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的标准是进“口”

标签:
杂谈 |
http://s14/middle/5f2712fcxa52e20709f2d&690
□樊仁秀
前些天去农夫集市赶集,赶到点尾巴,买了些有机的胡萝卜苗和苦菊还有芹菜。苦菊和芹菜都十分可口,味道甘甜,质地脆嫩。兴致勃勃拌了胡萝卜苗,入口就有些叫苦,清香是清香,但失之过老,几乎有些嚼不动。只好又把凉拌的碗放到蒸锅里,蒸熟了再吃,就没有那么为难牙齿。第二天剩下的胡萝卜苗,就全部剁碎用来包饺子,效果甚好,清香依旧,和猪肉味道相得益彰,有甘甜的味道,汁水也好。想来我也委实过于五谷不分,一听萝卜苗,没有分辨到底是水萝卜苗还是胡萝卜苗,不分青红皂白就凉拌,也是错怪了人家。
据说有机的蔬菜因为没有那些催肥的药剂,生长的周期要稍微长一些。纤维因为要更努力地自己输送养料,因此也要更粗大一些。这两个原因叠加之下,有机蔬菜通常吃起来可能会显得有点老。这也只是据说,没有找科学家们进行求证。最近倒是有英国的消费者团体做了实验,大家来盲品有机和非有机种植的西红柿,结论是非有机的还要更好吃,平常我们觉得有机的更好吃,恐怕只是心理作用的结果。
我们的"好吃"标准,一直是"嫩",自古如此。但是"嫩"的标准,其实也一直在改变。元代之前曾经广受欢迎的"葵",就以"肥嫩"享誉中华。但来自西域的菠菜很快就让人们改弦更张,加上后来异军突起的"菘"菜也就是白菜,近千年独领风骚的"葵",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在只有西南一些地方,还古风犹存地保留了这种蔬菜,不过名字已经改做了"冬寒菜"或者"冬苋菜",没有一番名物考证,还真难以知道这种貌不惊人的蔬菜居然曾经在历史上地位那么崇高。但"葵"现在吃起来的口感并没有多么"肥嫩",甚至有些粗砺。在菠菜和白菜崛起之前,人们"嫩"的高标准,在今天吃来就有些让人悲伤。而新流行的娃娃菜,又比传统的大白菜要更加嫩,几乎能够入口即化。人们对于"嫩"的追求,大概会永无止境吧。到底要吃多嫩?这可能会成为一个持续展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