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谷春深

(2012-11-12 22:39:25)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金谷在安溪。我有个学生在金谷,他一直跟我谈起他的金谷。一谈起他的金谷,他就喜形于色。他对金谷的热爱,使我对金谷充满想象。
    从前的金谷大约是一块蛮荒之地,五谷不生,人烟稀少。哪一位仙人骑一只翠鸟飞过,随手丢下一枚金色的稻谷。这颗稻谷在金谷的土地上长成一穗金色的谷穗,金色的谷穗被当地人采下撒出,不久金谷这蛮荒之地,到处都度满金灿灿的稻谷。百姓从此丰衣足食,无忧无虑。
    我的想象不甚完美,但我是决定到金谷去看看了。
    利用一次出差的机会,学生带我到他的金谷。
    四周都是山,云彩厚厚地压在山的顶端,阳光从云缝里露出,格外明亮。山上,春茶正吐着新芽,一层层地叠到山头。
    蓝溪水从山脚下流过,时而湍急,时而平稳,时而宽阔,寸而窄逼,两岸秀竹掩映,偶见小桥穿过竹林。竹林外有三两人家,男女均怡然自乐。
    蓝溪是安溪的溪,也是金谷的溪。
    学生说,蓝溪很美。我这外人很羡慕学生能生长在这么美的蓝溪。我真想“日饮溪茶三百杯,不辞长做蓝溪人”了。
    学生说,你这个愿望很早就被人实现了。
    大约在唐朝时,皇上派了个御史至安溪视察,路过金谷的尚芸,见这地方很美,就不走了。这御史在金谷渡过了余生,与金谷的山水共存。现在,我们到金谷,能见到御史庙。这个庙香火旺盛,听说连南安那地方的人也来朝拜。我跟学生讲,这与其说是迷信,不如说,金谷人正以这种形式肯定金谷的美景,表达在金谷这块土地上安居乐业的美好信念。
    学生很理解我的说法。
    跟安溪其他地方一样,金谷人正为金谷的前景奔忙着。
    我至金谷乡政府。管农业的白副乡长带我至渊港茶果场。这是个安溪出名的茶果场,日本朋友来,县里一定要带至这个场参观。这个场以茶为主,杂为果林,年收入几十万元。沈场长是个十几年场龄的老场长了,他还准备大干一番,在茶叶加工方面下功夫。多引进一些先进设备,多出、快出,精出茶叶。
    我很赞佩沈场长的决心。从林场回来,稍憩。来了一位小伙子,很干练的样子。对我说:“很欢迎你到金谷来,稍待,我再带你出去看看。”
    学生先带我至蓝溪畔。蓝溪水清清,缓缓流向很远的地方。几只挖泥船正在奔忙着,我想,挖泥船的作用,大约是想把蓝溪挖得更宽些,更深些吧。清洁的蓝溪水何时能容纳南来北往的帆呢?
    “快了!”学生打断我的思绪。真的,现在的安溪人眼光已经很开阔了。
    那小伙子来了。我们跟着他到一个地方,这地方叫“三元”,小伙子说,“乡政府准备在这里建一个茶叶贸易市场。”“在这里建市场适宜吗?”我有点疑惑,“适宜。”小伙子很肯定,“这里交通方便,茶农集中,而且现在就有好多茶农来这里自由贸易。你看……”
    我顺着他手指处,果然,竹林旁,田埂上,村道上都有提篮挑担背袋的男女老少纷纷向三元涌来。天色将晚未晚,天边已有红霞,每个走动的人都有一团热火,我觉得,这是新生活的开始,这是新生活的希望。
    从三元再走进一段路,小伙子把我们带到一家正兴建的水泥厂。这水泥厂不大,但县里、乡里倾注了很大的注意力,在资金,各种手续方面都给予优惠政策。厂主是一个建筑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家里五个兄弟都已靠自己的才干致了富。山里人能办水泥厂,尤其是一个较偏僻的地方,我想就很不简单,这表明在这样的年代,靠山吃山的观念已经略显单薄了。山里人的眼光已经盯在大小工业上了。
    跟安溪人的看法一样,我想,安溪要发展还要利用本身的优势,发展茶叶加工业,我一直想,可以利用茶叶制成茶叶食品,如茶叶软饮料、茶叶酒、茶叶饼干,还可以利用茶叶制成保健用品,如茶叶枕头和以茶叶为原料的药品。茶叶是安溪的生命,安溪人会很好地珍惜这生命,利用这生命。
    晚霞隐去了,月牙上山了。春天温暖的风徐徐吹着。集市的人群正慢慢消散,幸福的茶农正数着钱,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家。时见一部摩托车进来,拖着一股轻烟,茶农驻足而望。
    回到乡政府,乡里请我吃便饭。为了招待我这远方的客人,小伙子特地拿出他珍藏的一瓶洒,我和他对干着,对谈着,为安溪和金谷的未来祝福着。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小伙子姓陈,也是金谷的副乡长,金谷交到他的身上,我知道他会好好地挑起这担子的。
    临走时,他送我一泡新茶。我推却了;我说:“我不太注意物质生活,我比较注意感情生活。”话一说出,我才觉得愚蠢透顶。不注意物质生活,为什么还要改革、开放?我们的一切努力,最终目的还不是要让人民过上优裕富足的生活吗?
    如果说感情,在安溪的短短几天里,我也尝够了安溪人的热情:学生、朋友、老师们至不相识的街头小贩。
    安溪的人安溪的情,永远的怀念。
    安溪的人是山谷的风,自然纯朴。
    当晚,我就离开金谷了。我还是带上副乡长送的茶叶。
    我想将茶叶带回家,慢慢品味,还想将茶叶分赠我的同伴好友,让他们也来尝尝金谷人的热情、醇香。
    汽车在公路上疾驶,公路与蓝溪并行。一条黑得发亮,一条白得发亮。
    这是安溪的两条生命线。
    金谷人的命运也系在这两条线上。
    无论天多黑,这两条线还亮着。
    这是金谷的春天,春已经深了。
                                                                   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笋江畔急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