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之间深度交流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1-04-06 20:11:26)
标签:
教育合作学习 |
分类: 教育 |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问时,主动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有时甚至没有。然而,当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许多学生讲的头头是道。也就是说,其实学生头脑里是有想法的,只是没有表达出来而已。同时应该注意到,一开始有的同学没有什么好的想法,但听其他同学的回答以后,激发了灵感,有了更加好的想法。所以,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在杨振宁被问起自己在西南联大读书的经历时,他说道:“我在昆明读研时,喜欢与同学一起探讨。我得出一个经验:作为科学工作者,你在当研究生的时候学到的学问,主要是从与你朝夕相处的同学那里得来的,这要比从课堂上老师那里学来的还要多!” 可见,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上来。
根据杜威的教育理论,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合作学习专门的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至今已取得长足的发展。然而纵观多年来人们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上。也就是说,将学生分为多人小组,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以共同完成学习或研究的目标。虽然在合作的过程中,组员之间以及组与组之间能够互相学习,但小组合作学习更强调的是共同完成小组目标,组员之间的交流被置于次要地位,甚至,在能够有效完成小组目标的情况下,组员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交流。本篇文章所要强调的,正是以学生之间的相互评论为主要方式的相互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本文还会尝试提出一些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机会的方法。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更加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文化环境日趋开放,人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这些因素都从客观上促成了学生之间差异增大。这样就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了基础和动力。
学校教育的优势之一是,除老师之外,学生还可以从同学那里学习到知识。由于条件限制,我不能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但从多年的学生经历中得出,如果同学之间能进行有效的交流,能够对老师教授的内容形成很好的补充,而且对于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理解的更透彻。老师在其所教的课程上是专家,知识总量超过学生,但往往并不是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一定就包含在老师的知识范围之内。如果学生只单一地从老师获取知识和技能,那么他的发展将是有限的。而且对于那些需要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老师凭自己一人的力量给学生的帮助往往是不够的。学生想要在学术上有长远的发展,至少有两个条件是必须满足的:广泛的知识来源,以及思维的碰撞。
下面讨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践交流学习。我将学习活动归为两类,一类是知识型的。即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体现在各学科知识的掌握上,要求学生对某一块的知识进行全面而有一定深度地了解。另外一类是创造型的,比如设计作业,作文,甚至翻译等。这些作业需要学生发挥组织、想象等能力。应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成果,在思想的碰撞中相互提高。将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分为这两类的原因在于,与之相关的学生交流在方式和内容上有所不一样。对于知识性活动,学生之间主要分享自己从不同来源获得的知识,以相互提高。而创造型性活动,主要是学生之间不同想法的碰撞,从而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下面是在一些实例中的设想。
知识型的学习活动:例如文学课或历史课上要认识一位名人。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在课下找资料。在课堂上有一个同学做展示,其他同学负责补充和提问。补充可以使大家对所介绍的名人了解得更全面,提问则帮助做展示的同学从更多的角度认识他所介绍的对象。经常可能出项的情况是,做展示的同学回答不了所提的问题。但问题本身已经使他能够从一些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已经达到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预期效果。
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许多作业是有创造性的,需要学生发挥组织、想象等能力。语文课的作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无论是中文语文的作文还是外语的作文,学生之间都有很多东西可以相互学习。老师可以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写,然后让每位同学至少阅读并评价其他三位同学的作文,评价内容包括优点和缺点。操作起来很简单,方法是利用电脑和网络,可以用公邮,但不好操作,Gmail本来可以共享并共同编辑文档,但已被屏蔽。所以,可以考虑让每位同学开博客,或直接在校内上发日志。总之,要让所有每位同学方便地看到其他同学的文章,并在后面留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就能感觉到他们之间的差异,评价过程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自己能从其他同学那里学到什么,同时也发现同学的不足,并给同学指出来。这样,在同一个主题的作文中,每个学生都能从至少三个同学那儿学到东西,同时也会收到不同的同学的评价,从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时,老师只需要看看同学们的相互评价是否有要修改或增补的地方就行。从中老师还能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上作总结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每位学生都能很方便地接触到电脑和互联网,所以,集体互评作文的做法是完全可行的。
总而言之,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虽然能使学生之间优势互补,也能让他们相互学习,但重点在于小组目标的达成,并没有把学生之间的交流作为核心任务。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发掘每位学生的个性,并使之为其他学生所学习,通过设计课堂教学以及学生作业的模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为老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做重要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