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玉事迹探微1

(2022-05-18 01:39:54)
分类: 其它

宋玉事迹探微1

摘要:关于宋玉的生平,最直接的材料是宋玉自己的作品。《钓赋》记叙:宋玉在志于学时拜玄渊为师,学业一结束就与登徒子同去见楚襄王。《钓赋》中宋玉以“大王之钓”冷落了登徒子的“环渊之钓”,登徒子就在襄王面前短宋玉“性好色”,这才有了《登徒子好色赋》。《好色赋》中的宋玉,是个体貌娴丽的未婚青年。文中的秦章华大夫称宋玉“东家之子”为“南楚穷巷之妾”。只有“楚都迁陈”后,宋玉的乡里才可称为“南楚”。楚人的活动中心才与“阳城、下蔡”相关。由此推断宋玉写《钓赋》《好色赋》,是在前278年楚都迁陈之后。并可推断,宋玉生于楚襄王元年(298)前后。

关键词:宋玉,登徒子,《钓赋》,王逸


引言

“宋玉生平”是学界分歧很大的问题。宋玉的事迹文献记载很少。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曰:“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表明,宋玉等人是屈原死后才出现于文坛的。

《汉书•古今人表》把生于前298年的王孙贾和宋玉排在一起,可见他们年龄相近。

最能反映宋玉生平和思想的是他的作品。笔者从宋玉作品中,找到了反映宋玉生平的一些信息,或许对了解宋玉有用


宋玉作品中反应的事迹

(一)《钓赋》

1、宋玉受钓于玄渊的时间

《钓赋》:“宋玉与登徒子偕受钓于玄渊,止而并见于楚襄王。” 表明宋玉在“志于学”时,拜“稷下精英”环渊为师。他与登徒子为“同学”,学业一结束就一起去见楚襄王。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云:“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1] 《孟子荀卿传》略同。

楚人环(玄)渊游学稷下,当在前319年齐宣王即位之后。齐愍王当政(前301-284年)时,“诸儒谏不从,各分散,慎到、捷子亡去”。 [2] 作为稷下精英的环渊,在齐愍王当政的前301年之后返楚。少年宋玉约在前281-277年间慕名拜师门下。

刘刚先生认为:环渊曾事于楚怀王。大约在公元前304年左右去齐,为齐稷下学士,列为大大,不治而论,在齐近20年、大约在公元前284年前后回到楚国,隐于陈郢附近以钓为事。以此推论,宋玉从环渊‘受钓’。当在环渊返楚之后,即在公元前284年之后,或更后些,‘受钓’之地当在陈郢一带。 [3]

2、宋玉初入仕的时间

青年宋玉约在277年初事楚襄王,行苏秦、张仪之策“以钓喻政”谏楚襄王“以贤圣为竿、道德为纶、仁义为钩、禄利为饵,四海为池,万民为鱼。……行‘大王之钓’治理楚国。” 可楚襄王对宋玉之论十分冷淡,他吸取了这次教训后,就再也没有类似的表白了。

刘刚先生说“宋玉……公元前272年初入仕” [4] 其考证似乎失之过迟。

《钓赋》曰:“宋玉与登徒子偕受钓于玄渊,止而并见于楚襄王。” 表明宋玉初入仕时环渊还在世。同为“稷下先生”的淳于髡(约前386年—前310年);田骈(约前370年—前291);慎到(约前390年—前315)。假若环渊比排名靠近的慎到小30多岁,前272年环渊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即便在世,八十多岁的环渊也难以收徒“受钓”。

3. 宋玉赋中“楚襄王谥号”的问题

有人认为:“宋玉赋中有‘楚襄王’字样,襄王在世时宋玉怎能称其死后的谥号?

