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紧急行动
教育首当其冲
德国“绿卡规定”引发的震动
“德国需要进行新的教育改革”
一九九八年德国大选,政体更迭。施罗德新政府一上台,旋即发现其前任科尔内阁犯了一个无法原谅的重大失误:由于没有把握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IT后备人才教育,致使德国在国际知识经济领域的竞争中大大落后于人。目前,德国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虽然也有170万之多,但仍有75000个信息技术关键岗位的人才缺口,而在德国境内竟难以物色到合适的人选。据预测,数年内德国紧缺的信息技术人员将猛增到50多万名。为此,德国新政府不得不在一片反对声(反对党、社会失业人员)中制定了一个临时应急对策,即2000年8月1日生效的德国“绿卡规定”(注1)。计划从国外(非欧盟国家),主要是印度、中国(注2)等信息业人才较丰富的国家分两批引进20000名信息技术高级人才,首批为1100名。除此以外,联邦政府又进一步采取一系列紧急举措,安排和规划近期和未来长远的信息技术人才教育,以免若干年后再重蹈今天的复撤。
一九九九年伊始,德国新政府便立即追加了10亿马克的教育科研经费。这在最近20年间还是第一次。不仅如此,联邦政府更是加紧与企业合作,掀起了一场为所有学校配置计算机和因特宽带网接口的活动。同年晚些时候,德国政府还制定一项名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改革和就业岗位”行动计划的应急提案,将信息行业列为21世纪国家优先发展的关键性支柱产业。并专门成立提案咨询委员会,联邦政府总理格哈特·施罗德亲自出任该委员会主席。五年内,政府预算拨款30亿马克支持该项行动计划的实施。该行动计划的重点是:
1,拓宽新媒体的通道;
2,促进多媒体全面进入教育领域;
3,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促进IT新技术的应用;
4,在IT工艺水平和IT基础设施方面取得领先地位;
5,推动国家现代化。
在酝酿推出德国“绿卡规定”(2000年8月1日起正式生效)前后的短短几个月内,联邦政府紧锣密鼓地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发展,特别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可见其坚定的决心和该项任务的重要性、急迫性。在投入运作的7个文件中有5个文件与教育有关或部分涉及,显而易见是为谋求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产生较大的整合效应。(文件目录如下):
1,“在教育中运用新的媒介” ;
2,“联邦政府支持信息经济” ;
3,“信息与通讯政策” ;
4,“联邦政府与信息通讯部门关于确保信息专门人才需求的应急计划” ;
5,“德国政府的新教育政策目标” ;
6,“德国2001年财政预算:将更多的资金投向教育与研究” ;
7,“学校上网按计划运行” 。
现将与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5个文件按发布时间顺序翻译编排如下,仅供参考。
其一:德国政府的新教育政策目标
■为所有人提供尽可能最好的教育
“德国需要一次新的教育改革。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教育再立一个法,即为所有人提供尽可能最好的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德国新政府早在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日上台伊始,就已经与各方协商起草的联合协议。该政策的目的是为受教育者创造更多的机会均等、确立所有教育通道等值(各类学校同等学历)、促进不同天赋学生的发展。同时,应该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搞出成绩、提高办事效率和强化竞争。联邦政府将在新教育政策中给予学校更多民主自决的权力,而不是国家和各州政府的约束。
■提供更广泛的实用知识技能的机会
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多种多样教育的可能性——根据这一原则,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将对各类性质不同而又可变通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全力帮助。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门将向所有大中小学生提供最佳教育和发展的机会。任何联邦公民都拥有取得足够上岗知识技能的机会,以便具有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最佳先决条件。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德国以企业和学校合作培训的双元制教育业已成为世界范围所公认的职业教育范例。这是十分有利的前提。
■计算机培训工作
在达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为使人们不论工作和闲暇在与计算机、数据库和多媒体打交道时,始终能应付自如,学校务必做好这方面的打基础工作。计算机技能培训将长期存在于德国学校的教学计划中,而计算机的教和学必须成为学校日常教学中的常规任务。因此,联邦政府与德国电信公司(Die
Deutsche Telekom
AG)将联手合作,共同资助“学校上网”提案的实施。随着这一提案的落实,德国本土所有全部44000所学校应该都联上数据网(Datennetz)。围绕这一目标,截止到2000年底联邦政府将出资6000万马克,实现学校教与学的电脑化、网络化。
其二:在教育中全面运用新的媒介
在未来5年中,联邦政府将按“新媒介全面进入教育”促进计划,为中小学、大学和职业教育发展教学/学习软件而拨款4亿马克。“我们将按动鼠标来打开连结世界知识领域的通道,我们的儿童和青少年应该精力充沛地与新的媒介物打交道。”联邦教育与研究部长艾德加特·布尔曼如是说。
