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天命矣,我终于跑了人生的首次马拉松赛

(2022-12-01 16:57:11)
标签:

体育

杂谈

分类: 春之娱
知天命矣,我终于跑了人生的首次马拉松赛

 

 

知天命矣,我终于跑了人生的首次马拉松赛

 

马拉松赛,来自一个英雄的传说。

关于参加马拉松赛,有很多很多英雄豪杰的传说。

传说中的马拉松赛,是健康者的赛跑,是勇毅者的赛跑,是强者与强者的角逐,是超人类极限的运动。

我崇敬英雄。但我知道并认可自己平凡。

四十五岁之前,我没想过要跑马拉松赛。

四十六岁开始,我有闲时也去锻炼锻炼了,锻炼久了,给自己提出一个口号:“每天跑步两点钟,五十参加马拉松”。

四十九岁那年,我终于迈开腿,跑起来,目的却不是为了参加马拉松赛,而是为了减肥。

如今,过了五十一岁,坚持跑步两年半了,2022年的11月26日,我终于跑了一次线上的马拉松赛,完赛用时04:42:48。比预期的要多用时12分48秒。

完成了人生的“首马”,三年前决定的“跑一次马拉松”的目标推迟几个月实现。从今往后,自己还会跑马拉松赛吗?为什么?

 

1、决定要跑一次马拉松,

锻造良好的体质再去创业

 

47岁,感觉触到职业天花板了。

在现有职业,算是“功成名就”,更进一步已不是自己所能控制。

2019年,48岁,决定把多年来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身体调理好、锻炼好,然后好去再次创业。开始以游泳的方式健身。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波及到长沙,游泳馆长期关闭,本来游泳健身减肥初步取得的成效出现严重反弹,开始再一次“发福”,我不得不改变健身方式:每天下班回家路上街跑10公里。

2021年10月24日,参加长沙马拉松线上赛半程马拉松,用时01:58:31:。半马跑进了两小时,自己对自己满意。自此,决心要跑一次全程马拉松赛,也相信自己通过一个阶段的锻炼是可以完赛的。从此以后深入学习跑知识,一年时间内阅读相关书籍30余种,同时加大了锻炼力度,2022年8月份开始参加了全程马拉松跑进4:00线上训练计划,准备参加2022年长沙马拉松赛。

10月下旬,原定于11月6日的长沙马拉松赛叫停,改为线上赛。原本报名线下参赛未中签的我又有机会参赛——长马线上赛了。于是下载马拉马拉APP,报名参赛。

选定11月26日,阴天,气温也只有17—22,到松雅湖10公里环湖绿道参赛。

五十岁出头了,时不我待,紧迫感逼人!

 

 

2、说说并非跑马题外话的减肥:

在减肥与反弹之间拉锯、煎熬

 

我对体育锻炼一向不怎么重视,青少年时期甚至还有点忽视、轻视。毕竟在那个身体旺盛成长的季节,不可以锻炼,身体也不错,何况学习、工作压力大,真还没多少时间锻炼。

觉得需要健身,有了健身的压力是年纪过了四十五岁,有一次去体检,发现自己进入重度肥胖行列,从宣传画上了解到肥胖的多种危害,自己的血压也上蹿到了高血压临界状态,还有中度脂肪肝,不得不减肥了!

至今为止,我的减肥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19年夏季开始游泳健身,坚持到2020年2月(春节前夕),减肥8公斤(从95公斤减到87公斤),新冠疫情爆发后不能去游泳馆游泳,反弹到92公斤;第二阶段,从2020年4月21日开始跑步,到2021年6月,体重降到78公斤;第三阶段,2021年夏季反弹,到10月达到82公斤,由此至今的一年又一个月处于漫长的平台期,体重稳定在82公斤左右。

在近一年又一个月的时间内,不断地减肥、反弹,几乎每周都要秤体重两三次。因为不再去游泳,主要是通过跑步的方式来减肥,快跑、慢跑,长跑、短跑,晨跑、夜跑都尝试过,有时候怀疑跑步到底能不能减肥。我还尝试过用两根黄瓜代替晚餐,尝试过调整食物结构,增加代偿性运动……这一年时间里还是跑半程马拉松28次,这28次半马实际上为我冲刺这次首马奠定了坚实的耐力基础,增添了首马完赛的信心。如果不是有这么多次的半马完赛鼓舞激励,估计26日的首马我跑到28公里时就放弃了,或者最多坚持到38公里,后5公里我应该不会坚持!

