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过首马,自查看看进4:00还有哪些弱项

标签:
体育杂谈 |
分类: 春之娱 |
秀过首马,自查看看进4:00还有哪些弱项
坚持跑步两年又七个月,从入门到爱上跑步,再经过参加马拉松跑进4小时12周线上训练计划,终于在11月26日完成了“首马秀”。用时04:42:48:离进4:00目标还有42分钟的差距。
跑马,真是一个振奋精神又艰辛的体验过程,通过这42.195公里的跑步检验,发现了自己体能、心理和训练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弱项:
一、前期配速较慢,爆发力不足。正常情况下半程马拉松的配速我只能达到5′30″左右,这次压了配速,按6′配来跑,旨在争取中期不掉速,尽可能推延撞墙期的到来。但从22公里起还出现了掉速,掉到6′20″的配速了。
二、后半程降速明显,有氧耐力不足。从22公里开始降速到6′20″,这个配速只保持了7公里,接着再次降速,降到了7′配,这个配速保持到38公里,39公里时进入撞墙期。如果训练有素,从22公里起,有氧耐力跑的配速保持在6′20″应该是能做到的。
三、腿部肌肉力量不足,右腿髋关节内侧力量薄弱。从26公里开始,右腿跟内侧肌腱有酸痛感,尝试加速则酸痛严重,股四头肌乏力。明显感觉到大腿力量不足。好在腘绳肌疲劳感明显。
四、心肺功能有待加强,应加强间歇跑训练。从29公里开始,速度慢而心率高,咕咚智能手表多次提醒心率超过160次,建议降速。进入撞墙期后,半走半跑,只要跑两三百米心率随机飙升,咕咚手表立即标红、报警。估计与平常缺少高强度间歇跑训练缺乏有关。
五、3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训练欠缺。自己不知道自己有氧耐力跑的配速、时长;对进入30公里以后会出现哪些不适心里没底;什么时候会出现“撞墙期”。这些都是因为缺少长距离跑训练而存在问题。
六、跑马战略安排似乎欠妥当。前半程压速度,压了配速30″,能不能不压速度,按照平常半马的配速跑,后半程自然降速呢?前半程能省出10分钟,后半程的压力就大大减轻了!撞墙期的出现到底是运动时长决定的还是运动量决定的呢,如果能在四小时内完赛,是不是就不会出现撞墙期呢?以上方面的经验、知识匮乏直接导致跑马战略的安排。
七、迷惘与畏惧严重影响了提速的勇气。毕竟是第一次跑全程马拉松,对后半程可能出现的生理不适无从预料,不知道前行的路上会出现些什么情况心中满是迷惘与疑惑,中途尝试加速也只能是五次三番,每次几百米而已,强调安全第一,迷惘、疑惑、畏惧、试探加上跑马的价值反思等“杂念”确实也影响了跑步配速,影响了跑步的意志力。
八、因为不了解全马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准备工作不充分。主要有三项:一是运动短裤小了一号,把裆部磨伤了一大片,虽不严重,但对后期造成一定影响。二是没准备能量胶,全程在“饥饿感状态”进行,实际上能量补充也不够。三是没戴导汗带(巾),尽管当天气温在20左右,还是跑得大汗涔涔,中途不断用护腕擦汗。今后,积累了经验,要做好充分准备再去跑。
把弱项做强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速度训练力度。要争取10公里的平均配速提升到4′30″;半马的配速提升到5′左右。
二、加强下肢、核心、上肢力量锻炼。通过连续参加全面进4:00线上训练计划解决好。
三、开展30公里以上的LSD训练。力争每个月两次以上。同时,争取每10天跑一次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