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雅趣 | 拨浪鼓·门墩儿

(2017-02-20 16:30:58)
标签:

杂谈

​拨浪鼓


拨浪鼓是老北京四合院、大杂院以及卖货郎使用的老物件,也是我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玩具之一。直到如今,每年逛庙会或出售儿童玩具的商市上,依旧可看到卖拨浪鼓的商摊。


http://wx3/large/5f3fa16ely1fcx0io4g0pj209u073t8r.jpg拨浪鼓·门墩儿" TITLE="老北京雅趣 拨浪鼓·门墩儿" />

最早的拨浪鼓,古称做“鼗”,即战国时产生的打击乐器。《周礼·春官·大司马》载有“小师掌鼗”语,其注曰:“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至宋代时拨浪鼓已在三个领域里使用——一是用于礼乐,二是商业之用的货郎鼓,三是儿童喜爱的玩具。在南宋李嵩的《货郎图》中,可看到画中画有拨浪鼓,其鼓柄是葫芦把,鼓形如罐,双耳类似皮条,持柄正在摇之。那时还有一种“四层拨浪鼓”——四个由小渐大的鼓叠摞连在一起,鼓下有精致的手柄,每个鼓各有弹丸做双耳,其形状颇像如今前门大街灯杆上的灯饰。


http://wx3/large/5f3fa16ely1fcx0j0rgo2j20mi09dglw.jpg拨浪鼓·门墩儿" TITLE="老北京雅趣 拨浪鼓·门墩儿" />

拨浪鼓从形式上分又可为两种,一种如河南淮阳、江苏盐城及北京等地的,在鼓面上加有彩绘装饰的鼓;另一种则是在鼓身上沿鼓帮一周绘有花纹彩图的鼓。这些装饰都增加了拨浪鼓的美观,并从视觉上增添了玩具的娱乐特征。


拨浪鼓在北京盛行于明清民国时期。清代的《帝京岁时纪胜》和《燕京岁时记》上都曾有记载。


http://wx4/large/5f3fa16ely1fcx0j9wse8j20cj08cdfz.jpg拨浪鼓·门墩儿" TITLE="老北京雅趣 拨浪鼓·门墩儿" />

拨浪鼓,老北京人又称为手摇鼓、小鼓、货郎鼓,鼓的大小不一,大的直径八九寸,小的两三寸。拨浪鼓曾是街市上叫卖物品者使用的一种鸣响打击的工具。


记得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我亲眼见摇着拨浪鼓、身背着大包袱走街串巷卖布的。这样四合院的主妇们买布挑选方便,货送到自家门口,又能买到农家自制的土布以及各种花布的布头,所以卖布货郎摇着拨浪鼓咚咚一响,四合院里的主妇们就争相跑出来选购。


另一用拨浪鼓的是串胡同售卖木炭的小贩。黑色的炭多是由窑厂用木头专门烧制的,煤铺并不出售。旧京时的大宅门、四合院的人家取暖的火盆、手炉、脚炉、老式火锅、涮肉烤肉都离不开炭。


http://wx2/large/5f3fa16ely1fcx0jgqx8cj20c1074a9z.jpg拨浪鼓·门墩儿" TITLE="老北京雅趣 拨浪鼓·门墩儿" />


门墩儿


门墩儿,是老北京四合院的另一老物件儿。


http://wx1/large/5f3fa16ely1fcx0keiwiqj20da08wt96.jpg拨浪鼓·门墩儿" TITLE="老北京雅趣 拨浪鼓·门墩儿" />

门墩,又称门台、门座、门鼓,是我国传统民居大宅门、四合院、大杂院用于支撑大门门框、门轴的一个石质的构件,它是支撑固定好门框的整体门枕石的一部分,也是整个门楼中比较有特色的组成部件。门墩儿上通常雕刻着很多传统的吉祥图案和造型,因而它是我国传统文化里独特的石刻艺术品和重要文物。


门墩、门枕石最早出现于汉代,即四合院形成的早期就已开始使用了。咱北京地区的门墩起源于最早蓟州郡县建制时,在北京的石刻艺术馆五塔寺以及庙宇里,就可见到辽金时期的遗物。明清两代则是北京门墩的繁盛期,不但数量多,其形状及图案也多姿多彩。


北京的门墩儿类型大致有箱形、抱鼓形、狮子形、虎形、柱子形等各种形状。按照我国自古几千年传承的礼制,北京居民的门楼及门墩的形状,也都按级别地位乃至贫富有所不同。抱鼓形、箱子形多用于小型四合院或大杂院的大门门框两侧,也用于大府宅内众院落门的门框旁。狮子形、虎形、柱子形门墩儿,则多见于皇族、官府机构或书香门第的府宅的四合院中的那些装饰华丽的门楼门框的两端。石材雕刻成的狮、虎坐在门墩上面,活灵活现,或蹲或伏,精细美观,犹如一对对保护神,守护着宅门。这些不同形状的门墩,不仅装饰美化了居住主人的门脸儿,凸显了主人家的地位等级,还有驱魔辟邪、替主人家护院的寓意。


http://wx1/large/5f3fa16ely1fcx0kxxawfj206m0cgt8t.jpg拨浪鼓·门墩儿" TITLE="老北京雅趣 拨浪鼓·门墩儿" />

那石鼓及箱形门墩的表面都刻有很多精美的图案,诸如“富贵有余”“五福捧寿”“喜鹊登梅”“福禄寿”以及寿桃、梅菊兰竹等吉祥图案,借助雕刻上的人物、草木、动物、寓言、吉祥物等图案,表达民居主人希望家族兴旺、长寿、富贵、和谐、美满的美好愿望。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哭啼啼要媳妇儿,要媳妇干吗呀?点灯,说话儿,吹灯,就伴儿,做鞋,做袜儿,做裤,做褂儿,搭上腿,捂脚丫儿,清早起来梳小辫儿。”这首《小小子坐门墩》的童谣,咏唱的就是旧北京四合院院门的门墩儿趣事,我至今记忆犹新。童年时经常听母亲说着唱着这首童谣,少儿时我也时常骑坐在我家四合院大门的门墩儿上,观看着旧京胡同里的风景,可以说是门墩儿伴随着我从幼儿到少年时的成长。我爱那居住过的四合院,更喜爱那上面雕刻着一双狮子及众多图案的门墩儿。虽然近些年由于旧城区改造,众多楼房代替了平房四合院,老胡同里民居的门墩儿已逐渐减少,但在北京保护规划的街区里的四合院门前,仍可见到传统古老的文物——门墩儿。


http://wx2/large/5f3fa16ely1fcx0lpw7umj20dw0kut9p.jpg拨浪鼓·门墩儿" TITLE="老北京雅趣 拨浪鼓·门墩儿"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