 

 

3、艰苦锻炼、刻苦学习两年半,

我领悟到体育的真谛

    

2020年4月21日以来,我跑步锻炼的实际节奏是跑三休一,平均每次跑步的里程是10公里上,月均跑量近300公里,单次最远的跑步距离是32公里。

自从我决定要跑至少一次全程马拉松以后,我认真学习跑步技能,阅读的跑步技能、生理、心理方面的书籍超过40册;我参加了咕咚线上马拉松训练计划;关注了bilibili跑步研习社专看跑步教练视频。

——坚持经常写跑步体感记录,撰写跑步笔记158篇,近20万字。

——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红网发表跑步心得体会和爱好跑步的网友交流。

——平均每天投入跑步、健身、减肥的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

在跑步实践训练和理论学习中,我理解了体育,理解了体育老师,领悟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真谛。我开始动员孩子、妻子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我在网上发表“慢跑者笔记”系列文章,旨在带动很多很多的网友成为跑步者!

最近,足球世界杯开赛,我甚至思考着国足进不了世界杯是否存在的体育精神方面的原因!

我爱上了跑步,跑步成为一种习惯,跑步或许会成为我文学之外的第二爱好,第二特长,伴我终生!

 

 

4、马拉松赛前准备

 

这次“首马秀”,我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来做充分的准备,应该说无论是理论准备、实践准备,长期准备、近期准备,赛前准备,赛中准备都是到位的。

跑马前两天我还拟了一个《首马用品清单》:1.水袋,1.5升;2.盐粒,4—6粒;3.佳得乐运动饮料,4瓶(600毫升/瓶);5.适合长跑的运动衣裤;6跑马专用袜子;7.风衣;8.跑步背包;9.汗巾或导汗带,2条;10.香蕉,3—5个,柑橘3—5个,(出发前还加带了草饼2个)。

但实际上准备还存在极大的疏忽或者说不足:

一是跑马前两天(24日夜)招待朋友,饮用白酒,有点过量。

二是跑马前夜(25日夜)跑步10公里,虽是轻松跑,但消耗了体能。

三是早餐只是吃了一碗面条,母亲做了米饭要我吃,我觉得去跑步吃米饭难得消化。

四是简单检查过马拉马拉APP,并没有尝试打开到起跑环节。起跑前打开时才发现我的名字被变更了,起跑键都找不到。不得不临时换了常用的咕咚软件记录。心情收到一定影响。

五是七点出发赶到松雅湖,八点五十时才开跑,比预计的时间推迟了一小时,早餐已经过去两小时了,还没跑到十公里就饿了,整个跑步过程都处在“有点饿”的状态。

六是运动短裤没选好,尽管是平常多次穿过的,但跑完后觉得大腿根、臀下内侧被划伤皮肤,火辣辣的痛。

七是没做防晒准备。因为是阴天,似乎没有必要。最后五公里时,微微地有点太阳,跑完后发现脸以及肩膀、手臂被嗮得通红。

以上准备不足,有赛前饮烈性酒、前夜锻炼、没吃饱(糖原储备不足)、起跑时间比预计时间推迟近一小时等四项严重影响了比赛的发挥。

 

5、首马秀的体感

 

一、跑步过程中出现三次降速,最后4公里降到基本上

只能走了。

21公里计划把速度控制在6′左右,因为有二十多次跑半马的经验,认为可控。实际上也控制住了。半马用时02:06:12:,比日常训练多用10分钟左右。到22公里时,尝试加速,感觉还可以,但提醒自己压住速度,调整好呼吸节奏,保持体力,以便跑好后半程。

前半程一切正常。

22—27公里期间,基本保持巡航配速,无异常感。但跑后看数据,实际上已经是6′30″的均速了,比21公里内配速降了25秒以上。这算是第一次降速。

第二次降速出现在28公里以后,基本保持到38公里时,这10公里的均速降到了7′30″,明显地慢下来了。身体开始有疲劳感,感觉右腿跟(胯部)内侧肌腱酸痛,右膝关节前侧有线状的轻微胀通感;左脚半拇趾与第二趾之间起了水泡有点疼痛;跑前右脚因跟腱炎有些疼痛的,开跑后不久就好了,全程没有疼痛感(跑后两天也未发生)。其间,几次尝试加速,均感到肌肉力量不足。约32公里处,有一美女慢跑超过了我,感觉到她够慢的了,应该在7′30″左右,决定跟跑,也尝试过超越,就这么相互反复反超过三四次,跟跑了五六公里。到38公里后,已经难以跟跑,开始第一次步行,步行一二百米再开始慢跑。