这有多种可能:或宋玉晚年(考烈王时代)对作品有所修改;或是回忆往事的作品;或后人传抄时的更改……。只要把《赋》文所论述之事的时候,与《赋》文定稿的时间区别开来,就不会影响我们对宋玉事迹的考证。

金荣权先生就认为:“《风赋》、《高唐赋》、《神女赋》、《讽赋》、《钓赋》等,这些文章最后加工定型是在襄王去世之后的考烈王时期。 [5]

(二)《登徒子好色赋》

1.作《登徒子好色赋》的缘由。

《登徒子好色赋》曰:“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娴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

刘刚先生指出:在《钓赋》中,宋玉否定了登徒子‘夫玄洲,天下之善钓者也’的说法,这才招致登徒子短宋玉。 [6]

《钓赋》中宋玉以“大王之钓”冷落了登徒子的“玄渊之钓”,这才有《登徒子好色赋》中,登徒子在襄王面前短宋玉“性好色”。假如宋玉讲不出道理,楚王就要炒他的鱿鱼。宋玉的善辩赢得了楚襄王的好感“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说明楚襄王与宋玉接触时间不长对他还不了解。同时显示那时宋玉还是地位低下的小臣,随时会被去职

2.“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之东邻美女“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包山简》120载有阳城、下蔡。

似乎表明宋玉或居住在阳城、下蔡附近,而它们皆位于陈郢之南,亦可称之为“南楚”。

3.关于“秦章华大夫”

《好色赋》有:“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李善《文选》注:“章华,地名。大夫,楚人入仕於秦,时使襄王。一云食邑章华,因以为号。 [7] “食邑章华,因以为号”可取;其“楚人入仕於秦”则缺乏依据。然而人们往往采信。

例如,杨义先生《楚辞诗学》:“这位大夫是楚人而入侍于秦者,他游历过九州之土、五方之都 [8]

刘刚先生说:「“秦章华大夫”是秦姓楚人,其官职为章华大夫,是为管理章华台的官员。……《登徒子好色赋》中的“秦章华大夫”应为楚考烈王的属臣,而宋赋“章华”所指则仍然是楚襄王所建的河南商水之章华台。 [9] 其说不确。

从《赋》文臣少曾远游……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表明,秦章华大夫从小就在咸阳,远游也是从秦都咸阳出发,所到之处均在北方。可见他是秦人,既非楚人而入侍于秦者,也不是“管理章华台的官员,楚考烈王的属臣”。

《好色赋》中的秦章华大夫,“秦”是秦国,“章华大夫”是封于“原楚章华台之地的大夫”。“章华台”成为秦国领土,是“楚都东迁”以后的事。这表明《好色赋》所说之事,发生在“楚都东迁”以后。而楚襄王所筑“商水章华台”其时并非秦地,故“秦章华大夫”之“章华”,不是“商水之楚章华台”,而是被秦占领的“楚灵王所筑的章华台”

4.关于“南楚穷巷之妾” 

《好色赋》中宋玉的“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秦章华大夫贬之为:“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假如其时楚王在都(江陵),那么其北的宋玉臣里和阳城、下蔡都不会说成“南楚”,可见其时楚都已经迁陈

《好色赋》中的“南楚穷巷之妾”是个特指,即宋玉乡里的“东家之子”。

《钓赋》和《登徒子好色赋》中的登徒子,历史文献中并没有出现过。《好色赋》或是调侃、戏言。作为大夫的登徒子,不一定会娶如此丑陋的老婆。

假如登徒子不是虚构,很可能因其“乐、赋水平较差,又会搬弄是非,不久就被襄王疏远或罢退

楚襄王对宋玉“既不用他的谋略,又挑剔他的为人”来看《登徒子好色赋》中体貌闲丽”的未婚青年宋玉,乃是地位低下的小臣,楚襄王对他既不了解,也不尊重。

《登徒子好色赋》显露了宋玉有文学家的高才,而无政治家的谋略,未能打动平庸的襄王,也就只能作为“文学侍臣”,而不被重用。


宋玉出生之年推断

(一)宋玉作品透露的出生之年

《钓赋》和《登徒子好色赋》是现存宋玉作品中最早的两篇。正是《新序•杂事第五》和《渚宫旧事》所说:“宋玉初事襄王而不见察 [10] 之时。

《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宋玉,是个体貌娴丽的未婚青年。文中的东邻美女“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秦章华大夫称她为“南楚穷巷之妾”。不论是宋玉之臣里,还是阳城、下蔡,它们都位于“陈郢”之南,故称其为“南楚”。假若此时楚都在江陵郢都,其北的阳城、下蔡,不可能称为“南楚”。

