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中国女人有趣的娘家情结

(2011-02-08 17:43:56)
标签:

中国女人

娘家情结

娘婆二家

最有趣

揭秘

红楼梦

元春省亲

杂谈

分类: 心情驿站

 女人一生会有两个家,娘家和婆家。婆家是和夫君共有的,娘家,则为女人所独有。对于男人而言,这仅仅是一门亲戚,算不得是一个家。这样看来,女人天生要比男人幸福。

娘家是女人的旅馆,婆家是女人的归宿。女人终归要嫁到夫家,娘家只是她一生中的临时居所,其更多的日子会在夫家度过。生在娘家,死在婆家,这恐怕是所有女人共同的生命轨迹。

婆家是女人生命的归宿,娘家却是女人心灵的归宿。无论在婆家生活多久,娘家才是女人永远的家。

没有娘家,女人就无从获得生命;没有婆家,女人就无法寄托生活。在生命和生活之间,女人似乎天生偏重于前者,这便是普天下女人共同的心理——娘家情结。

回娘家绝对是女人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还背着一个胖娃娃。”欢天喜地的神情是无须言表。从上路的一刻起,她便将自己由媳妇、妻子的角色转换到女儿的角色上来,身后的娃娃、身旁的夫君,就是自己的成就,迫不及待地要将这幸福带到亲娘面前。不管娘家是贫是富,回到娘家的女人便会像只快乐的小鸟。脚步轻快起来,话语亲切起来,忙来忙去,絮絮叨叨。无论是多大年纪的女人,回到娘的跟前时就好像一下子小了许多。

然而并非每次的娘家之行都是兴高采烈。在婆家遭了不幸,受了委屈,女人首先想到的是回娘家。笑脸强装在外人面前,亲娘面前才会坦露情怀。《红楼梦》里写到回娘家的有两个人,一是元春,二是迎春。元春省亲,场面可谓盛大之极,而元春天伦相聚后说的第一句话竟是“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心痛悲伤的话语绝对是真情的流露。迎春误嫁中山狼孙绍祖,回到大观园时便是一顿声泪俱下的控诉。鲁迅说:“女人只有母性和女儿性。”在娘家,女人永远只是女儿,尽情地哭,尽情地骂,娘家妈的安慰是医疗女人最佳膏药。

男人挣钱女人花,女人挣钱给娘家,经济上倒贴娘家在中国女人想必带有共性。远到从前大户人家的太太,近到今日时尚小家庭的女主人,或公开或隐蔽,给娘家爹妈塞银子的动作都是有的。却偏偏在面对公婆姑叔时吝啬了不少,这便是典型的“娘家情结”的表现了。女人会把夫君的福利拿了来送给爹娘,把公婆的赏赐、姑叔的馈赠转赠给娘家人,却不会反向流通。所以在许多家庭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出阁的闺女给娘家哥带来丰厚的礼品,却又经嫂子的手转移到了嫂子的娘家。

我们似乎无法清楚地解释出中国女人“娘家情结”的根源何在。若是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在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家庭文化里,作女儿的在娘家时一般并不太受待见。从家庭成员性质上看,她们往往被看成家中非正式成员,是替人家暂养着的。从地位上讲,女儿从没有宗祧和家产继承的权利。从实际给予来分析,父母总会给予儿子多,给予女儿少。有所得才应有所予,照理说,女人应该疏远娘家才对。

可是世上很多事情都不能以理而论,中国女人的“娘家情结”就没有道理可讲。女人是感性的,在“情”和“理”上,她们更倾向于“情”。中国人讲养儿妨老,可是儿子养父母是名分,女儿养父母是情分。她们不会因为父母偏爱兄弟们而记恨,也不会因为没分得家产而抱怨。在与娘家的关系中,女人的情感因素往往重于功利成分,只是疼爱,只是奉献,却不求回报。

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这话看来是真理。在对待父母上,儿子管吃饱,女儿管过好。儿子虽然也赡养,可是维持的只是爹娘的温饱。从衣帽鞋袜到烟酒钞票,作女儿的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因此有人说:儿子养父母叫“养”,女儿贴父母叫“孝”。“养”更多地着意于责任,“孝”则体现真情。絮絮不止,跟父母贴心;陪伴左右,让父母开心;添衣加物,叫父母舒心。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懂得孝的女人是好女人,只是在“孝”的天平上还有公婆那一头呢。亲爱的女性朋友们,这个天平你能支撑得平稳吗?

                                                        2011.2.8.

(金色秋风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