进入39公里后,实在跑不动了,连保持跑步姿势都困难,只好争取保持快走,走一段,跑几步,也不知道是什么速度了,只是争取比日常健走稍快一点就好。这是第三次降速。心里想:哪怕走也要走完全程。走完39公里时正好是第四圈,到自己存放物品的“补给点”喝了200多毫升佳得乐,拿了支香蕉,继续前行,不断鼓励自己:就只剩3公里了,坚持就是胜利!实际配速已经到了8′30″。最后这4公里只有三分之一的里程勉强保持着跑步姿势,实际上是走完的,感觉这时跑步速度比健走还慢(实际上是略快于健走)。这阶段,饥饿感较重,好在只有几公里就能完赛,不断鼓励自己“坚持就是胜利”!

估计是长期坚持锻炼加上服用电解质糖粒的原因,全程未出现岔气、痉挛、抽筋,脚板疼痛等不适。这些情况在以前跑半程马拉松时曾出现过。

 

 

6、10公里不到出现饥饿感

 

6:40时早餐,只吃了一碗面条,不到日常食量的七成。等我乘地铁一小时,再步行两公里,做好跑步准备、热身时已经是8:40时。8:50开跑,跑道约8公里时出现轻微饥饿感。跑完一圈(9.3公里)喝了约150毫升佳得乐运动饮料,取了一支香蕉边跑边吃;跑到约16公里时,吃了一个草饼。第二圈、第三圈时均吃了一支香蕉。跑过半程后开始服用跑能牌电解质糖粒,全程共服用4粒。

因为饥饿感出现,影响了前半程的配速并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

跑后分析:实际上跑前一周内“糖元”补充工作都没做好。跑前两天过量饮酒、跑前一天晚上还做了一次10公里的训练、跑前一段时间恰好因急于减重正在控制食量和调整食物结构。

我推测:倘若跑前一周内注重补充“糖元”(多摄入碳水化合物),注意充分休息,跑步过程中没有饥饿感,应该会跑得更快、更远一些。

 

7、心肺感觉

 

这次跑步过程中全程没有心肺压力。因为前半程配速就慢吧!

后半程,25—35公里期间出现心率过高(162次/分钟),心率过高时,咕咚智能手表提示减速。但身体感受不强烈。

 

8、补给站暂停时的感觉

 

这次跑步,环松雅湖绿道一圈9.3公里左右,经过起跑点4次,4次均有短暂驻足停留喝饮料、取香蕉。第一二次暂停时感觉突然停下里喝饮料、取物品有点头晕,腿部、上臂肌肉轻微“颤抖”,出现“跑步骤停负面反应”。

这样的情况要尽量避免!

第三次、第四次暂停前,距“补给点”三百米左右我就开始降速。暂停时不适感减轻。

 

 

9、尝试加速的感觉

 

22公里时,尝试加速,检验一下跑完半程后“体能”如何,感觉精力充沛,可以保持此前的速度继续跑。

25公里后,尝试加速,已经有点困难了。心里想:还能坚持这样的配速多久呢?估计全程坚持这样的配速有困难。

28公里以后尝试提速,实际上比较困难了。一提速到前半程平均配速就出现心率骤增,咕咚手表即提示心率过高建议减速。实际上体力也支撑不住了,提速跑几百米就很吃力。这时候心里想的是:自己会遭遇“撞墙期”吗?“撞墙期”的有些什么表现、感觉?又想,这时候的体感应该还不是撞墙期。

在陌生美女跑者的领跑下跑完38公里,慢下来步行约200米后再次提速,跑到“补给点”喝了佳得乐饮料,吃了一个桔子,拿了一支香蕉边走边吃,计划吃完香蕉就坚持把剩下的3公里多一气跑完,争取最后一公里还能冲刺一下。吃完香蕉,鼓动自己“加速前进”,实际上慢跑了不过300米,出现心率骤然提升,不敢跑——实际上也跑不动了,腿抬不高、迈不开,感觉极其疲劳——我真遭遇“撞墙期”了!这以后,基本上是争取快走两百米,再挣扎着慢跑两百米,力争保持跑步的姿势完赛!

自己没跑过的路,前方的情况你没法预测!

以前没跑过全程马拉松,前方会遭遇一些什么样的生理、心理反应真的没办法预测。没跑完全程之前,我真不知道前路的体感,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跑完全程。我不断地勉励自己一定要跑完!不然,怎么对得起家人对我两年来不断地挤占时间锻炼的宽容;怎么对得起母亲大清早起床为我做饭、下面,以最实际的关切鼓励我跑马拉松;怎么对得起自己两年多时间的努力!