《钓赋》与《登徒子好色赋》约写于楚襄王二十二年(277),其时楚都已经迁陈。以此推算宋玉约生于楚顷襄王元年(298)前后。

吴广平先生考证:宋玉《笛赋》写了“宋意将送荆卿于易水之上”,此事发生在公元前227年(宋玉约72岁)。由此推测,宋玉大约生在楚顷襄王元年(298)前后。 [11]

(二)《汉书•古今人表》透露的宋玉年龄

《战国策·齐策六》记载 [12] “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处,女尚何归?’王孙贾乃入市中,曰:‘淖齿乱齐国,杀闵王,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淖齿,刺而杀之。”燕昭王二十八年乐毅伐齐,攻占齐都临淄,齐王仓惶逃走。其时(前284年)王孙贾年十五,他当生于前298年。

《汉书•古今人表》把王孙贾与宋玉排在一起,表明他们年龄差不多。也就是说“宋玉当生于前298年前后”。

(三)《庄辛说楚襄王》的旁证

《战国策•楚四》和《新序》卷二的《庄辛楚襄王》,说的是 前278年郢都失陷前、后之事。东迁前楚襄王“淫逸侈靡,不顾国政”,与州侯,夏侯,鄢陵君与寿陵君“驰骋乎云梦之中”。表明郢都失陷前围绕在楚襄王身边的是“四宠臣”,宋玉还没有出仕。

楚都迁陈以后,楚襄王任用庄辛为阳陵君,摒弃了“州侯等四肖小”。这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才出现在“好乐而爱赋”的襄王身边。


古籍中记载的宋玉事迹

(一)宋玉“在屈原后世”

1韩婴《韩诗外传•卷七》“宋玉因其友见楚襄王,襄王待之无以异,乃让其友 [13] 这是宋玉初事楚襄王的记载。(约前200-130年西汉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

2司马迁、班固皆说 宋玉“在屈原后世”

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而终莫敢直谏。”虽不能据此“宋玉必生于屈原死后”。但是宋玉“以赋见称”当在“屈原既死之后”。

班固《离骚序》:“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自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刘向、扬雄,骋极文辞,好而悲之,自谓不能及也。”

《汉书·艺文志》 [14] “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

汉书·地理志》:“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

3.刘向《新序》中的宋玉 [15]

《杂事第一》:“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耶?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杂事第五》:“宋玉因其友以见于楚襄王,襄王待之无以异。宋玉让其友。”;“宋玉事楚襄王而不见察,意气不得 形于颜色。或谓曰:‘先生何谈说之不扬,计划之疑也?’”

(二)“宋玉为屈原弟子”等传说不能成立

王逸曰:“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

东晋 习凿齿《襄阳耆旧记》卷一:“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王于)友景差。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而爱赋美其才,而憎之似屈原也 [16]

刘勰《文心雕龙》 [17] 对宋玉的述评:《时序》:“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观期艳说,则笼罩雅颂。” 《杂文》:“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之。” 《知音》:“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之所以伤《白雪》也。” 《诠赋》:“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爱锡名号,与诗画境。”“宋发巧谈,实始淫丽。”

《隋书•经籍四》曰:“《楚辞》屈原之所作也。……弟子宋玉痛惜其师,伤而和之。 [18]

余知古《渚宫旧事》卷三:“宋玉初事襄王而不见察。 [19]

《太平御览》引《襄阳耆旧传》 [20]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野,将使宋玉赋高唐之事。”

郦道元《水经注》:宋玉“隽才辩给,善属文而识音。 [21]

古籍的记载彼此抵牾。后人的记载带有传说色彩。当以司马迁和班固之论可信性最高。

李琳先生说:「司马迁所说:“楚有宋玉……之徒者”,这里的“徒”,即含有“门徒”、“弟子”之意。此与王逸“屈原弟子”之意也相合。 [22] 此乃曲解就己之论。

《史记》中有六十几处“之徒”,并无“门徒”、“弟子”之意。例如: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

“周敬王十六年 王子朝之徒作乱故,王奔晋。”

“韩烈侯四年 郑相子阳之徒杀其君繻公。”

