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第一个马拉松的时候我在想些什么?

标签:
体育杂谈 |
分类: 春之娱 |

跑第一个马拉松的时候我在想些什么?
我决心要跑一次马拉松,原因很简单:证明自己还行,还有第二次创业的能量。因为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还不想“认命”,我认定命运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可以开创新局的。
11月26日,距离我完成第一个半程马拉松已经11个月了。根据天气预报,我选择这个还算温暖的冬日到松雅湖环湖绿道跑人生的第一个马拉松。跑步的过程中有一些零碎或者不算零碎的想法,特此记录下来,算是自己跑马拉松的“思想小结”:
第一个偶然触发的想法:好兆头好心情助力全程。刚出发就遇到问题,是不是什么不好的预示!临到跑步前,长沙线上马拉松指定的马拉马拉APP打开却不是我的名字了,短信验证了好几次,花掉十几分钟还调整不好,并且找不到跑马入口,影响到了我预定的起跑时间,搞得心情很烦躁。改用自己常用的咕咚APP,设定全马里程,开跑,比预定时间晚起跑半个小时。起跑即有干渴感,拧开水袋水管咬住吸水,却怎么也吸不出水来,不得步慢跑并脱下背包检查,发现是咬嘴下方还有个防渗漏压缩开关给压紧了。起跑阶段使用马拉马拉和吸水遇到障碍,让人有所联想:是不是预示着今天跑步会不怎么顺畅啊!还会遇到一些什么障碍呢?
开弓没有回头箭,继续跑。马拉马拉遇障碍、水管堵塞,原因都是自己不熟悉他们的缘故。好在前10月22日傍晚,特意来松雅湖环湖绿道跑过一次半马,熟悉了跑道。
第二个想法:悠着点跑,留着力气跑后半程。在半马完成前,有意压着速度,保持在6分配速,半马完成时间是02:06:12,比平常最快的半马速度慢了十几分钟。跑过半马后试了试加速到5分多一点的配速,感觉很好!但考虑还有一半的里程呢,又放慢下来。这时候想的是:应该能够跑完全程吧!但心里没底,毕竟没跑过全程的,也听说过“撞墙期”,对撞墙期的生理机制也有所了解。还是悠着点跑吧。真好过了半马,有个跑者轻松地插进跑道,与我并排跑了几分钟,问我跑了多久,今天的计划什么地。得知我跑全马,就冲到前面,说“我今天练练速度,拜拜!”,我试图追赶一阵子,考虑保持节奏,又放慢下来。我想,不与人比赛,自己跑自己的,这时候我想得较多的是争取420跑完全程。
第三个想法:下次长跑前要饱餐一顿。怎么才开跑就饿了呢,是真饿还是假饿?昨晚,母亲得知我今天全程马拉松,说早起给我做饭吃,免得饿。我坚持只吃了一碗面条出发,避免胀着肚子跑步。其实我6:40时吃过面条出发,到达松雅湖东门,已经是8:10时了,换了服装,确定好“补给站”(起跑点)就到预定的起跑时间8:30时,接着又因不熟悉马拉马拉APP耽误了时间。等我跑到8公里时出现饥饿感,已是早餐后两个多小时。到达补给站,喝了约100毫升佳得乐电解质饮料,抓了一支香蕉继续跑,边跑边吃了香蕉。没有了饥饿感,淡饿了,是否会导致“燃料不足”的念头几乎全程都缠绕着我。
围绕着饥饿感,我想到了这次跑马前两天饮酒过量,前一天晚上还跑步10公里,想到了近一个星期内不仅仅是没休息好,实际上也没注意营养补充,还是坚持着最近一段时间要求自己的“七分饱,身体好”摄入原则。想到这些,更加担心会遇到“撞墙期”了。
今后,要进行长距离跑步竞赛务必提前几天休息好、补充好营养,赛前饱餐一顿。避免这样那样的杂念和恐慌。
第四个想法:安全完赛最重要。怎么速度就降下来了,并不觉得心肺超负,也没有特别的疲劳感呀!22至28公里期间的配速实际上比前半程慢了近30秒,中途尝试过提速、跟跑,结果总是打乱呼吸节奏,出现心率过高警示,但自己的体感确是良好的——没有心肺超负的感觉,我怀疑是咕咚手表误读了心率。但毕竟是长跑,是首马,还是相信手表,相信科学吧,安全第一!
