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里科迦寺普兰科迦寺普兰科迦寺门票 |
分类: 藏区-如是我闻 |
10月5号,我抵达中、印、尼三国交界的边贸小镇普兰,这是我18天阿里大北线的重要一站。科迦寺位于普兰科迦村,这个雪山环绕的千年小寺庙,是普兰最精华的所在。和它一比,我们藏族司机津津乐道的“普兰”边贸市场,根本就没法提了。
科迦寺海拔约3700米,是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科迦在藏语里是“定居”的意思。科迦寺所在的科迦村以寺庙为中心建造,村里人都说,是先有的寺庙,后有的村庄。科迦寺坐南朝北,南北雪山环抱,北以冈底斯山脉为屏障,南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是名副其实的“雪山环抱之寺”。整个寺庙殿宇巍峨,大小经堂僧舍与白塔相互映衬。最有特色的要数这里保存相对完好的壁画,有近千年历史,部分殿宇的门廊有精美的木雕装饰,雕刻风格、内容与邻近的印度、尼泊尔颇为相近,这在西藏的其他寺庙是绝对没有的。而因为寺庙特殊的地理位置,这座寺庙被西藏、印度和尼泊尔信徒共同信奉,推崇。
我抵达科迦寺的时候,是午饭前的一段时光。寺庙已经基本没有前来朝拜的信徒,僧人也不多,可能都在僧舍,游客更是只有我和一起前来的朋友。寺庙各个大殿都开着,我们一个个仔细游览过去,被寺庙里的壁画吸引。
说起阿里寺庙的壁画,真是大有看头。科迦寺是我阿里之行看到的第二个有精美壁画的寺庙,但并非最后一个。随后的托林寺、古格壁画,都是上乘精品,一次次又把我震慑了。
再说些题外话。以前看许崧的书里说,全世界背包客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有自己的信仰和精神,有自己的民族服装,有自己的朝圣之地,就是尼泊尔和西藏。我认为他说的一点没错。所以今年十一,重返西藏时我压根没考虑拉杆箱。翻出杂物间里蒙尘的75升背包,找出臃肿的羽绒睡袋,拽出许久没用过的登山杖,阿里的雪山、湖泊和藏民的笑脸,就像电影似的在我眼前持续慢镜头飘过,那感觉真是只可意会。30岁前我进藏若干次,包括骑车走过四条进藏路线,但惟独没去阿里。总一厢情愿地罗曼蒂克,想这么好的地方,要和爱人一起去。结果多情总被雨打风吹去,爱人今年发话了,说他并不是特别想去阿里,让我麻溜儿的自己去吧,于是就有了我的18天阿里之行......
科迦寺门票:40元/人。游览时建议携带头灯或手电,可以仔细观看壁画。
【雪山环绕的科迦寺,游览开始】

↑ 普兰是被雪山环抱的边境小城,而位于普兰的科迦寺,与雪山的距离就显得更近。
↑ 寺庙不远处就是雪山,天气好时,站在寺庙天台上就能看见雪山,而阿里几乎每天的天气都很好。
↑ 我们去科迦寺的时候,寺内几乎没有一个游客,澄明 清朗的天空下,这座寺庙就这么安静的伫立着。

↑游人罕至的科迦寺并不缺少美。所有的建筑,色彩,都令我十分着迷。

↑寺内的经卷。信徒会从这些经卷下面弯腰钻过去,以求庇佑。

↑寺庙走廊里的一个转经筒。在这里,几乎随处都能看到转经筒,信仰是无处不在的。

↑

↑

↑
↑ 我想在藏区,肯定还有很多这样的小寺庙存在着,不被太多游客打扰,安静又壮美。
↑ 寺庙主殿后身,转经筒绕主殿一圈。

↑ 藏式建筑的外墙和小窗,都很具有美感,我总是一拍再拍。

↑ 寺庙主殿后面有一排白塔,白塔旁还摆着许多漂亮的玛尼石。

↑ 寺庙大殿采光不好,很多壁画已经斑驳。闪光灯会对壁画造成伤寒,所以用高感光拍了一些壁画。这张是我特别的喜欢的。手势、表情、色彩表现力十足。




↑ 这些壁画大部分都有上千年历史,虽然有些斑驳,但细看之下,依然令人着迷。
↑ 大殿里点燃的酥油灯。
↑ 这位腼腆的小伙子,我提出为他拍一张照,他先是很羞涩的笑,然后用手理理头发,对着镜头摆出一个这样的表情。
↑ 拍了一张门口科迦寺的介绍。带啊看看。 (本文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