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书推荐】孙本文文集(平装十卷本)

(2012-06-20 17:21:06)
标签:

孙本文

社会学

文化

分类: 图书推荐
ISBN:978-7-5097-3321-9 
出版时间:2012年5月 
定 价:980.00元 

【内容简介】 

孙本文是我国早期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其所代表的综合学派是在那个时期的学院社会学中居于正宗地位的主流形态。今年是这位社会学家120岁诞辰,借此契机重新梳理孙先生的社会学思想体系、观点,及其对我国社会学学科的制度化建设所起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套文集共10卷本,收录的都是孙本文先生重要且有影响的作品,时间跨越孙先生整个的学术生涯,既包括其早期的著作,又包括建国后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从中也可看出中国社会学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建国后发展的脉络。

本书10卷470多万字,尽可能收录孙本文生前的全部著述。其中,第一至第七卷收录作者撰写、编纂和翻译的著作,共计16种,按照主题分类编排;第八、第九两卷收录未结集的单篇论文、译文,按照写作和发表时间顺序编排。为全面反映作者生平与思想,还将在第十卷收录未刊行的日记、书信、自传等手稿。为保证全书主题明确,作者主编的著作一律不予收录。十卷本包括: 
 
第一卷 《社会学原理》(1935年初版,1944年增订版) 
第二卷 《社会心理学》(1946) 
第三卷 《近代社会学发展史》(1946) 
《当代中国社会学》(1948) 
第四卷 《社会学上之文化论》(1926) 
《文化与社会》(1928) 
《社会的文化基础》(1929) 
《社会变迁》(1929) 
《社会思想》(1944) 
第五卷 《社会问题》 
《社会学ABC》 
《人口论ABC》 
《社会学的领域》 
《公民•社会问题》(1928) 
第六卷 《现代中国社会问题》(家族问题、人口问题,1942) 
第七卷 《现代中国社会问题》(农村问题、劳资问题,1943) 
第八卷 论文(1915—1936) 
第九卷 论文(1937—1949) 
第十卷 1949年后专著、论文及其他 

【作者简介】 

孙本文(1892—1979),江苏吴江人,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早期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视为“中国社会学综合学派的集大成者”和“中国社会学早期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1~1926年留学美国,1922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学位,1925年获纽约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复旦公学教授,中央大学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师范学院院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1926~1928年在复旦大学讲授社会学。1929~1949年任中央大学教授,并长期兼任社会学系主任。1928年与吴泽霖、吴景超等发起成立“东南社会学会”,1930年发起成立“中国社会学社”(这是中国社会学界在1949年以前的最高学术团体),任正理事(相当于社长)并长期主编学社的机关刊物《社会学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孙本文长期在南京大学地理系、哲学系任教。曾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南京市经济学会理事、副会长等职。 

【关于这本书】 

孙本文是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他不仅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口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著述,并且通过这些著作,初步建立了有本土特色的综合学派社会学体系,迄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外,孙本文的社会学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今天看来仍富有启发意义。遗憾的是,上述著作均出版于1949年以前,除零星一两种外,此后均未再版。近些年,随着对社会学学术史研究的深入,社会学界意识到,重新发掘和整理的中国社会学传统学术资源,对当下的社会学研究和未来学科建设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孙本文先生一生著作等身,是早期社会学的集大成者之一,其思想之前卫在当时的社会学术环境中实属难得。孙先生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著作《社会学原理》在当时更是被采纳为大学社会学的通用教材。纵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其论述之严谨、涵盖之广泛、体系之完整,仍不失为一本经典的社会学概论教材。孙本文先生的社会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社会学的许多重要领域。本文集除了收录了孙先生早期的社会学著作,也收录了其建国后发表的对自己早年社会学思想的批判,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撇开对观点的评判,也能看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过程。 

孙本文系中国第一代著作颇丰的社会学家,1949年前为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并系主任。本次值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分工整理了孙本文的全集,内容包括专著、论文等,涉及社会概论、社会思想、当代中国社会学等。此次文集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1949年前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状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套文集均是从孙本文先生的原著转录而来,在本套文集的编辑过程中,我们最大限度地遵照了原稿的行文习惯,除了删改转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其余均保持原样,力求还原这位伟大的中国社会学的先行者的学术思想,使读者能够置身于二三十年代的语境中品味其学术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