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条河岸在哪里

(2023-11-22 15:24:42)
标签:

情感

文化

时评

分类: 闲人闲话

第三条河岸在哪里

                         蔡芳本

 

    有个巴西作家罗萨,写了一个短篇小说,叫《河的第三条岸》小说很短,却很有意思。

    这篇小说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非常本分实的父亲,一天突然离开家,独自驾驶着仅仅能容得下他自己一人一艘小船开始在河面上飘荡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多么希望能再回到岸上来最终也没能把从河中间呼唤回来。没办法,最后他儿子说,你如果能够回到岸上,我愿意替你坐这条小船继续在河上漂。父亲当时激动,站起来给他挥手,然后又划船想要接近他,儿子突然落荒而逃了。父亲很失望继续在河上漂。“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叫你不要渡河,你偏要渡河。结果掉入河中死掉了,对你真没办法呀!父亲没有死在河上,却从河面上彻底消失,不知去向,再也没有人见过他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父亲在河上漂的时候,女儿结婚生子,举着婴儿召唤父亲回来,他不回来;家里人用士兵吓唬、牧师驱魔等等手段让他上岸回家,他也是没有回来。岁月流逝家人已搬离了原来住,到别的地方生活妻子已逝,儿子也早已白发苍苍人世沧桑,世事无常。

    这篇小说有点荒唐,但恐怕每个读过的人都会想很多。

    父亲为什么会放弃家庭到河上漂,这是第一个问题。

    对于小说来说河和河岸应该都是一种象征。河岸是现实世界,河是精神世界哲学家说,人不能同时趟过两条河,也就是说人不能同时活在两个世界。

   父亲好像是一个是孤勇者,要去打破一种常规最后活没活不重要。他没在河上做什么,只是一直漂着,漂得叫人生疑,叫人不知所措。河里的世界是自由理想国,是乌托邦,而河岸上的世界就是现实社会,充满生活困境,有种种未知种种恐惧,要受到种种限制。人不得不生活在现实里,不得逃离。世俗现实中很多生活困境,很多龌龊,很多肮脏,大部分人麻木适应着或忍受者

    有意思的是,父亲的河离家很近,村人家人什么人都可以随时到达的地方。那么问题就来了,父亲为什么不走远?这只能说,父亲想要躲避现实又不想离开现实的找,是想在现实与理想当中的夹缝找到一条生存的路这就成了他的第三条岸。但父亲是失败的,他的找没有方向,并不积极,有些被动,甚至躺平。小说像是要告诉我们,没有这第三条岸。人要么乖乖生活在现实里,要么静静生活在理想中。在现实与理想当中的夹缝生存是不可能的,人不能同时趟过两条河,人更不能同时跨过三条岸。世俗的眼光和绑架,使得父亲不敢真正去大胆追求自己的精神和理想,探寻自己内心真正的精神灵魂。这就是人的悲哀之处。人永远走不出自己的束缚。父亲不下船还要靠儿子送饭才能活下去,这又是一个大问题。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无你想干什么,你都离不开人间烟火。

    实际上,父亲也是不想离开现实人间的不然,当儿子想要代替他的时候,他怎么会那么激动。他为什么要儿子来替代,这也是一个问题。父亲离开人间现实,他是不是要儿子也有自己的自由,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小说告诉我们的是,现实残酷作者企图对人的生存困惑进行一番探索。佛教里面通常讲此岸彼岸,没有第三条岸,那么第三条岸是什么呢?最后这条船要通到哪里,小说也没有给出答案,作者留下的是问题,叫每个人自己去解释,去探问。

    有几个同样性质的小说倒是给人了一点出路。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主人翁斯特里克兰特,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找到月亮,找到精神的家园。他抛弃了温暖优越的家,抛弃了让人羡慕的职业,去走一条从未走过的道路他活得艰难,结局很惨,没有人知道他更没人认可他,他的画没有卖出一幅,根本没做成画家,爱的人也惨死。但他终于得到了自由、爱情和自己的追求。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主人翁柯西谟其实是不想离开人间现实的,如果不是因为他的那个神经病姐姐,他是不会逃离家庭,在树上生活的。好在他没离开人间,他在树上生活也在学习,并且用他的知识帮助他的村庄。翁布罗萨的森林汲取力量和智慧,筑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理想国。爬上树之后,柯希莫逐渐适应了树上的生活,他将狩猎得来的动物皮毛做成衣服,在树上搭建舒适的房屋泉水来解决自己的饮用水,与动物们协商如何获取食物就这样,在一次次历险之中柯西谟寞写磨炼了强健的体魄与异乎寻常的生存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柯希莫树上也收获了热真挚的爱情种意义上来说,柯西谟的做法更可叫人学习。他有了自己的天地,摆脱了羁绊,获得了自由,又实现了价值。大隐隐于市,他离开了人间,又在人间,过着自己充实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在卡尔维诺这里,人可以真正跨过了第三条河岸。相对来说,柯西谟的人生是积极的、理性的、通融的,更有楷模的价值。斯特里克兰特是进取的、勇敢的、莽撞的,而《河的第三条岸》的父亲,却是消极的、迷惘的、偏狭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官桥肉粽
后一篇:官桥牛肉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