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缅怀恩师赵钟余

(2022-10-13 12:03:57)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春之情

 缅怀恩师赵钟余


 


缅怀恩师赵钟余

 

昨天早上上班路上接到弟弟来电:恩师去世了。

弟弟问我是否回家乡吊唁。

前天晚上,我还问过前两天从老家来长沙的父亲,我的启蒙老师身体状况如何。父亲说:卧床不起一段时间了,他的儿女们都守在床前准备送终,筹备后事。

我默默地想:如果这个周末能够回一趟家乡,一定要去探望恩师。

没想到噩耗来得这么快。

因为同住在一个村,因为过路上下经常可以看到恩师的身影,在田野、路途邂逅之际就表达了问候,多少年来我几乎没到恩师家去正式拜访、探望过。

隐约记得三四年前回家乡过中秋节,恩师的长子——我父亲的好友在我老家门口聊天,我问到恩师的身体状况,兄长回复说:“都快九十岁的人了,耳朵不好,眼睛也花了,打打牌玩都不敢久坐,年轻一点的老人们都不愿意跟他一起玩了,怕他身体差,莫出事!”

知道恩师年迈、体弱、孤寂。我很想去看看恩师的。可,就是没有去。

不能说没有时间去探望恩师。时间总是有的。

不能说不上心,或者说是没有去看望恩师的诚意。诚意也是有的,自从走出山乡参加工作以后,每当谈到读书、讲到教育、说及老师的时候,恩师的身影就会浮现眼前:他年轻时轻捷飞快地走向学校、哼着歌曲漫步田野、敲着这黑板问“海波,这个问题你来回答”、吆喝着我父亲责问“你莫要荒废噶这个崽嘞”;他年迈时缓慢地飘过聊天的人群、亲切地问候“海波,回来了”;还有一天黄昏,恩师拄着拐杖穿过灰暗的田野徐徐前行着回家,我真切地感受到恩师老了……这些镜头定格在我脑海,永不磨灭。

说不出缘由,内心里感激、想念恩师,可竟然没有去恩师家中探望过。我真是一个情义淡薄的人,不肖之徒!

不知道恩师是否想过我会不会去探望他。恩师传来的口信是:“我在家一切都好,你在外面好好工作,好好发展,我就高兴得很!”恩师还屡次问及我的孩子们的成长、教育情况。其情殷切,犹如当年督促我的父亲:“海波是个好苗子,好好读书会有出息的,你不要让他做这做那,耽搁了他读书!”恩师是个执着而博爱的人,类似的话他对我的叔叔讲过,那是为了我堂弟;他反复对我父亲说过,那是为了我弟弟;他对几乎每一一个学生家长说过,那是为了他的学生们。“仁者爱人”、“有教无类”,恩师颇有孔夫子风范。

恩师传授给我知识,鼓舞我的精神,在恩师的激励、期许下,我得以成为优等生,终究跳出农门,考上了师范学校。

恩师督促我的父亲让我少干农活多学习,督导我父亲要节衣缩食培养下一代,争取培养一个“能吃上国家粮的”。父亲让我学习犁田、让我卖冰棒赚钱、让我种西瓜致富,屡次三番抓着我做个好农民,都在恩师的督促下半途而废。要不是恩师过路上下,每次有意无意地遭遇父亲都要夸奖我“是个好苗子”、“是块读书的材料”,经常在和父亲拉家常时就要开导父亲一通,我老早就辍学回家务农了。

恩师是民办教师,既是农民又是知识分子,既有农民情怀又有知识分子的智慧和远见,既是孩子们的老师,又是家长们的导师,实际上成了家乡乡村文明的领军人。在村小学教书育人几十年,全村的下一辈、下两三辈都是他的学生,满村都是恩师的徒子徒孙,恩师桃李满园,满园芬芳。

恢复高考以后,村里的第一个中专生、第一个大专生、第一个本科生都是由他启蒙。除了教书育人,恩师还想方设法多途径培养、推荐人才,那些年他推荐优秀青年受聘为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积极推荐优秀青年招工聘干,积极推荐优秀青年参军入伍……他常说“哪怕是出去打工,也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呀!”每当看到学生们能够成才,能够跳出农门,他就满脸喜气,满口祝贺。

恩师教子有方,自己的儿子是村子里率先考上中专跳出农门的,两个亲侄子都考上了大学,其中一个考上了中国人民人民大学,是至今为止,我们村里的学生考上的最好的大学。恩师家教有方,是亲朋好友学习的榜样。我参加工作后,接触到一些与我们村子里有亲戚关系的同事、领导,他们得知我是艮山口乡黄土坝村的人时,经常会问到恩师,仰慕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赞扬他家教有方,子弟有成。

恩师于抗美援朝时期参军入伍,最喜欢的歌曲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记得小学二级的时候恩师就教过我们唱这首歌,当时恩师是数学老师,应该是把数学课临时改成音乐课教我们唱的。这首歌,我听恩师在课堂上教唱过,在校园里哼唱过,在田野间吹过口哨……恩师在快乐的时候唱,在郁闷的时候哼,在闲散的时候吹口哨,都是这首歌。在我的记忆中,恩师总是和这首歌飘在一起,总是和对学生家长的督导飘在一起,总是和对学生“这是一个好苗子”的夸赞声飘在一起……

恩师仙逝,学生不能前往送行,在千里之遥的地方,默默地哼一曲、哼一曲、哼一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恩师送行。

恩师,好走!

不,恩师,请留步,请再听听一听为您送行的哀乐声中隐含着的无限幸福;请再看一看为您送行的礼炮浓烟无法遮挡的桃李芬芳。

恩师的恩情永驻,恩师的精神长存!

 

被新冠疫情困于长沙的学生  海波

2022年10月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