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桥牛肉羹

(2023-11-26 15:19:35)
标签:

文化

美食

分类: 散文随笔

牛肉羹

 

跟官桥许总吃饭,他说他们官桥有一种小吃,叫做白鸭拖金蛋。就是将白鸭杀了洗净斩块,放入炖锅中,同时将煮好剥好的鸭蛋放入,加清水一起炖,炖完捞起,鸭肉鸭蛋一起吃。结果是鸭蛋吃完了,还想吃,鸭肉却少人吃。大家想吃的是金蛋。我说这才是官桥独有的风味呀。许总不服气说,官桥美味还很多,牛肉羹也是。我说牛肉羹不能算官桥独有的,闽南一带到处都有。他说有是有,可做法不太一样、味道也不太一样。再说了,官桥牛墟已有百年历史,卖骡卖驴,牛卖得最多。这个牛市,在福建省乃至全国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1978年,官桥牛墟被列为全国商品牛基地之一。所以,官桥牛肉店很多,吃官桥牛肉羹就是在品官桥的历史风俗。在官桥牛可以现买现宰,宰完就可下锅,牛肉很是新鲜,所以,官桥牛肉羹的一大好处就是鲜甜,别处无法比拟。有人说,在官桥,水煮开了再去割肉来做牛肉羹都来得及。听完许总一番话,我觉得,这应该不是吹的。

真的去试试,怎么个鲜甜?朋友庄君带去一家小小的牛肉店,在公路旁,他说这家最有特色。三个人,每人点了一个肉粽,一碗牛肉羹汤,总共75元,我刚要说贵,却发现,这里牛肉羹里还参有其他东西,细看是牛杂,有牛百叶,有牛肚,有这些东西加上去当然就不贵了。就像泉州的面线糊,想加什么就加什么,一碗面线糊可以加上几百块。吃起来味道果然不一样。牛肉羹酥软,牛百叶牛肚清脆,一酥一脆,又酥又脆,一口嚼劲,一口松软,两种口感在嘴里头碰撞,翻腾,溶解,滋味百般就出来了。原来,官桥牛肉羹的特色就在这儿,这也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树犹人也,做个勉强的比喻,牛肉羹也像人一样,我这个朋友庄君跟官桥牛肉羹好像也有点相像。朋友庄君为人大方干脆,为朋友不要说两肋插刀、肝胆相照,至少有求必应,有忙则帮,有事则担。这是做人的一种底气、一种风范。就像牛肉羹,有牛百叶牛肚垫底,份量就出来,味道就出来。庄君是个亦庄亦谐的人,他酥脆兼有。酥的地方也真能叫你发酥,他很体贴人,己所不欲,不施于人,不会强人所难,跟他在一起就有安全感,就像吃牛肉羹不会蹦坏牙齿;脆的地方他很干脆,不会罗里八嗦,该干嘛干嘛,一咬一个响牙。做人做出滋味,吃东西吃出滋味,这是人生你的一个境界。以前吃什么很重要,现在是跟什么人吃很重要。以前跟人吃是吃东西,现在跟人吃是吃感情。跟庄君吃饭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尽管花费不多。照这样说,官桥的牛肉店,也是朋友约会的地方。花少少的几块钱,边吃边谈,也可以吃个饱,谈个欢。

有人问,官桥牛肉羹煮法有啥不一样?我看,其实跟其他地方也一样。许总说,先将牛肉剁碎,加点盐、加点醋,放点酒,先腌渍一会,让牛肉入味,再放入蛋清,放入地瓜粉,用手拿捏拿捏,直到粉都渗入肉内,水开后放入就可以下锅了。煮熟后,加些香菜、姜丝,放点味精、胡椒粉,也可滴几滴醋,更香更入味。别的地方煮牛肉羹放水,据说官桥有的牛肉羹店加了汤,什么汤?说是骨汤。这样的牛肉羹自然别具风味了。这样的煮法,我倒是没吃过。啥时再去试试。又说,有些店把切碎的番茄、香菇掺下去煮,又香又酸酸甜甜,又有营养。

每样小吃应该都有个故事,牛肉羹也有故事。许总给我们讲,牛肉羹南宋就有了,跟南宗名臣陆秀夫有关,说是南宋景炎三年,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投降了元兵,与元兵一同追杀抗金英雄文天祥等人。到了四月,宋端宗死后,陆秀夫等人拥立年仅八岁的赵昺为帝。为了逃避元兵的追杀,他们颠沛流离,躲在船上不敢上岸,处境十分狼狈。一天,实在太饿了,陆秀夫领着幼帝潜到晋江法石山讨食,那时四处荒野,只住一户人家,父女相依为命。家中粮食都被抢光,唯一的一条老耕牛几日前也被元兵宰杀了,只剩下一张牛皮和四个牛蹄。饥不择食,也顾不得体面,陆秀夫只得与那父女俩一齐用刀将牛皮上残留的肉屑一点点地刮下来。刮下的碎牛肉放入沸汤中煮熟,并随手加入一些海盐和姜末,不料竟香气四溢,几人饱餐一顿,这就是最早的牛肉羹,不加淀粉的牛肉羹,其实是牛肉汤。南宋祥兴二年,宋元两军决战,宋军大败。陆秀夫背着幼帝投海,南宋灭亡。陆秀夫和那农家父女共同制作的牛肉羹,因为好吃,农家父女精心改进,牛肉块里放入绿豆粉,在民间流传下来。到了明代,地瓜从吕宋引入福建,许多地方磨了地瓜粉,地瓜粉多了,就这样替代绿豆粉,成了做牛肉羹的主要原料,这种牛肉羹的做法一直保持至今。

这个故事不知道是不是牵强附会。许总说,何必考究,有也好没也好,有个故事总有个说法,不然这些小吃怎么来的,总是个谜。故事解了谜底,也有了文化的价值。很多小吃都有个故事,吃起来味道就更强了,牛肉羹的故事让牛肉羹更有味道。许总说,吃饭不仅仅为了饱腹,需要东西佐餐,还为了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