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增加教育投入更重要的,是教育分配的公平
(2013-01-13 11:35:3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比增加教育投入更重要的,是教育分配的公平
9日,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透露,2012年中国首次实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历时近20年,目标终实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会上提出,今后要合理确定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坚持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1月10日,央视网)
增加对教育投入的呼声从未停止,但遗憾的是,对教育投入实现占GDP4%的目标却迟迟未能实现。2012年中国首次实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是20年来首次,这可以说是20年关心教育者奔走呼号费尽心力终于赢来的一个好结果,但是,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该看到,实现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仅仅是一个量化标准而已,比简单的增加投入更困难,也更重要的,是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
现在我们的教育弱,有多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行政性指导对于教育界的过多渗透,教育已经偏离了原本的发展轨道,教育局的官员不是搞教育的,大学的校长不是科学家,当老师的都想评职称,做教授的都想谋职位,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强大的起来?在一个钱学森可以抵得上许多个大学,而不是一个大学可以培养出很多钱学森的情况下,“钱学森之问”怎么可能有解答?
和经济基础相较,教育毕竟属于上层建筑,虽然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很重要,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并不是经济强则教育强,经济弱则教育弱。虽然我们的教育状况明显与世界第二强国的身份不相符,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和经济比起来,教育界人士是否术业有专攻,是否专业敬业更重要的多。
在教育投入实现了占GDP比例达到4%之后,我们应该考虑更多的问题,首先一个就是如何保证越来越多的投入都能用在刀刃上,而不是被贪污,被腐败消化掉,毕竟现在被媒体曝光的教育腐败就足以触目惊心。其次,4%的比例仅仅是一个总体的量化指标,并不能反映不同区域教育的投入情况,现在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明显偏弱,在东部地区的学生上大学都变得没有压力的时候,西部有些地区还未能实现100%的基础教育,如何保证中西部学生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样是个大问题。
所谓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教育来说同样如此。一方面,我们希望我们的教育也能培养出许多大师,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保障所有人都能有公平的享有教育的权利。对于底层孩子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是他们最大的希望。
作者:扬州 马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