褚斌杰先生说:“我们细读之文,这里说的屈原死后,宋玉等‘皆好辞以赋见称’,所指的是他们以写作辞赋而显名的时代,并不排斥他们早期与屈原并世和有密切关系。 [23]

从宋玉的作品看,宋玉并没有“与屈原并世和有密切关系”


迁陈”前后的“兰台、云梦”

(一)楚襄王十八年的“兰台”

《楚世家》有:楚襄王十八年好射者”说:……王何不以圣人为弓,以勇士为缴,时张而射之……王綪缴兰台,饮马西河,定魏大梁,此一发之乐也。 

其时的兰台当在郢北的鄢附近。

楚襄王听了好射者”的吹捧,头脑发热,於是顷襄王遣使於诸侯,复为从,欲以伐秦。秦闻之,发兵来伐楚。 ”;十九年(280),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以北保于陈城。”(《楚世家》

《秦本纪》则曰:昭襄王“二十七年(280),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赦罪人迁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楚王走。”

楚襄王十八年欲伐秦”,其结果是:十九年割“上庸、汉北”予秦二十年秦“取鄢、邓”,二十一年“拔郢”,不得不北保于陈城”。这时故兰台已经属秦了。

(二)“郢都失陷”前的“云梦”

《战国策•楚四》和《新序》都记载有《庄辛谏楚襄王》,其文说:楚襄王“淫逸侈靡,不顾国政”,与州侯,夏侯,鄢陵君与寿陵君 “驰骋乎云梦之中……”。

庄辛谏楚襄王》之记表明,在278年“郢都失陷”前云梦在“郢都”附近。

(三)“楚都迁陈”后的“章华、云梦、兰台”

北迁陈城”以后,因为“鄢、郢”已经归秦,楚王和宋玉不可能到秦人占领的兰台”去活动,故宋玉《风赋》的:“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应当是郢附近新建的“兰台”。

楚襄王还在今河南商水建了章华台,把陈城附近楚王田猎之地也称为“云梦”。此“云梦”可能就是后来的“云梦”。

《高祖本纪》:“六年,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

《淮阴侯列传》:“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

韩信为楚王时,驻下邳(今雎宁西北),离“陈”不远。高祖“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表明在“陈”附近亦有云梦。若云梦在“安陆”、或在“南郡华容县”、或在“江南”,都不可能“诸侯会”。

刘刚先生认为:“陈郢(今淮阳)至云梦(今云梦县)之路,全长约400公里。汉高祖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以诱捕韩信,就是这条路。 [24]

古代的交通条件一天只能走15-30公里,400公里要走半个多月。若伪称“游云梦”,却会诸侯于八百里以外的“陈”,是说不通的。



[1] 《史记》岳麓书社,第404页。

[2]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49页。

[3]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第50页。

[4]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第48页。

[5] 金荣权:《宋玉主要作品完成于楚国迁都淮阳之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32页。

[6]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第52页。

[7] 梁 萧统编 唐 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1986年版,第893页。

[8] 杨义:《楚辞诗学》,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71页。

[9] 刘刚等:《宋赋“章华台”所指综合田野调查报告(下)》,《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第32页。

[10] 余知古著 袁华忠译注:《渚宫旧事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8

[11] 吴广平:《宋玉研究》,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28-29页。

[12] 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第443页。

[13] 韩婴撰.许维遹校释:《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59页。

[14] 《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7471756页。

[15] 卢元骏:《新序今注今译》,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0185186页。

[16] 习凿齿著,舒 焚、张林川校注:《襄阳耆旧记校注》,荆楚书社1986年版,第15页。

[17]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71254715134页。

[18] 唐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056页。

[19] 余知古著 袁华忠译注:《渚宫旧事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年版,第138

[20] 李昉著 夏剑钦等校点:《太平御览》,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21] 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八。

[22] 李琳:《宋玉‘九辩’初探》,武汉大学文学院 2009-10-19

http://www.hbjc.org.cn/shownews.jsp?id=200910192119340051&classid=5

[23] 褚斌杰:《楚辞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1页。

[24] 刘刚:《“江旁十五邑”与陈郑至云梦之路》,《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25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议《橘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