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军事历史杂谈 |
分类: 飞刀谈兵法 |
孙子“谋胜”重在策算,而策算必须以演析(“知胜”)为基础。
策算的方式大概有三种:
单向分析,即遵循无限析分原则,逐步降低命题层级,找出博弈中最为关键、弹性更小、更为本源的基础元素,在更基础的元素中界定自身优势。例如,某支部队战斗力强就是一个界定不太成功的优势,而曲线火力猛、射击命中率高和机动能力强等则显得界定更为精确合理。
互变分析,即任何优劣势的对立不是静止的,而是互变的。要善于抓住易道变化中阳极转阴、阴极转阳两个重要拐点时机,制定适宜的策略,在不引人察觉的情况下,占据有利位置,借助阴阳更始的力量,乘势而上,攫取利益于将来,达到事少而功多的效果。例如,抗战初期,国土面积大、防线宽阔是我方最为突出的劣势,形势十分被动;但随着日军侵略的深入,日占区范围不断扩大,造成了日军补给线漫长和兵力分散,更利于我方分割击破对手,此时中国国土面积大又转变为了我方的优势。
融通分析,即任何优劣势的对立对不是绝对的,而是融通的。要善于发现优势中的潜在劣势、劣势中的潜在优势这两个重要的切入点,以此制定策略,则无需等待优劣势的更替,击穿时空,见效于当下。例如,如众寡相敌。兵众者力强,虽是优势,但粮草不济就是个问题,这就是优势中的潜在劣势。官渡之战中,曹操以此焚毁袁绍乌巢粮草,使得其数十万大军顿时崩溃。兵寡者力弱,虽是劣势,但机动灵活,利于长途奔袭,这就是劣势中的潜在优势。征讨北地时,曹操利用自身这一潜在优势,精兵轻装突袭乌桓,出其不意,一战而定北疆。
之后,我们根据谋划层面上“演析”和“策算”的结果,制定出具有时局针对性的行动与策略组合,将之作为执行层面的关键性指导。
又见飞刀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