促进计划也就是联邦政府“21世纪信息社会的改革和工作岗位”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划分为普通中小学校、职业教育和高等院校等三部分。此外,促进计划不只是培养儿童和青少年与计算机打打交道而已,而是应该涉及更深、更远的内涵与外延。联邦政府也指望以此来促进德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在一个国际发展的大背景中,如同设计教育软件一样,德国经济也应该采取最佳“路径”。
这一倡议,也如同联邦政府和德国电讯公司共同倡议的“学校上网”项目那样,将大力改善学校的计算机系统装备。一个这样的倡议会卓有成效地首先为学校选择合适的教学/学习软件。为此,联邦政府准备提供1亿马克的赞助。这种新软件将使其他模式的教学方法的采用成为可能,使知识能更直观,更全面地被介绍给学生,使学习活动发生良性循环。
职业培训领域的教学/学习软件应该关注IT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提供促进款1亿马克)。随着新的教学/学习软件在高校范围广泛投入使用,联邦政府也期待着一种研究方式的改革和成果(提供促进款2亿马克)。
除了新媒介物提供商、出版社等方面会受到促进外,还包括博物馆和办学者。紧随着教育软件计划之后,将有为单一项目技术领域推出的招聘活动。这些信息将都能够如同“新媒体进入学校”一样,可以从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的网页上获取。
其三:联邦政府与信息通讯经济部门关于确保信息专门人才需求的应急计划(部分涉及双元制教育)
为了改善信息通讯行业的发展和工作机会,信息通讯部门针对应急计划中与自身有关的部分将采取下述措施:
■
有关部门将在IT行业直至2003年至少在企业联盟(行业协会)允诺的40000个培训岗位之外,再新增20000个名额,总共提供60000个岗位;
■
有关部门保证,借助国际因特网技术将显著提高企业内部进修水准,行业协会将改进企业内部进修方案,并将通过适当措施增进年轻人对信息行业培训与进修的兴趣;
■
培训与进修范围的补偿措施。联邦劳动机构决定在短期内,将其IT继续教育措施从迄今已达到的学员数从36000名提高到40000名;
■
在联邦政府、经济界、工会、联邦劳工机构和各联邦州的合作下,培训、进修和劳动力市场情况的发展将会有序地受到监控。这一监控系统的结果也会同时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其四:德国2001年财政预算——将更多的资金投向教育与研究
尽管德国财政预算历来讲求节俭和效率,但是联邦政府已决定将更多的资金投向信息和知识领域,以促进对教育与科研的投入。因此,联邦政府决定将这方面的财政预算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整整达到7.8亿马克。2001年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将可以得到总共153.37亿马克的教育拨款。随着这一轮预算拨款的到位,联邦政府在本财政年度将比前政府98财政年度同比增加约10.2亿马克(提升8.2个百分点之多)。
信息与通信技术也获取了最高优先权。因此,计算机与网络保护教学资金提高了50%,追加到9000万马克。此外,未来5年联邦政府还将为信息研究追加1亿马克的继续发展资金。
为加强对未来重要领域进行研究探索,联邦政府在这方面提高了7.2%的资金投入,总共为40.1亿马克。特别是基因生物技术、生物医学、保健与医药等领域将因此而得到促进。为了促进科技后备力量的培养,联邦政府将人才促进基金提高了10%;将大学生与科学家交流基金提高了30%。
另一个重点是扩大各新联邦州的教育、科学和研究的规模。到2001年将有总共超过30亿马克的拨款在各新联邦州到位。例如,“促进地区教育/科研改革”应急计划等。
其五:学校上网项目按计划运行
2000年春,“学校上网”项目第五轮招标启动。在这种情况下,这涉是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和德国电讯公司一项共同倡议的行动信号。倡议的目的是首先在1999年为10000所德国学校接上国际互联网。德国电讯公司不久又扩大了这份倡议的范围:该公司愿意在这期间,为德国本土以内的所有全部44000所学校免费配置三种接口:一条因内特网(Internet-Zugang)通道、一条一线通(T-ISDN-Anschluss)线路和一条远程通讯网(Fernmeldennetz)。目前,这家德国电讯公司已经为23000所学校联上了国际因特网。这个行动计划还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到2001年将能完成全部学校至少接入一条以上通道的工作量。
该倡议还将获得各联邦州的后续支持。“美国苹果计算机公司德国分公司”(Apple Computer Deutschland
GmbH)作为主要出资者也起着较大的作用。此外,还有为数众多、范围更广,尤其是地方捐助者的可观支持。他们为今天能迅速实现所有学校用上互联网教学和工作创造了条件。
在今年促进项目的重点中,居于首位的是免费接入国际因特网通道,以电话在线(T-Online)方式包括电话一线通(T-ISDN-Anschluss)方式以及美国在线(AOL)方式等。适合该技术项目的求职者可以向德国所有普通和职业教育学校以及其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详细的招聘资料还附有所有招聘部门和与此有关的申请程序,申请者可以在各地学校联合会的网页上查询。
注1:
德国“绿卡规定”于2000年8月1日起正式生效
2000年8月1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绿卡规定”正式生效。这一规定为外国IT专家在德国就业和逗留提供了了法律保障。随后,20000名外来IT专家便可以在德国IT行业连续工作5年。早在2000年5月联邦政府内阁就一致通过这一由两部分组成的“绿卡规定”。关于外国专家在德逗留所作法律规定的部分尚须联邦参议院表决通过。随着目前联邦参议院批准通过,联邦政府和IT行业企业共同的应急计划将能不通过行政程序而迅速付诸实施。同样应该不通过行政程序而迅速进行的是,做好外国IT专家工作申请的审批工作。关于他们的工作许可应由劳动部门在一周内作出裁决。
注2:
据悉,德国工商总会北京代表处2000年9月27日在北京宣布,德国联邦政府启动“绿卡”工程,计划聘请20000名计算机专家赴德工作。来自非欧盟国家的高级专家可获准在德国工作5年。据德国劳动部的报告称,德国现有11000个职位可供选择。那些熟练掌握专业英语的计算机通信和微电子专业毕业的人均可向德国工商总会在北京的代表机构提出申请。
(翻译文章 立此存照)
原创版权所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