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跑者:是一次转型或者蜕变

标签:
体育杂谈 |
分类: 春之娱 |
成为跑者:是一次转型或者蜕变
坚持跑步、爱上跑步、习惯跑步、执迷跑步,近两年半了。
累计跑了8000公里以上吧。
自开始跑步以来逐渐放弃了一些“雅好”:
原来爱读书,有时间就读书,没时间就挤时间读书,坚持了30年。应该算是有生以来最大的爱好。两年来渐渐放下。两年来所读的书主要是关于跑步技能的书。
原来爱听讲座的,百家讲坛听完了就听喜马拉雅,经济类的听完了就听创业类的……从养成习惯到长期坚持,超过十年了。开始跑步阶段还喜欢听,购买了好几种蓝牙耳机。跑步一年多后,进入跑者状态了,喜欢静默着跑,享受跑步,感悟跑步,不喜欢听什么音乐、讲座——估计跟跑步环境嘈杂也有一定关系——总之是不怎么听讲座、音乐了。
原来爱写作的,坚持三天写两篇散文、杂文,坚持了12年,写了3000多篇。爱上跑步这一两年来,主要就写“城市慢跑者笔记”写了140多篇。我手写我心——我心里只有跑步,当然也就写跑步。有时候想:人生原来就是这么简单、单纯,知行合一、行知合一,何必冥思苦想?决定了任何一种行为,跟着行为推进思考就得了——这就是实践出真知的现实诠释吧!
跑步,甚至让我放弃了很多应酬、杂务、也放弃了平素的诸多臆想。有时候,理想就只剩下一个了:跑马拉松!
这段时间,跑步或者不跑步的时候我都在想:什么时候回归呢?
回归到读书;
回归到写作;
回归到听讲座;
回归到酬酢;
回归到繁忙琐事、凭空臆想?
回归,当然是快乐的。过去读书、写作、听讲、杂务繁忙、应酬交际的日子我是快乐的。之所以跑步,是为了减肥、为了健身,为了更好地享受快乐!
不可否认,现在跑者的生活方式也是令人快乐的,快乐的程度当然不亚于读书写作。但要赋予自己的行为某种意义的话:似乎读书写作当然更有意义,跑步者缺乏读书写作的社会意义!
哦,我终于明白了:要给自己的行为赋予意义——社会意义,才更加令人快乐!
我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写《孤独的城市慢跑者》系列文章,一写就是140多篇,乐此不疲。原来,通过写这些文章似乎就赋予了自己的跑步活动高大上的社会意义!
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是一个骨子里始终追求着社会意义的人。人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其对社会的贡献!!!
因为对社会意义的追求,我认定读书写作是高大上的爱好。
因为社会意义貌似渺小接近于无,我认为做个跑者是浪费生命!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近两年来——自从减肥成功以来,我就在思考着什么时候回归于读书写作。
但是,无论读书写作也好、跑步健身也好,都不是实现我的社会价值的捷径——甚至有可能是歧途!
三十多年的读书,十几年的写作,两年多的跑步,都没有能实现我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既没有实现个人价值目标,也没有实现社会价值目标。
当然,也不否认:读书写作、跑步健身都是在为我的个人价值目标、社会价值目标“奠基”——只不过是奠基而已。回顾这三十多年来的“奠基”活动,好比我修建了一个坚实足球场,但我需要的是三十层的高楼;我建成了一个巨大的飞机场,但我内心期待的是翱翔蓝天的银雁!
是时候建造楼房了,是时候研发自己的银雁了!
自己应该考虑的不是回归书斋,也不是奔跑不息,而应该是投身建造自己的高楼大厦、自己的航天母舰!
还缺什么呢?
缺一张科学精细的蓝图。
紧跑慢跑,跑了两年多,终究跑明白了一件事:自己奔跑的目的地不是马拉松而是一次人生的转型或者蜕变。
调整一下呼吸,确认一下:人生的首马完成之日,应该也是人生的航天母舰蓝图绘成之时!
今天,是马拉松进4:00备战计划的第21天,有200*4的冲刺跑训练,跑步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