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我们一起找领导》(外二篇)发《东坡文艺》2022年第4期

李国新小小说《我们一起找领导》(外二篇)
李国新
我卷入一桩经济案子之中,可能要受到一个处分。
这个处分对我来说,虽然不算什么,但不好听,我认为自己是冤枉的,所以我要去找领导。找领导之前,我想卷入这个案子的不是我一个,还有老刘,和我一样的情况,于是通过电话联系,约定时间一起去找领导。
老刘在电话里比我还激动,扬言领导这次不为我们解决问题,将赴省赴京,直到解决为止。我一听,自然也增强了信心,有老刘做伴去找领导,问题一定会解决的。
我和老刘约定了时间,定于某天上午九点在街中心集合,然后搭车去市区,我自己把上访的材料准备好了,到时候在领导面前念,免得用口讲把情况说不明白。到了约定的那天,我在街中心等老刘,时间过了一刻钟,不见老刘过来。我给他打了个电话,老刘没有接,再打电话占线。停了一下又打,老刘的老婆接了,说老刘生病了,昨晚发高烧,这时正在卫生间。
我嘱咐他老婆:老刘去不成了,要他好好养病,最好到医院看看。我只好一个人上车。刚上车,老刘打来电话,说:“你等等我,我马上就来,我们一起找领导。”
我说:“你不是生病了,正在发高烧吗?”
老刘说:“真是的,昨晚好好的,到了半夜就先开始冷,后来就发烧了,这时还没有退。”
我说:“你就不去了,我一个人去找领导。”
老刘在里面坚持说:“真是麻烦你了,说好了事,我怎么要你一个去呢!”
老刘说的这么真诚,他没去,我也感动。
我一个人见到领导,把自己和老刘的委屈,一股脑儿地倾吐出来。领导当场没作任何答复,只是一个劲儿安慰我:“这个,我知道了,要相信组织,要正确对待,要心态平和。”
我是一个凡夫俗子,我怎么能够去正确对待,怎么能够去心态平和。走出领导的办公室,我的双腿软弱无力,我这时才想起连早餐都没有吃,肚中饥肠辘辘,头昏眼花了。一看手机,都快12点了,只好去附近一家小馆,点了一菜一汤,吃了两碗饭。
这时,电话来了,是老刘打来的,他问我找领导的情况。我说:“情况不佳,一言难尽啊。”
老刘挂了电话,后一句话我听得清清楚楚,好像是:我去了,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我的确佩服老刘的口才,还有他的活动能力,我回去之后,就到了他的家,把前前后后的情况跟他说了,他已经不发烧了,说是得了重感,但是气色很好。
老刘主动说:“我们再约一个时间,再去找领导,保证能搞定。”
我说:“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他笑一笑:“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到了我们去的那天上午,也是9点钟,计划在街中心集合,偏偏老刘又没来,而且关机,我真的气不过,你今天难道又发高烧了。我只好一个人上了车,在车上又给老刘打电话,还是关机。心里在想,老刘怎么啦,每次到了关键时刻,却出状况,我只好一个人去找领导了。领导这次很热情,说的话比上次顺耳些:“这个这个,你们的事,我亲自过问了,有关部门正在商量,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
我听了,心里很高兴,尽管我又一次早晨忘了过早,但肚子一点儿也不饿,对领导千恩万谢,拍着胸表态:“谢谢领导关心,我还年轻,日子还长,今后希望领导多关照,如领导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吩咐,我上刀山下火海,义不容辞。”
领导听了很满意,走时握着我的手,把我送了很远。
在路上,我给老刘打电话,还是关机,心里对他的不守信用很反感。回去后,我又上了一趟老刘的家,见他的老婆在家愁眉苦脸,一副哭丧相,还没等我问她,他老婆对我说:“你来得正好,你和老刘是好朋友,朋友有难,当拔刀相助!”
我问什么事,她突然哭起来:“老刘被检察院的人带去了!”
我一听愕然,好一会才反应过来:他是怎么这样呢?可是到了晚上,老刘的电话打来了,我接了,是老刘本人,他告诉我:“我的确被检察院带走了,只是了解情况,你说,我怎么会有问题呢?纯属就是一个误会!”
