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国新小小说三题发《楚都文学》2022年第3期.季刊

(2022-09-30 13:19:05)

李国新小小说三题发《楚都文学》2022年第3期.季刊

李国新小小说三题发《楚都文学》2022年第3期.季刊

李国新小小说三题发《楚都文学》2022年第3期.季刊

李国新小小说三题发《楚都文学》2022年第3期.季刊

李国新小小说三题发《楚都文学》2022年第3期.季刊

李国新小小说三题发《楚都文学》2022年第3期.季刊

李国新小小说三题发《楚都文学》2022年第3期.季刊

 

李国新小小说三题我们想到一起了、打替开会、同伴

 


 

我们想到一起了

 李国新

    老刘和老王在一个办公室工作,老刘当主任,老王当副主任,他们在一个机关同事也有二十年了,彼此都很了解,后来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了,一正一副,相互尊重,配合也很默契。

    虽说老王比老刘大两岁,但凡事很尊重老刘,有什么事都要跟老刘说一声,让老刘拍板决策,一般不会擅自作主,这一点让老刘感到满意,对老王没有什么戒备心。

世事如棋局局新。老刘没想到还有提拔的运气,在老刘的分管领导调走后,老刘顶了空,老王就当了主任,他们依然在一起工作。只是老刘分管的事项多了,老王的这一块仅仅只是一个方面,一个部门工作,老刘这人很放权,不要老王什么事都跟他请示,或者汇报,有了大事说一声,有了决策方面的事,大家在一起商量。所以说,老王放开手脚干事,工作好像比老刘当主任时还有激情,这一点老刘打心眼里佩服。但是遇到工作方面的大事,老王就到老刘的办公室来汇报,征求老刘的意见,也就是让老刘表态。老王一般不当老刘说这事如何处理,让老刘先说,老刘说了,他再说,一般都是老刘说了算。但老王有个习惯,老刘如果把事情定了,或者说该怎么去执行了,老王会说这样一句话:“我们想到一起了。”

从这一点上,老王是赞同老刘的意见,拥护老刘的,也说明了老王也是和老刘“英雄所见略同”了。

老王很少对老刘的决策,决定也好,表示不赞同,或者说提出异议,这一点上看,他们的想法一致。有次,他们下基层处理一个遗留问题,是用会议形式,老王主持会议,老王先讲话,老刘强调几点意见,老王讲的不多,讲完之后,说了一句:“以刘局长讲的为准。”

老刘知道他说的是客气话,笑一笑,讲的时候,自然也说了;“老王同志把该讲的都讲了,我没有什么好讲的了,按照他讲的去办,我只是重复地强调几句。”老刘这样说也表明了对老王的尊重。

老刘讲完了,老王最后补充说:“要按照刘局长的讲话精神去执行,他的讲话站位高,很全面,指导性强,希望大家把落实情况以文字材料形式报上来。”

老刘一听,心情格外的好。

    最后回来的路上,老王说:“刘局长,你讲到我的心上去了,我们真是想到一起了,我也是这样想的。”

    老刘听了自然又是很受用,但又一想,老王也有这样的想法,我和他的思想,他的想法,是多么的接近。

    人生真是戏剧化的了。没想到老刘分管老王这块工作出了问题,责任不在老刘,而在于下面的工作不力,但老刘是分管领导,所以要承担责任。老王的所有责任归老刘承担了,这不是老刘要承担,而是上面的要求,不过老王所承担的责任轻一些。应该说,在老王的工作上,老刘监管的力度不是那么大,什么事都相信他了,所以这事情过了之后,老刘反思以后一定要多过问老王的工作了,如果再出什么问题,老刘无法向上级领导交待。

    此后,老刘经常到老王的部门,问这问那,只差把他的主任加到自己头上了。老王还是那么的尊重老刘,让主任的权利都朝老刘身上倾斜,凡事都向老刘请示,老刘如果作主了、表态了,老王就点头:“就这么办,我们又想到一起了。”

