走向极端。事实上,仍然没有挣脱传统高等教育的桎梏,这种观点指导下的职业教育的一个必然结果是:讲到人才培养,想到的就是开哪些课;讲到开课,想到的就是怎样编写教材。还是没能走出传统教育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阴影,说是都重要,事实上还是没有把“实践”、“经验”摆在应有的位置。
我们培养的人才工资不如农民工,说白了我们培养的人才本事不如农民工。我们培养的人才本事不如农民工,说白了我们的教育在做着不让学生长本事的事。整天让学生去听那些永远听不懂的课,整天让学生去学那些永远不感兴趣的理论。一个必然的结果是,学生上课睡觉,下课游戏。久而久之,聪明变笨蛋,雄鹰变瘟鸡。这样的学生一技之长在哪里?看家本领在哪里?养家糊口领工资的本领在哪里?
职业教育,就是训练第一,动手第一,操作第一,经验第一。至于“理论”,正像国外职业教育家老早说过的“够用为度”。当想到人才培养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开什么理论课,而是怎样创造实习实训条件;首先不是让学生学习怎样的理论,而是怎样让学生积累经验;首先想到的不是让学生在课堂怎样听课,而是让学生怎样在实习实训场所操作训练。这就是职业教育应有的思维和出发点。
此次来到位于加拿大奥沙瓦市的德恒学院交流访问,当我看到他们的校训“学生的经验是第一位”的时候,真的有他乡遇故知的激动和兴奋。德恒学院属于三年制的社区学院,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同时还担负着为本科院校输送后备人才的责任。在这样一个“就业”与“升学”双肩挑的高校,权且强调学生个人经验是第一位的,我们的职业院校何苦还要对“理论”自作多情呢?!

加拿大德恒学院

德恒学院校训

教学楼休息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