我告诉见到领导的事,老刘似乎有先见之明,在电话里面大声说:“我没说错吧,你就是怕啊怕,怕什么?没做亏心事,还怕鬼敲门?没有问题就没有问题,身正不怕影子歪嘛。”
我一听老刘的口气,可想而知,他一定很神气,很自信的样子。
电话里,老刘说要请客,时间晚上,我如约而去,菜点好了,我们刚好喝上一半,老刘来了电话,说:“单位领导打来的,找我,必须马上去。”
我说:“什么事情,就这么急啊。”
老刘就说:“好,不理他,不理他,吃了走。”
刚好一吃完,老刘的老婆来了电话,说:“你在哪里?领导把电话打到家里了。”
老刘根本不提买单的事情,说着说着就扬长而去了。
我只好买了单,心里空荡荡的。
还是投了自己一票
李国新
五年一次的换届选举到了,县委组织部来到乌乡开会调研,一名带队的领导姓朱,是组织部的副部长。
会议在乌乡的礼堂举行。朱副部长讲了话,里面最关键的几段话是这样的:从乌乡现有的中层干部中推荐两名班子成员,年龄不限,但必须是科员级达到三年以上的。这是很好的事情,充分体现上级组织部门关心下面的基层干部。
下面的干部中,特别是具备条件的中层干部,听了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巴不得好事情降临到自己身上。
接着工作人员发推荐票。参会的人员都是乡机关干部,还有基层各支部的负责人。大家的心里都在盘算:除现在的原班子外,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有10多名,在这里面之中,有新来的公务员,有即将退休的几位,再剩下的只有5名人员了。把这5名人员再淘一下,有3名不是中层干部,就剩下张三和李四了。
张三和李四都刚过五十,年富力强,旗鼓相当,各方面都符合朱副部长所说的条件。
所以张三和李四以高票被推荐上了。
接着朱副部长把乡机关干部留下来,搞实名制推荐,张三和李四又是高票当选。
再接着,座谈。参加座谈的人员是朱副部长从参会名单中随机抽到的。座谈人员不光座谈,又搞了实名制推荐。张三和李四也是高票当选。
乌乡的干部想,这次要从乌乡推荐产生两名乡班子成员了,张三和李四应该不成问题了,于是有些人就开始恭维张三和李四,要他们先请客。
他们异口同声说:我们名义上是作为人选推荐,可能是陪选,只是抬举我们一下吧。
大家不相信,都说:“你们是大家推的,几任推选的。”
张三笑着说:“这当然是民主,民主程序吧。”
李四也笑:“民主之后,还要集中哩。”
朱副部长来的随行人员开始整理张三和李四的申报材料,材料的表格多种多样,一个人就有厚厚的一堆。
几天后,朱副部长又来到乌乡,找乡党委书记谈话。
之后,书记派人把张三叫到办公室。
书记说:“张三,你很优秀,相当优秀的,但这次换届,你和李四定的是差额啊。”
张三苦笑着:“知道,我早就知道是这样的。”
书记说:“知道了就好,你是干部,又是党员,要讲政治,就要配合组织部门,搞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
张三表态:“书记,你放心吧,我承诺,我不会拉票的,真的不会去拉票的。”
书记听了很满意,接着找李四谈话,内容也一样。
朱副部长也分别找张三和李四谈话,内容一样。
很快,乌乡的人都知道他们是差额了,也就是陪选,有暗暗高兴的,也有忿忿不平的,心态各异。
上几届乌乡的选举,乌乡都出了问题,把该选的没有选上,把不该选的选上了,什么叫该选,什么叫不该选,就是说差额人员被选上了,组织部门分配下来的人结果都掉了。
所以朱副部长对乌乡的选举工作相当慎重。到了换届选举大会那天,又亲自到会,坐在主席台上,正襟危坐。
书记在召开的各代表团团长的会上,把组织部门的意图讲得相当明确,特别提到张三和李四是差额,这是上级组织部门的全盘考虑。
马上各代表团又在分团讨论会上,把主席团的意见说了。团长说话直截了当,指名到姓要大家不能投张三和李四,并强调这是政治任务,也是政治纪律。
与此同时,召开了党员大会,书记主持的,要求代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没有指名到姓要大家不能投张三和李四,但也很含蓄地提出并强调这是政治任务。
选举的确相当成功,张三和李四落选,新的乡班子都以高票当选,连上面派到下面参选的人,虽然大家不认识他们,不知道他们的为人和能力,但代表心里有数,给他们投票了。
“乌乡的代表素质很高,觉悟也很高。”这是朱副部长在会议闭幕会上说的。朱副部长说这话时,神采飞扬的样子。
晚餐时,规定不能喝酒,新的班子成员给各代表团以茶代酒,代表们面带微笑,共同举杯畅饮。
张三和李四也参加代表里面吃饭,张三知道自己得了14票,应该是和他很好的代表,投了他一票,而且坐在他身边的一个女代表,就对他说:“你是不错的,你是优秀的,我相信我的眼光,投你一票!”