    但是这个时候,老刘不知为什么,听到他说“我们又想到一起了”,对这句话,老刘过去听,很受用,现在听,不舒服了。但老刘还是表现出一种大度的胸怀,对老王没有任何一点儿看法。

    这个时候,老刘无意之中感到一种工作的压力了,闷在心里,不愿说出来,其实老刘只是在为老王当这个主任,充其量他只是一个配角,不,配角也算不上。算不上也没有办法,谁叫老刘是他的分管领导呢?这么多年,他和老刘的想法一致,他们的工作在外面人的眼光里,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是一对匹配的好搭档。

    老刘和老王还是分开了,老刘工作调动了,老王也提拔了,成了分管领导。他们的职位差不多了,常常在一起开会,平起平坐,但老王对老刘很客气,常常称老刘老领导,以示对老刘的尊敬,这点让老刘这个有点虚荣心的人感到舒服。每当他们在一起开会,老王一般不抢先发言,都是最后讲。如果老刘先发言了,老王在老刘的后面讲话,他必会这样说:“刘局长所讲的,和我想到一起了,我也是这么想的。”

  =直到有一天,老刘突然想起自己工作被追责的那件事了,老王肯定不会说“我和刘局长想到一起了”,他一定会说:这件事我不太清楚啊、根本不晓得啊,当时是刘局长决策的。


打替开会

李国新

     一次聚会上,大家都喝了一点酒。

    彼此都在掏心窝子说话。领导对老刘说:“你的工作状态很好,就是有一点我提醒你,当然是为你好,不知你做不做得到。”

    老刘连忙说:“您说,我一定做得到。”

   领导提醒说:“你不要写官场小说了。这样不好,你知道吗?”

   老刘说:“自从工作忙了,我很少写了,几乎没有写了。”

   想一想,这么多年,老刘一直写官场小说,因为老刘疾恶如仇。

   于是 ,在宴会上,老刘讲了两个故事,是他经历的事情。

   第一个是:有一年,应该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老刘单位新来了一位领导,他安排老刘去县里开一个会,那是为他打替去开会的。老刘当时说:“我级别低,不适合参会,开会的都是下面单位的一把手。”

领导笑着说:“没事,你去吧。”

   结果,老刘去了,被负责会务的老孙同志拦在外面,他对老刘说:“今天参会的都是单位的一把手,你来开会,而且主持会议的是刚来的一位新领导,怕他多心。”

    老刘当然认识老孙,扭身就走。老孙一把拉住老刘:“你走了,老刘怎么办?马上就要开会了,这样吧,你叫单位领导给新领导打一个电话吧。”

    于是,老刘给单位的领导打了一个电话,叫他跟县里的领导打电话请示。

   老刘等了一会,单位领导打电话过来,说已经请好了假,叫老刘进去,老刘才进去。

    老刘一进去,果然下面到的同志都是单位的一把手,至少也是二把手,老刘仅仅是一个单位的副主任,论级别的确太差了。

   会议的内容,是讨论县里的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是提意见。每一个发言的首先都自报家门,轮到老刘提意见的时候,老刘就报了单位和职务。到会的各单位领导提的意见都少,或者是轻描淡写的,提的建议不像意见,有的人几乎在称颂这个报告:结构严谨、全局性强、指导性强、涉及面广等。

    老刘和他们不一样,老刘按照要求提意见,一股脑儿就提了十条,那个新来的领导盯着老刘看,十分认真地把意见都记下来了。

    老刘讲到这里,停顿下来了。老刘看大家的反应怎么样,结果大家都不做声,默默无语,望着老刘看。

    于是,老刘又一次讲了另一个打替开会的事。老刘说:“这是真的,没有半点虚假的成分。”

    那也是老刘去参加县里一个人才工作会议,分管领导有事,叫老刘替他打替开会。会议需要汇报的,所以事先老刘就准备了汇报材料,打印好了,在家里也用普通话读了几遍,感觉还不错。

