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 赵晓娟cherry
贺兰山东麓地处银川平原的西部,系黄河冲积平原与贺兰山冲积扇之间的洪积平原地带,总面积为362万亩,其中有120万亩适宜发展葡萄生产。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9℃,4-9月活动积温3289℃,日照时数3029.6小时,年降雨量150-200mm。这里沙砾结合型土质透气极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加上干燥少雨,光照充足,年日照时达三千小时,昼夜温差大,且西有贺兰山天然屏障抵御寒流,东有引黄灌渠横穿而过,可满足葡萄生长各个时期的水份需要。优质的地理气候条件,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可以说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一块热土。
借贺兰山葡萄酒专家之旅,除了保乐力加贺兰山葡萄酒庄之外,笔者一行还走访了四家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酒庄,其中有三家都在不久前贺兰山东麓列级酒庄评级制度的评级中被评为第五级(旅游酒庄)。管中窥豹,通过图文的形式希望让大家对贺兰山东麓这个正在崛起的产区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第二站:类人首酒庄
要搞清楚酒庄为什么起了这样一个让人费解的名字,我们和酒庄的主人做了一番深入的交流。原来,当初为了起名,几个股东是费劲心思,贺兰山几个著名的特色都想进去了,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最后想到贺兰山的岩画非常出名,有几千年的历史,而类人首又是岩画上的一个古老图腾。于是,想到将此作为酒庄的名字,意即延续宁夏最古老的文化传统,将其在葡萄酒中得到传播,同时,又突出了产品的特色。

类人首酒庄在贺兰山东麓列级酒庄的评级中被评为第五级(旅游酒庄)。

类人首董事长冯清带领我们参观酒庄超大的不锈钢发酵罐。同时,他介绍说,五个股东的孩子都在学习葡萄酒,做好一个酒庄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他们这一辈人的主要任务是打好基础。
类人首酒庄酒一年的产量为12万瓶。
目前类人首的酒主要走俱乐部会员形式进行销售,由于股东也开有超市,因此也有部分餐酒在超市出售。
品酒室一景。
第三站:巴格斯酒庄


酒庄的名字起源于酒神巴克斯,因此建筑也呈现欧式风格。

酒庄的葡萄园建于1999年。
酿酒师带领我们进行桶边品鉴。

品鉴酒庄首次产出的冰酒,于2012年11月26日采摘,自然冰冻。

第四站:圣路易丁酒庄

圣路易丁酒庄从1998开始种植葡萄,共有800多亩葡萄园,于2010年投产建设酒庄。
酒窖里严格地控制着温度与湿度。
地下酒窖就可以进行品酒。该酒庄的产品也是通过团购和会员的方式进行销售。
此行通过走访比较有代表性的酒庄,不难发现,贺兰山产区葡萄树年龄与波尔多动辄几十年的树龄相比,显得非常的年轻,但是这也是一个年轻的产区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我们没有办法去苛求,但是所幸的是,我们探访的几家酒庄都有沉得下心去酿酒的耐心,不急于求成,不急于将产品推向市场,甚至有将使命传承给下一代人的决心。
另外,我们还看到和品尝到了一些非常有特色的葡萄酒,例如枸杞葡萄酒、霜后的赤霞珠酿造的葡萄酒等,这种结合当地的特色来进行创新的酿造方式,从结果上来说我们目前还无法评定,但是,一个新兴产区的优势不就是可以摆脱一些常规的束缚,加入新的理念吗?也许这个过程会走一些弯路,但是我们不能就因此而否认创新本身!最后,我想说,对于一个产区来说,只有里面的大部分酒庄都踏踏实实酿酒,才能真正崛起和传承给下一代,贺兰山东麓的未来,在每一个酒庄的手中,作为中国葡萄酒人,我们热切期望能够看到这个产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注:本文已发表于逸香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