张三小声说:“不能投我,投我的人肯定是没觉悟的,是没与组织部门保持高度一致的。”
张三没有去打招呼拉票,但他自己是口是心非,他是代表,他对自己安慰说:你是不错的,你是优秀的,相信自己,但我也是没觉悟的,我自己神圣的一票要投你!所以说,张三投了自己一票,有些理直气壮。他这样做,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
真是没想到
机关换了书记后,老刘逢人就讲:“这回来的书记就是好,为人谦和,面带微笑,一看就是个读书人,肯定是位好书记。”
但有人问老刘,每当一个新的领导刚上任,你不是这样。老刘继续说:“这回的书记真的与过去的不同,我看他的穿着,很朴素的,我还听说,他来自农村,农民的儿子嘛。”
那人说了一句,但愿他是位老书记。
不怪老刘这么说,前几任的书记,基本上都是下派的,工作不到三年就走了,被人称为镀金干部、走读干部。
新的书记叫朱大财,名字很土气,上任第一天就走访办公室,上任第二天就召集干部大会,一讲话就是两个小时,不重复话题,口才相当的好,给大家留下良好的印象。老刘不知啥原因,被朱大财看中了,当上了党政办副主任,主任是一个党委委员兼的。朱书记每天把老刘叫去,问这问那,了解情况。对于班子成员的分工,朱书记听取老刘的意见,哪个适应干什么,而哪个又不适应干什么,基本上都是老刘说了算。通过班子会上讨论,基本上是老刘的建议,然后在机关干部大会上宣布。老刘听了很舒服,仿佛是自己当了书记,掌管干部的人事权力,有时候竟然飘飘然然的,但又一想,自己连个中层正职都不是,有什么好骄傲的。老刘还是一如既往的工作,把朱书记伺候好点,让他有一天高兴,当上党政办主任,也就是朱书记的一句话了。也就是为了这句话,老刘对党委书记鞍前马后的,有些大型材料都是自己亲自动笔,打印好交给朱书记,而朱书记对老刘的材料一般是看都不看,朝公文包里一塞。老刘见书记这个样子,对比前任的领导,他的肚子里有很多苦水,那些领导常常因为一个错字,因为事例不突出,把老刘像训几岁的孩子一样,好没有面子的,而人家朱书记充分相信老刘,这对老刘来说,也是一种成就感,至少过得心情舒畅,不像过去那样受气。而朱书记来了之后,老刘走路的神态,还有步伐都和以前判若两人,这使老刘常常感慨,人的一生应该有贵人相助,贵人来了,人的命运就会焕然一新。
朱书记工作一年后,单位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了,所以说,他叫老刘到办公室的时间就少了,这样让老刘不习惯了,他自己的有些建议,或者说叫良策的,就不能通过书记的口里进行实施,还有朱书记常常下基层也不叫他去陪同,这样的话,下面人拍照他就有了镜头,而现在少了甚至没有了。还有更想不通的是朱书记把党政办主任的位置给了一位刚来不久的选调生,这让老刘几夜未眠,怎么想都想不通,自己也老大不小了,再不用就没有机会了,恨不得去找朱书记评评理。有时就是步子迈不动,即使步子迈动,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老刘感觉到朱书记一直在利用自己。但老刘心有不甘,那天喝了几两酒,脸上红通通的,鼓着勇气走进了朱书记的办公室,见里面没有人,和往常一样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朱书记见他满脸酒气,关切地问他:“怎么喝这么多酒,小心坏了身子,再说现在上班不能饮酒。”
见朱书记这么说,他本想借着酒胆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不料胃部里天翻地覆,他哇地一声吐了,把朱书记的皮鞋上都浅上了。又有一次,他乘朱书记办公室没人,赤溜进去了,朱书记问他:“有事吗?”老刘本想说,有事的,但说了一句:“我是来给您收拾收拾办公桌的。”
的确,这一年多来,老刘都是主动为朱书记整理资料,朱书记的脸上笑容很多:“谢谢了,今天就算了。”
老刘的话到嘴边就又咽下去了。
两年后的一天,朱书记把老刘叫到办公室对他说:“我可能要调离乌乡,走之前我找组织部门为你争取了一个非领导职务,近期几天组织部门要来考察你的。”
老刘一听,好像在作梦,连说:“谢谢,当初您一来,我就说您是个好领导!”
(发《东坡文艺》2022年第4期)
李国新,湖北荆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迄今在《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杂文选刊》《小说界》《文学报》《北京文学》《青年文摘》《广西文学》《天津文学》《安徽文学》《时代文学》等国内外近千种报刊发表作品400多万字,几千篇作品。获市级以上文学奖60多次,如《官病》《儿子的旋律》《文殇》《庚爹》《数字效应》《完美无缺》分别获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第十四届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大奖 。结集出版《虚掩的门》等13部图书,小小说11次上《小说选刊》,百多篇作品收入《小小说佳作鉴赏》等权威选本,多篇作品被各地教育部门作为高中生语文考试阅读题和被漫画家改编为漫画。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人民政府:李国新
qq:5202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