    到了会场,会议的桌子是圆形的,到会的人都围着桌子一起坐着,主持会议的领导姓吴,本来和老刘的关系就不错,老刘来的时候,已经要分管领导跟他打了电话,告诉他老刘是打替开会,怕他有任何想法。吴领导说:“不要紧,老刘来开会也一样的。”

大家依次而汇报,每个人在五至十分钟的时间,快轮到老刘了,老刘不免心里有点紧张,但在那一刻里,老刘显得格外镇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慢慢地呼出来,把包里的讲话稿也拿出来,如果老刘旁边的同志汇报完了,老刘就接着汇报的。当老刘的旁边那位同志一汇报完,老刘正准备开始汇报,或者说,老刘等主持会议的吴领导这样对老刘说:“下面,请老刘同志汇报。”

可是老刘没有等到这句话,等到的是吴领导的这段话:“同志们,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汇报就到这里了,下面我根据大家的汇报,结合县里的工作,讲三点意见。”

    那一刻,老刘一点也不紧张了,也没有如释重负的心态,更多是失望、沮丧,甚至有一些痛苦和绝望。

     老刘想,我毕竟在家里准备了的,我也是有汇报的权利,难道我一个打替开会的人,就这么没有价值吗?

    散会的时候,大家陆陆续续朝外走,老刘看见吴领导朝他走来,一脸笑容,到了他的身边,吴领导的手轻轻朝老刘的肩膀上一拍,显得有些讨好的对老刘说:“老刘啊,今天的汇报会,我考虑你打替开会,没有准备汇报,我就没有点你发言!......呵呵”

    老刘一听,这才知道吴老领导对他是多么的关心,是多么的用心良苦,也这样实话实说:“吴领导,我打替开会,但是我准备了的。”

   “啊,你准备了的?”吴领导大吃一惊。

    为了让吴领导相信老刘,老刘从包里掏出打印好的发言稿,对他说:“吴领导,您是知道的,我本人也是县里的首届拔尖人才,在办公室我是具体负责人才工作,这不,我从三个方面写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写了2000多字啊。”

    吴领导又惊又喜:“这样吧,老刘,我们部里有个情况通报,把你的讲话材料在上面发一下吧!”

算了吧,算了吧。老刘一听,心里平静了,有些不好意思了。

自荐点评:两个人去找领导反映情况,很正常的事情。说好了,一起去的,结果另一人说得好,但就是采取一种办法回避着。生活之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诚信、真诚去哪里了?

                同伴  

李国新

我卷入一桩经济案子之中,可能要受到一个处分。

这个处分对我来说,虽然不算什么,但不好听,我认为自己是冤枉的,所以我要去找领导。找领导之前,我想这次卷入这个案子的不是我一个,还有老刘,和我一样的情况,于是通过电话联系,约定时间一起去。

老刘在电话里比我还激动,扬言领导这次不为我们解决问题,将赴省赴京,直到解决为止。我一听,自然也增强了信心,有老刘作伴去上访,问题一定会解决的。

我和老刘约定了时间,定于某天上午九点在街中心集合,然后搭车去市区,我自己把上访的材料准备好了,到时候在领导面前念,免得用口讲把情况说不明白。到了约定的那天,我在街中心等老刘,时间过了一刻钟,不见老刘过来。我给他打了个电话,老刘没有接,再打电话占线。停了一下又打,老刘的老婆接了,说老刘生病了,昨晚发高烧,这时正在卫生间。

我嘱咐他老婆:老刘去不成了,要他好好养病,最好到医院看看。我只好一个人上车。刚上车,老刘打来电话,说:“你等等我,我马上就来。”

我说:“你不是生病了,正在发高烧吗?”

老刘说:“真是的,昨晚好好的,到了半夜就先开始冷,后来就发烧了,这时还没有退。”

我说:“你就不去了,我一个人去找领导。”

老刘在里面坚持说:“真是麻烦你了,说好了事,我怎么要你一个去呢!”