支撑我跑完(走完)最后4公里的不是体力,而是精神的力量!

 

10、跑完后拉伸前的感觉

 

跑完后,步行500米放松,返回到达“补给站”(自己存放背包的公园石凳处),准备做拉伸。感觉心率还没有平静下来,小腿似乎在颤动。一看:小腿内后侧脉搏跳动明显而强烈。这是以前没感觉过、没注意过的。估计是身体还没有调适好,不敢马上做拉伸。随意地活动了一阵肢体,看到手臂、腿上都积累了一层厚厚的“盐巴”,再摸一摸脸上,满脸也是一层厚厚的“盐巴”。

喝了一瓶佳得乐运动饮料,吃个几个桔子、一个草饼,估计已经过了十几分钟,尝试着做了一套简单的拉伸运动。运动后即完全平静下来,感觉到有点冷起来。换好衣服,上过厕所,步行去地铁站。小便时观察到尿液较黄,但不到褐色的程度,不是肉眼能看到的明显的运动性血尿。以前跑半程马拉松时几次出现的运动性血尿这次跑全马没出现。我估计于自己带了运动背包跑,背包中的1.5升水全部喝干有关,毕竟补水及时而且充分。

拉伸后,步行的感觉还好,可以体会了一下身体感觉,除了右腿腿根(胯部)、右膝关节前方接缝处、左脚板拇趾内侧(起了一个水泡)、臀底和腿根(运动短裤磨破表破)疼痛外其它身体部位没有异常。走路略感疲劳,但可以加速到日常健走配速而无不适。

 

11、跑后恢复期的感觉

 

乘地铁,出站,除了短裤磨破表皮处火辣辣地以外,就只有饥饿感了。到路边店吃了一碗热腾腾的米面。

回家,洗澡、吃了一碗米饭、睡觉。感觉睡得不沉,半梦半醒之间。

睡觉两个半小时后起床,准备带孩子外出散步,孩子不想外出,作罢。

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剧《天下长河》等,很久没有看电视剧了,这次算是沉浸似地看了两个小多小时。

第二天,感觉有点疲劳。但通身不再有酸痛感。晚上尝试着做了一组拉伸,感觉稍微有不适,还需要休息休息再运动。

第三天,一切感觉于平常无异。晚上做了低强度健身,

室内慢跑5公里。同时,提醒自己注意休息。

第四天,坐在办公室一天,起立时两膝关节前侧合缝处均感疼痛,行走时偶尔也有,还包括膝关节内部有点疼痛。自己初步判断是膝关节滑膜炎。应该与长跑有关。好在不严重,晚上睡觉前在膝关节处搽了“华佗透骨膏”,第二天早起,膝关节不再感觉疼痛。

    第五天,感觉跑后疲劳、伤痛完全消散了。

 

 

12、几条重要的经验教训

 

经验一,赛前准备要细致、充分:一定要听取前辈跑者

(或者有关图书)介绍的经验,充分准备,避免在跑马过程中受到影响甚至导致中途退赛。比如跑前要休息好、补充肌肉和肝糖元、带足够的饮用水等。在较凉爽的天气下至少要带一升以上的水。11月26日,阴天、气温12—22,我带了1.5升白开水,还在“补给站”放了三瓶600毫升/瓶的佳得乐电解质饮料,完赛前白开水喝完,喝完一瓶饮料;完赛做拉伸时喝完一瓶饮料。如果气温再高点或者是晴天,耗水无疑会更多。

对于参赛物质准备我赛前做了清单,赛后进行了完善,表格如下:

 

赛前计划(实际携带)

赛后完善(下次准备)

1.水袋

1.5升

2.0升

2.盐粒

4粒

6—8粒电解质糖丸

3.饮料

佳得乐4瓶

佳得乐4瓶

4.衣裤

内衣内裤(完赛换)

压缩速干内裤、外套、运动短裤、运动短裤要偏大码,内衬要柔软并防摩擦,注意防寒和保暖,又要便于更换、携带

5.袜子

专业的跑步袜

悍将跑步袜,穿一带一

6.长风衣

/

冬带保暖衣、其它季节带防晒衣

7.导汗带

/

两条,需要备用一条

8.空顶帽

/

只要是晴天,就应该戴上

9.腰带包

/

放钥匙、卡片等,可共用跑步水袋包

10.水袋包

合身、容量2升以上

 

