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员起诉好过跨省追捕(原创)

(2010-12-12 01:30:08)
标签:

草根名博

伍皓

起诉

李鸿文

微博

跨省追捕

官员

打官司

法制化

宋体

杂谈

分类: 社会万象

    若论当今党政官员中谁闹出的动静比较大,伍皓能算一个。

    这位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既不是靠“香艳日记”引人,也不是靠“涉黑涉贪”出名。人家玩的是高雅——开微博,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北大毕业的呢,而且搞新闻出身,玩这个,强项!岂是一般俗吏比得了的?伍皓很有才,做事总是玩出点名堂来:当记者,推出过优秀干部孔繁森;玩博客,赢得“中国传媒第一博”;开微博,粉丝一时云集;“躲猫猫”案,他组织“网民调查委员会”;“小学生卖淫案”,他亲自上网回帖。

    伍皓,一次次地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一次次地成为焦点式人物。

    这一回,伍皓再一次引得众人的关注。一个叫李鸿文的《晶报》评论部主任,在《中国青年报》上发文,不点名地批评伍皓在微博中关于强拆的言论。伍皓宣布要起诉李鸿文以及《中国青年报》。一石激起千层浪,此言一出围观甚众,一个官员,却要主动打官司,这事儿稀罕!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叫好,自然也就有更多的人谴责。

    伍皓和李鸿文谁对谁错,这还真不好说,李鸿文批评伍皓声援强拆,违背民意;伍皓指责李鸿文断章取义,故意歪曲。个中是非还是留待法官去裁判吧,我单就伍皓起诉这个行为本身来说道说道。

    当官员的个人利益受到影响时该怎么办?无外乎有三种办法来解决,一是如网友们所言“应该宽容”;二是利用手中公权力惩治对方;三是交给法律去解决。

    宽容的确是咱老祖先的美德。生活中如果大家做到彼此宽容,互敬互让;遇到纠纷,礼让三尺,自是一派美好的局面。要那样,咱们这社会也早就“和谐”了。只是现如今宽容似乎早已不那么流行,官员们飞扬跋扈,公众也没有好声气,叫人感到沉闷。单叫一个伍皓多多宽容,不知是否合理。即便伍皓真的忍下了,作出一副宽容的模样来,这样的宽容又能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要更多的官员以此为范吗?现实中这样的宽容估计也难以推广,无法推广就只能作为一种个别现象,产生不了社会效应,自然也就有太多的价值。

    官员利用手中公权解决问题,恐怕是为官者最为擅长的做法了。这让我联想起不久前宁夏吴忠市公安局“跨省追捕”案来。比较伍皓起诉事件与跨省追捕事件,还真有几分相似的背景,同样是为官者,同样是个人利益受到影响。那个马晶晶的父母则将公权力运用到了极致,调动警察如同家兵家将,玩了一通“跨省追捕发帖人”的闹剧。如此运用公权力武力解决问题的做法除了激化官民矛盾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相比之下,伍皓则是想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并申明不会利用公权力。官员打官司是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如果暗用公权,则极易造成公众围观,弄不好丢官罢职;如果公平对薄,胜算几何?一方为官一方为民,为官者是输得起官司输不起人。伍皓能够放下为官者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公民的姿态来对待矛盾,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不怕输官司,不怕丢面子,且不论结果如何,难道这行为的本身不就值得称赞吗?

    我们常抱怨我们的社会是“人治”社会,渴望着法制化的到来。然而当一个官员不用公权而用法律的思维来考虑问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法制化迈出一小步时,我们却对他说三道四,冷嘲热讽,真不知道我们的民众还有没有是非观念!

    真心希望伍皓和李鸿文能轰轰烈烈地打上一场官司,谁胜谁负并不重要。我们当然不是要做个“看客”,笼着手立在一旁瞧热闹。我们要看的是法律在切切实实地发挥作用。

    伍皓个人的一小步,将会是中国法制化的一大步!

    我要愤怒地声讨“跨省追捕”者,更要高声地赞扬主动起诉的官员!

                                                      2010.12.12

(金色秋风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