这个阶段,特别是进入29公里以后更加注重安全完赛。
正因为确定了“安全第一”的原则,29至38公里期间,配速进一步下降,降到7′左右,也不是很急、很烦,慢慢跑吧,估计完赛时间还可以在430以内呢!约33公里处,有一美女跑者悠然超我,但配速很慢,我应该可以跟跑,就尽力跟跑到38公里完成。完成38公里后,实在跑不动了,跟美女跑者拜拜,步行休息,但决定哪怕是走也要走完全程。这样边走、边跑,底39公里在起跑点完成,继续喝佳得乐电解质饮料,吃了一个草饼,拿了一支香蕉,想再次跑起来,有跑不动。实际上从38公里以后进入“撞墙期”。边吃香蕉便考虑完赛策略,就这么跑跑、走走吧,哪怕9′、10′一公里,也要完赛,且完赛时间应该可以在440左右。
迎面走来的一家人中,女主人看到我吃力的样子,不解地问她的家人:“怎么跑成这个样子还要跑呢?”看来我的跑相很不好看了,我的疲牢形态已经显现无遗。但,我决定无论多么难看、难堪都要完赛。
第五个想法:我能坚持完赛,坚持跑完第一个马拉松,得力于全家的支持。自2020年4月21日开始跑步减肥并爱上跑步以来,两年多来平均每天投入跑步的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还不算学习跑步理论读书、跑步衣服清洗等时间,实际上是侵占了家人的时间,主要是母亲、妻子的时间,也相应地减少了陪孩子们的时间。可以说没有家人的支持就不会有我的“首马秀”。这次跑马过程中有好几次因为劳累疲惫,因为对跑马意义的思考,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想到全家的支持、付出,想到母亲前提天晚上就决定为我早餐,让我吃饱吃好免得挨饿,临出发前目前还嘱咐我要在跑步后就近吃中饭,不要饿着肚子回家……就是为了家人的勉励、鼓舞我也应该跑完全程啊!跑完38公里,进入撞墙期,临时出现并领跑的美女问我:“还坚持跑吗?”我坚定地回答:“跑,哪怕是走也要走完全程!”
跑步过程中觉得跑马拉松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跑或者不跑说明不了什么;想起当年决定跑一次马拉松是为了积蓄今后10年创业的耐力;想过跑完这次以后就要投身新的创业,不一定要再跑。但是,拼出仅有的一点力气,以7′30″的配速跑完最后一公里后,又觉得跑马不过就是这么艰苦而已,下次还要跑,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跑进4小时以内。
跑得途中累得想放弃,力竭的时候反复考虑跑马拉松的意义,几乎否定了跑马拉松的一切好处。刚跑完,又雄心勃勃,计划起下一次参赛来!
第六个想法:前路漫漫,会遭遇一些什么你不一定能预见。21公里前,压了配速,跑得轻松,策略上是省点力气为下半程能跑得动。但,心里又想既然前22公里都跑得轻松,还有力气冲一冲,下半程应该问题不大吧!实际上是:从22公里开始就降速了,从29公里开始再降速,第二次降速后开始考虑“前面的路上会出现什么状况也许不时能够预测的,只有跑过了才会知道!”果然如此,32公里时右脚母趾跟内侧起了水泡,痛;35公里时左腿内侧韧带酸痛,每一步都有感觉;38公里时左腿膝关节前侧关节逢一线刺痛,虽不严重,但让人担心;39公里时撞墙,脚步怎么也迈不开,步幅只有60几公分了。改成走呢,步频快不起,这时候连保持跑步的姿势前进都有困难。这时候的想法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不过就是4公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