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说“朋友”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春之情 |

又说“朋友”
朋友,说不尽的话题,无数人说过,无数种说法,千百种类型。一个朋友,一个类型,很多人是各具特色难以归类的,勉强归入哪一类都会有点别扭,他就是他,总是那么特别。
我的朋友中就有很多特立独行者。他们和我是朋友,他们,他们之间却不是朋友甚至不可能是朋友。因而,总有些朋友不参加聚会,不适合聚会,我也不会硬拉了我的朋友们聚会。
那些风格迥异的朋友,非要一起见一见、聚一聚的话,估计就跟某些大富大贵者的原配和小三见面一样尴尬、排斥。毕竟不是三妻四妾的时代了!
今天又要说朋友是因为念想某些朋友了。
念想,不等于想见或者相见。这时候我似乎终于感悟了江湖流行语:相见不如不见。
前几天,在“微信运动”圈中看到几个健身达人朋友的运动数据,赶忙点赞。点赞之后也就没有再翻看朋友圈的动力了。
记得有一次傍晚时分从乡下进城里,进城也没啥事。当时,可以住自己的蜗居,可以住酒店,也可以到歌厅醉生梦死啥地,总而言之就是闲得无聊,又有想干啥就干啥的自由。我打了三个朋友的电话。一个没接、一个问我吃饭了没的同时在劝就“喝、喝、干了”、一个说在外地出差。我就决定关掉手机,散步、散步、散步,独自散步到十一二点,独自跑到夜宵摊上吃小龙虾、喝啤酒,凌晨开房,蒙头大睡,后来,三个朋友都说后来打不通我的电话,问我咋地了?我说,没咋地了。
当年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找个朋友,找个清净的酒吧、茶座或者公园的长条椅子,一起坐坐,什么也不必说,也不想说,坐坐,吹吹凉风,看看月亮,散伙,各自归去。
昨天,或许是今天中午吧,看到朋友发了诗词、发了文章在朋友圈,想点个赞,可诗词文章还没点开看呢,点什么赞!迷迷糊糊地,是不是点了赞也记不得了,更懒得去查看。思想却不受控制,就是在想朋友的容颜举止,在想朋友文学造诣,想朋友的往事前程……真心地为朋友操心了一把。我知道,朋友不会感应到我的思念,但我也知道朋友会经常地像我一样为我操心,当然我也感应不到。这种心有想念,但并不能感应相通的朋友算不算是朋友呢?我更加迷糊了,我可没有喝酒,我素来,没有独自斟酌的习惯。
有一阵子,十分想念一个三十年前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老同学。不知道他在哪里,在做什么,生活得怎么样。很希望见到他,总觉得会有说不完的话要跟他说一说。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朋友教书的山区学校所在,绕道两百公里,见到老朋友、老同学。他说:“哎,你来了!我们镇上有上好的鸭子,炒一只去。”“可惜,我不能喝酒,你应该能喝吧?我找两个能喝的老师陪你。”我知道老朋友的热情远远超过“设酒杀鸡作食”,大有“故人具鸡黍”的真诚。可是我说“来看看你,来看一看,聊一聊,就走”。嘘寒问暖之后好像也没啥好说的了,老朋友再次说道“走,到镇上店子里炒鸭子去!”我竟然把这朴实而热忱的话语当成了“看茶”,立马起身、辞行。又是七八年过去了,今天早上点开他的微信,什么也没说。但,我知道自己心里有他。
有那么一个朋友,曾经与我无话不说,不分彼此。后来天各一方,但也没有相忘于江湖。有好几次,他告诉我将要到我所居住的城市旅行,想见一见。可是,每次我接到他的电话时都是他已经乘上离去的列车、高铁。我头脑中甚至产生过追着高铁狂奔的幻觉或者说是出现过如此这般的电影里的画面。有几次,我也到达他所居住的城镇,也有闲暇打他的电话,邀他喝茶或者散步的,可是我也没有打他电话,没有邀他散步,等我打他电话时,我也是在返程的车上。倒不是有意要“报之以其人之道”,真没这么想过。估计,老朋友每次和我的心情差不多吧:相见不如思念!
关于朋友,还有延绵不绝的话题,这次先说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