11.毛巾

实际是用护腕擦汗

汗巾、护腕

12.食物

5个香蕉、4个桔子、2个草饼

准备已足够

13.能量胶

/

2—3支

 

经验二,要熟悉比赛规则、软件、跑道:参加线上赛一定要事先熟悉相关软件,最好是使用过的。我没用过马拉马拉APP,被更名而不知道,找不到启动键,结果改用APP,结果未能参加长沙马拉松线上赛。相当于做了一次LSD训练。起跑前即影响心情,跑步过程中缺少比赛配音播放,没有现场感,实际上也对配速有一定影响。赛前半个月,我到松雅湖环湖绿道跑过一次半程马拉松,熟悉了赛道及前往松雅湖的公共交通线路。

经验三,邀请跑友一起跑:最好邀请跑友一起跑,跑友的跑力值要略高于自己,这样有利于刷新PB。除此以外还可互相激励、帮助等,马拉松赛路上存在一定的风险,有伴没伴跑的效果肯定不一样。

经验四,要想感知马拉松,了解马拉松,那就一定要去跑一次:马拉松赛中你可能遇到的不是别人可以介绍的,也不是你凭空臆想的,跑完全程你才感受得到,困难是这样,快乐也是这样。跑友给介绍的是他人的经验、体验,非亲历未必能理解,个体差异也很大。跑到最艰难的时刻我有过弃赛的念头,有过责怪自己爱折腾,跑完以后我决心今后再加强训练,要再跑,有信心跑进4小时以内。

经验五,耐力比意志力更重要: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力,你随时可能放弃比赛;如果没有刻苦的赛前训练你最好不要参加比赛,马拉松赛不是凭借意志力就能完赛的。最后4公里我是走完的,实在无力跑起来了。看来,平时训练不足,实际上赛前我最远跑过32公里而已。记得去年12月24日参加线上半马,也差点因为体力、脚板疼痛、心肺超负荷而差点在18公里时弃赛。

教训一:赛前休息、营养未安排好。

教训二:赛前训练没跑过35公里以上。赛前LSD训练不到位。

教训三:没选好参赛短裤,磨破了裆部、腿根处的表皮,磨出了血印子,火辣辣地痛,最后几公里受到一定影响。

这次“首马秀”的重要意义是:总算有了一次跑马的经历,开启了自己的马拉松参赛时代之门。通过这次完赛经历,自己完全有信心跑得更快、更强、更远。

 

13、勘正几个关于跑马拉松赛的谣言或者误解

 

一、关于马拉松赛对于身体的危害。马拉松赛是人体极限运动,但没有传闻中那么大的危害。传闻说马拉松赛对人的身体有多种伤害,比如伤膝盖、损伤心肺、损伤关节、内分泌紊乱等。我跑过后第三天即感觉基本恢复体能,尝试做一些轻度运动,并无任何不适。跑步两年半了,半程马拉松一般都能在两小时内轻松完赛,我并没有遭到跑步损伤。至于是否造成内分泌紊乱,还需要观察几天。

二、关于马拉松赛的训练准备。赛前没有必要跑全程或者超马进行训练,只要跑32公里就足够吗?个人感觉是:如果是为了比赛,一定要跑过全程甚至超马来训练;倘若只是为了参与,那就未必一定要跑全程训练。需要注意的是,接近或者超过42公里的LSD训练日要离比赛日一个月以上为好,毕竟训练疲劳需要恢复,带着疲劳去跑马拉松赛很不明智。有可能的话应该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到最佳竞技状态。

    三、关于马拉松赛的装备。有人认为跑马拉松装备简单,不需要讲究,随便穿一条裤衩就可以开跑了,这要草率地对待人体极限运动的人,即便参赛也只能草草收场!马拉松赛的装备很重要,比如短裤、袜子、鞋子都要足够专业才好。上文提到以为运动裤小了一点,我的裆部皮肤被磨破了,跑步过程中增加了痛苦。我的脚仅仅起了一个小水泡,因为我的跑鞋、跑袜都是专业的。一双好的跑鞋,合脚、轻质、稳定、回弹、防滑、透气、耐磨、扭转强度恰到好处等等,这些特征会让你跑得更快、更远、更有效率。

 

14、下一次马拉松赛的目标是四小时内完赛

 

2023年3月或4月,在成为跑者三周年前后,参加一次马拉松赛,跑进4小时以内。

往后,坚持跑步锻炼,坚持每年跑一次马拉松赛。备赛季接近马拉松或超马的LSD训练不少于一次。平常30公里左右的LSD训练每月一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