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 子 的 价 值 两 万 五 (震憾之约1)

(2009-04-14 06:16:57)
标签:

侄女

小儿子

四万

老人

人命

春城

情感

   本文故事属真实,未经艺术加工!只隐去了人物的真名(包括我的真名)。请勿转载!

 

朋友L 君,现身份是私立学校的校长。L本是云南某山区的叛逆少年,自幼习武,哈尼族。学历不高的他还未满28岁,却已经有十六个孩子叫他做父亲!这些孩子大多是家境贫穷的,或被人抛弃、或小有残疾、或父母寄放……L君天生侠义心肠,又年轻好胜,二十岁起就不停地收留这些“孤儿”,一开始他连怎么样生活也没想清楚,待到有了四、五个“儿女”时发现生活成了问题,于是便办了个有武术特长培训特色的私立学校,慢慢地边靠社会资助边赚教育佣金来养活孩子。七八年过去,L君照样很少考虑能否承受的问题不断收养,总数达到了十六人,而其中也竟有知道L 君此项“爱好”的良心未泯父母把孩子扔到L学校的。十六个孩子大小不一,统住在L君简陋学校之内,生活条件差到了用廉价洗衣粉洗头的地步,且半数孩子没有户口,属于黑户。

朋友们均劝过L君与相关部门商量解决孩子问题,但一则L君担心孩子的生存问题,二则年轻气盛认定自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三则可以为学校寻求更多的社会捐助,四则却是L君有着到老后子孙满堂的荣誉感,因此一直以收养为乐,不愿放弃!我一干人等皆社会闲人,无大力资助,但却不忍视孩子艰苦于不顾,于是便常年尽个人所能相助,久而久之,与L竟成朋友。

L好客,好酒,每朋友来之总不论家有无钱粮想尽办法置酒一局聚饮。L君收养的儿女中有两个女孩:一名“芳”,十四岁;一名“高”,十二岁,两人经历相仿,均是由一对拾破烂为生的老夫妇在街边拾得,收养到十二岁,因无力再养且户口问题无法入学,L便慷慨应诺,将两女孩收下,并与那老夫妇“亲家”相称。老两口与L时常走动,亲若家人。

去年的一天,我为孩子们说得少量赞助,L便硬留我饮酒,时逢老夫妇两人也在,十六个孩子皆聚家中,热闹非凡。老汉姓李,天生风趣,又与L是同乡之人,喜唱山歌小调。几杯落肚之后高唱不停,我亦性情中人,见老人开朗,把酒听曲,渐无拘束。

几杯酒后,老两口与L突然间开口要求我办事,希望我为他们找一个能免费打官司的律师帮他们追讨2.5万元的欠款。我见老两口生活艰难,又无心计,既有人骗其二万五千元者其必恶人也!于是我也慷然应诺帮助他俩,只要求他俩具实相告,以找一条妥善之路解决问题为妙。

云南各地州的方言很是难懂,加上老两口口齿不太清楚,费了半天的劲,最后靠L君的不停解释我才听明白了事情原委:

“骗”老两口钱财的是老两口的亲侄女英。老两口靠拾破烂为生,总共有两个儿子,小儿子最孝顺,也最能干,经常外出去工地打工,每个月给父母寄钱,芳和高幼时也多亏这个小儿子寄来的费用才屡渡危难。两年前,这个孝顺的小儿子在工地打工时因为得罪了包工头,包工头雇人将这个小儿子殴打成重伤,因无人(或也是无钱)送医,当晚死亡。工程老板恐事情闹大,教人诡称是工作中不慎摔死。也是谎言说得太过的缘故罢,当地公安局很快破案,将包工头收押。于是老两口的这个侄女便挺身而出了——她先劝说两个老人:人已经死了,倘若“公了”,工程老板因为没有与小儿子签合同会一分钱也不给,这样太吃亏了!不如“私了”吧!老两口一经“劝说”,欣然同意——侄女便主动找到收押的包工头和工程老板进行“私了”!一番讨价还价后,老板和包工头愿意拿出人民币肆万元正(¥40000.00元)来“私了”——有经济头脑和有法律意识的侄女和老两口草签了一份协议,协议“私了”后侄女拿走1.5万元的提成,老两口可“分”得2.5万元!然后,处惊不乱的包工头和工程老板起草了一份受害人自愿用四万元“私了”的声明书,盖上了老两口和侄女的手印!然后老板将这份声明复印了若干份,还留给老两口一份。办完这一切后,侄女揣起了老板支付的四万元“私了”费自行跑回了老家,老两口一分未得!

说着的时候,老汉从怀里掏出那张揉得皱巴巴的和侄女的“分钱”协议书递到我的面前,用可怜的声音告诉我侄女欠他两万五!他已经要了两年了,没办法才叫L君帮他去要,要到后再拿五千元给L君算作是芳和高的生活费!!!

那时的天我记得已是夏天,入夜的热风加上酒我已经是浑身热气,但突如其来的故事让我一下子从脚寒上了脑门。十六个孩子的笑声、看电视声以及老人之前唱的小调的回想之声如隔音器般在我的脑壳以外空响……

我呆呆地看着老人,问:“大爹(云南地方话喜欢将大叔叫大爹),那个包工头呢?”

L君帮老人告诉我,雇凶的包工头放了,现回原籍去了。

我莫名其妙地傻笑了一下,要L君把最后剩下的酒倒进我的杯里,我一口气地喝光了!

老人还是那憨厚的笑容:“龙老师,这个钱给要得着呢?”(方言:这钱还能要得回来吗?)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说出那句话来:“大爹,你儿子死了,你知道吗?你儿子被人打死了!

老人继续憨憨地笑着——他不知道要说什么?

我突然间有了种隔世的感觉,许是酒精的作用让我一下子飘然于思考之外了。恍惚之中我脑海飘过的却是这十六个孩子在一起练功、学习,在自来水龙头前用洗衣粉洗头,在一个黑黑的大锅里捞菜……

老人不一会就要求要回家了,L君去送他们。打开了门,老两口走到了楼下,芳和高还在和其它十四个孩子在一起看着电视说笑。我不知道哪儿来的清醒,上前推了推两个孩子,让她俩下去送送老人——两个孩子有些木然的站起来跑下楼去——我从阳台上看到,高用手搀住了老人……

昆明以四季如春而闻名,但南国的温柔里每天都会刮一点粗暴的风。那天晚上我有点感冒,一直开着的门让刮来的风给了我阵阵寒意。

第三天的中午L君让我赶去他的学校,因为又有一个负责的家长一大早把一个孩子悄悄地扔在了学校的门边。裹住孩子的布里夹上一张记着孩子原名和生辰的纸条——从那天起,L有了第十七个孩子!

 

                          2009-4-14凌晨写于昆明住所

 

欢迎批评我的其它博文:http://blog.sina.com.cn/china09longwoo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