老刘说的这么真诚,他没去,我也感动。

我一个人见到领导,把自己和老刘的委屈,一股脑儿地倾吐出来。领导当场没作任何答复,只是一个劲儿安慰我:“这个,我知道了,要相信组织,要正确对待,要心态平和。”

我是一个凡夫俗子,我怎么能够去正确对待,怎么能够去心态平和。走出领导的办公室,我的双腿软弱无力,我这时才想起连早餐都没有过,肚中饥肠辘辘,头昏眼花了。一看手机,都快12点了,只好去附近一家小馆,点了一菜一汤,吃了两碗饭。

这时,电话来了,是老刘打来的,他问我找领导的情况。我说:“情况不佳,一言难尽啊。”

老刘挂了电话,后一句话我听得清清楚楚:我去了,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我的确佩服老刘的口才,还有他的活动能力,我回去之后把前前后后的情况跟他说了,他已经不发烧了,说是得了重感,但是气色很好。

老刘主动说:“我们再约一个时间,再去找领导,保证能搞定。”

我说:“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他笑一笑:“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到了我们去的那天上午,也是9点钟,计划在街中心集合,偏偏老刘又没来,而且关机,我真的气不过,你今天难道又发高烧了。我只好一个人上了车,在车上又给老刘打电话,还是关机。心里在想,老刘怎么啦,每次到了关键时刻,却出状态,我只好一个人去找领导了。领导这次很热情,说的话比上次顺耳些:“这个这个,你们的事,我亲自过问了,有关部门正在商量,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

我听了,心里很高兴,尽管我又一次早晨忘了过早,但肚子一点儿也不饿,对领导千恩万谢,拍着胸表态:“谢谢领导关心,我还年轻,日子还长,今后希望领导多关照,如领导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吩咐,我上刀山下火海,义不容辞。”

领导听了很满意,走时握着我的手,把我送了很远。

在路上,我给老刘打电话,还是关机,心里对他的不守信用很反感。回去后,我上了一趟老刘的家,见他的老婆在家愁眉苦脸,一副哭丧相,还没等我问她,他老婆对我说:“你来得正好,你和老刘是好朋友,朋友有难,当拔刀相助!”我问什么事,她突然哭起来:“老刘被检察院的人带去了!”

我一听愕然,好一会才反应过来:他是怎么这样呢?可是到了晚上,老刘的电话打来了,我接了,是老刘本人,他告诉我:“我的确被检察院带走了,只是了解情况,你说,我怎么会有问题呢?纯属就是一个误会!”

我告诉见到领导的事,老刘似乎有先见之明,在电话里面大声说:“我没说错吧,你就是怕啊怕,怕什么?没做亏心事,还怕鬼敲门?没有问题就没有问题,身正不怕影子歪嘛。”

我一听老刘的口气,可想而知,他一定很神气,很自信的样子。

电话里,老刘说要请客,时间晚上,我如约而去,菜点好了,我们刚好喝上一半,老刘来了电话,说:“单位领导打来的,找我,必须马上去。”

我说:“什么事情,就这么急啊。”

老刘就说:“好,不理他,不理他,吃了走。”

刚好一吃完,老刘的老婆来了电话,说:“领导把电话打到家里了。”

老刘根本不提买单的事情,说着说着就扬长而去了。

我只好买了单,心里空荡荡的。

 

 (《楚都文学》2022年第3期.季刊)


李国新,湖北荆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在《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杂文选刊》《小说界》《文学报》《长江文艺》《北京文学》《青年文摘》《广西文学》《天津文学》《新华每日电讯》等国内外上千种报刊发表作品400多万字,作品《官病》《儿子的旋律》《文殇》《庚爹》《数字效应》《完美无缺》获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第十四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大奖。结集出版《阳光下盛开的青春》《儿子的旋律》《虚掩的门》等13部图书,作品11次上《小说选刊》,百多篇作品收入《小小说佳作鉴赏》《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等权威选本,多篇作品被国家及各地教育部门作为高中生语文考试阅读题和被漫画家改编为漫画。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人民政府:李国新

邮箱:lgx863421@163.com 

qq:52020070

邮政编码:434010

 

电话:139723804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