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涨工资,全国人民都嚷嚷,都说自己最该涨。可是若要都涨,那就等于都没涨。所以,如果从缩小贫富差距,放眼祖国未来的角度来说,最该涨工资的当是教师,最不该涨工资的当是公务员。
教师属于知识分子,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着社会和民族的发展默默奉献青春和热血。虽说教师不是直接创造经济财富,可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必得经过教师的培养,因此这一群体是社会财富的间接创造者,是民族和国家的根基。这一群体的收入过低会产生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在社会上形成“知识无用”、“知识贬值”的错误导向。给教师涨工资就是提升知识的价值。
担负着育人重任的教师能不能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教育大计的成败。而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是定个“教师节”再喊两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口号就能激发出来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教师首先也是人,是人就得有人的基本需求。明明是要挤出奶水来,却连草都不让人家吃饱,你说他能心甘情愿地挤吗?待遇过低则人心不稳,人心不稳则事业无成。人在曹营心在汉,无奈地生活,被动地工作,效果将是如何呢?
教师是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并不都是教师。若要让我把咱中国的知识分子划个类别来,那我会说,分两类。一是为政府说好话出主意的御用知识分子,二是远离权力中心与工农无别的草根知识分子。前者参政议政制法规订条例,已将知识化作权力,融入了统治阶级的阵营,是既得利益者;后者是以亿万平民教师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他们无权无势,收入微薄,立在清水衙门里,做着实实在在事。经济来源单一,仕途升迁无门。从小教师当到老教师,一生滚在房贷里,两袖清风寒酸相。经济地位的低下直接导致社会地位的低下,面对面对家境优越的学子,你说那贫寒教师的影响力能有多大?
教师地位过低,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无法吸引到最为优秀的社会人才。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愿当教师,“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这事不仅仅发生在过去。你不要轻易地否定我的话,不要拿人才市场的招聘会来说事,我说的是尽可能优秀的人才,而不是说没有人来当教师。试想一下,如果能把最为优秀的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那将会是怎样一派生机!
最不该加工资的人当为公务员。
首先,这一群体是社会的强势群体,属于地地道道的统治阶级。他们手握公权,既得利益,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其次,公务员是社会的服务性人员,他们既不能直接创造财富,也不能间接创造财富。官富则国贫,给这些人加薪有百害而无一利。
第三,公务员的收入多元化。工资作为他们的显性收入在其实际收入中所占比重很低。更多的是利用其手里的公权换来的隐性收入,而这隐性收入不光光是贪污和受贿。对于其中的一些人而言,工资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请不要用“高薪养廉”的鬼话来欺骗我们,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再高的薪也养不了廉。我坚信“人之初,性本恶”,人的贪欲无止境,蒲松龄的《狼三则》难道仅仅是批判狼的吗?也不要用“地方财政吃紧钱”来搪塞教师,套一下鲁迅先生的句式:“钱就像女人的浮沟,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话是粗了点,可是在理呀。
公考中有几千人竞争一个公务员职位,若是换成一个教师职位,他们还会如此争抢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社会怪象!不必加薪的拼命地加着薪,需要加薪的望穿秋水。官员加薪不动不响,教师加薪画饼充饥,有人戏称教师加薪是“空调”,很是有趣。
瑟瑟秋寒中阵阵“空调”风儿吹得人透心的凉。
2010.11.21
(金色秋风原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