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慧城市——瑞典斯德哥尔摩

(2015-08-20 13:54:43)
标签:

杂谈

      斯德哥尔摩是2009年“全球智慧城市”奖获得者。由美国智囊机构“全球智慧社区论坛”颁发的这一奖项表明,该城市在智能交通、宽带部署、创造和维持知识型劳动力的能力、数字包容性、城市创新能力、市场营销与宣传能力等领域均有优秀表现。

斯德哥尔摩城市概况

瑞典王国是北欧最大的国家,它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东南部,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963349万。瑞典工业发达且种类较多,以重工业为主,主要包括机械制造业、林业、采矿业和造纸业。按人口比例计算,瑞典是世界上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高度发达的私营工商业与较完善的国营公共服务部门相结合,使瑞典具有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的特点。

作为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是该国最大的城市。斯德哥尔摩位于瑞典中南部的东海岸,濒波罗的海、梅拉伦湖入海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余座桥梁将它们连成一体,瑞典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

13世纪起,斯德哥尔摩就成为瑞典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斯德哥尔摩的工业总产值和商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27%,拥有钢铁、造纸、机器制造、印刷、化工、食品等重要行业。斯德哥尔摩容纳了全国45%的企业总部。瑞典最大的几家银行,包括瑞典银行(Swedbank)、瑞典商业银行(Handelsbanken)和北欧斯安银行(SEB)等以及大部分保险公司如斯堪的亚保险公司(Skandia)和瑞典股票交易中心都将总部设在斯德哥尔摩,使斯德哥尔摩成为瑞典的金融中心。最近几年,旅游业已经成为斯德哥尔摩的一个关键产业。依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Euromonitor)的调查,每年约有100万名游客来此游览,斯德哥尔摩成为游客第二多的北欧城市。

瑞典在整个20世纪都坚持走自己特有的经济发展之路和政治路线。斯德哥尔摩免受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瑞典又制定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几乎占GDP一半的税收用于社会消费,从而使经济得到长足发展。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破灭给斯德哥尔摩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就业人数下降了10%,挤兑现象更是迫使中央银行短期内将利率提高到500%,最终瑞典废除了固定汇率。1994年,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更是超过15%,国民政府实行了多项改革并削减开支来维持金融秩序。瑞典经济的显著特点是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体系以及基于知识、创造力和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90年代的经济改革使瑞典经济在这两者中取得了一个新的可持续平衡。

11个瑞典人中就有一个在斯德哥尔摩生活。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斯德哥尔摩继续探寻使这个“大”城市更好运作的方式。斯德哥尔摩的政治和文化首都的地位让它的经济发展受益匪浅。大多数瑞典本国企业的总部都设在斯德哥尔摩,而且每三家外资公司中就有一家开在斯德哥尔摩。几乎每三家新的瑞典公司中就有一家位于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的教育水平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准(51%的斯德哥尔摩人上过大学,而全国范围内这一比例只有35%)。斯德哥尔摩的平均工资也较全国高出许多。根据法律规定,瑞典的各个市政府必须负责处理一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事务,但在实践中,大量的工作是外包给私人公司做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府是瑞典最大的雇主之一,拥有42000名员工(每19个市民中就有一人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工作)和374亿瑞典克朗的预算。斯德哥尔摩市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执行效力都保证了该市的持久经济竞争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