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詞文章篇目編年(61歲)

标签:
苏轼诗词文作编年绍圣 |
分类: 学习苏东坡 |
六十一歲:哲宗紹聖三年(丙子)西元1096年
正月。一日夜,博羅大火。簡程之才(正輔)薦林抃、黃燾處理災後事宜。與林抃(天和)簡,贊其不倦處理火災善後。五日,與法舟夜坐,談不二法。以新年為題作詩,以居惠為榮。十二日,題所書寶月塔銘付法舟。與僧隆賢作慰疏,慰寶月大師化去。與程之才簡,時之才將召還。法舟離惠回成都。作和陶詠二疏、和陶詠三良、和陶詠荊軻三詩。欲長子邁來廣南東路指射差遣,欲次子迨試法赴舉。複求程之才寄家書與邁,時邁、迨在京師。黃庭堅自黔寄詩來。
二月。八日,與惠州推官黃燾、僧曇潁過逍遙堂問疾何宗一道士。二十日,弟轍生日,送香合。二十三日,與方子容(南圭)簡,時子容將知惠。本月,程之才(正輔)召還,以和陶詩二十篇寄之,並薦侯晉叔。
三月。五日,作祭寶月大師文(已佚)。六日,跋柳宗元南遷後所作南澗詩。十日,寒食日,寶積長老曇潁為言雄略指揮使姚歡服黃連法,記之。作和陶移居詩二首。朝雲生日,作致語口號。張耒(文潛)專人來,答簡言及痔疾久已掃除。作和陶桃花源詩。
四月。錄所作和陶桃花源引等贈卓契順,有跋。八日,蔔新居。蓋得歸善縣後隙地數畝,為古白鶴觀者經營之,子過亦預其事。與文公(或文之)大夫簡,敘在惠生活。曹輔(子方)來簡並惠芽蕉,答簡。食太守東堂將軍樹荔枝,作詩,願長作嶺南人。四月二十日,複遷嘉祐寺,築居白鶴峰之上,以作終老之計,作詩。
五月。二日,或書元祐三年所作和王晉卿題李公麟(伯時)畫馬等三詩後。五日,應惠州道士鄒葆光之請,書天蓬咒,並跋。十七日,作詩示子過(詩已不見)。二十七日,過水西,買筆,歎嶺南無善筆。本月,為周彥質(文之)定名默化堂,並題榜。程全父之子儒來訪。
六月。八日,與方子容(南圭)簡,企望來惠。本月,惠州東新橋和西新橋落成,與家人先為其出資助之,作詩,自注言及子由婦史氏之慷慨。長字邁授韶州仁化令,擬九月或冬挈家來。與重辯南華辨老簡,報近況。仁化在韶州東一百五十裡。歐陽知晦惠桃、荔、米、醋,簡謝。
七月。十五日,朝雲病亡,年三十四,有詩、詞悼之。孫賁(公素)寄毛滂(澤民)所撰雙石堂記來,與澤民簡盛讚之。
八月。庚申,三日,葬朝雲於棲禪寺松林中東南,作墓誌銘,寺僧為作六如亭。九日,視朝雲墓。作薦朝雲疏。與章質夫簡,報朝雲之逝。質夫有簡相慰,複答簡。作縱筆詩:報導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借王參軍地種菜,不及半畝。詹笵罷,方子容(南圭)來知惠。
九月。九日,與詹笵、方子容(南圭)及鄰翁等登白鶴山,強醉,有詩,並作龍山補亡。過亦有詩。
十月。二十日,與程全父簡,為白鶴新居求果木。二十九日,再書柳宗元南澗詩,並跋。與陳師錫簡。
十一月。四日,記黃脽道人語。二十一日,作野吏亭記。吳復古(子野)、陸惟忠自筠州來。惟忠告幼年同學陳太初已屍解。蹇拱辰托復古帶來墓頭回草。賦西江月,詠梅悼朝雲。
十二月。一日,書陸惟忠鏡硯。七日,致程全父簡。八日,與吳復古、陸惟忠、翟逢亨、江秀才會,試曇潁之谷董羹。十九日,生日,過上壽詩。南華辨老也有餉。二十一日,書吳復古墨,論辯墨之真偽,欲作容安亭,作文志之。二十五日,酒盡米竭,和陶歲暮和張長侍詩贈吳復古、陸惟忠。除夜前兩日之二十七日,吳復古以煨芋見啖,乃記之,並論煨芋之法。弟轍寄寓居六詠來,次其韻。章楶(質夫)移江淮發運使,有簡為慶。
本歲,嘗與羅秘校簡,贊其掩骼。道潛(參寥)得罪,約于本年竄兗州,簡京東轉運使黃寔(師是),望為之地。
詩詞
五古:
待旦(系于謫惠州時)
(夢破山骨冷,扶桑未放曉。)
和陶詠二疏(正月)
(二疏事漢時,跡寓心已去。)
和陶詠三良(正月)
(此生太行重,忽作鴻毛遺。)
和陶詠荊軻(正月)
(秦如馬後牛,呂氏非複贏。)
和郭工甫韻送芝道人由隱靜(或三月)
(觀音妙智力,芝師訪東坡。)
次韻高要令劉湜峽山寺見寄(或三月)
(新聞妙無多,舊學閑可束。)
和陶移居二首並引(三月中)
其一(昔我初來時,水東有幽宅。)
其二(洄潭轉碕俺,我作江郊詩。)
和陶桃花源並引(或三月)
(凡聖無異居,清濁共此世。)
遷居並引(四月二十日)
(前年家水東,回首夕陽麗。)
兩橋詩並引(六月)
東新橋(群鯨貫鐵索,背負橫空霓。)
西新橋(昔橋本千柱,掛湖如斷霓。)
丙子重九二首(九月九日)
其一(三年瘴海上,越嶠真我家。)
其二(窮途不擇友,過眼如亂雲。)
龍山補亡二首並引(四言)(九月九日)
其一(征西天府,重九令節。)
其二(吾聞君子,蹈常屢素。)
和陶乞食(或十月)
(莊周昔貸粟,猶欲舂脫之。)
和陶歲暮作和張長侍並引(十二月二十五日)
(我生有天祿,玄膺流玉泉。)
次韻子由所居六詠(十二月下)
其一(堂前種山丹,錯落馬腦盤。)
其二(詩人故多感,花發憶兩京。)
其三(幽居有古意,義井分西牆。)
其四(先生飯土塯,無物與劉叉。)
其五(東齋手植柏,今複幾尺長。)
其六(新居已覆瓦,無複風雨憂。)
數日前夢人示餘一卷文字大略若諭馬者用吃蹶兩字夢中甚賞之覺而忘其餘戲作數語足之(四言)(系于謫惠州時)
(天驥雖老,舉鞭脫逸。)
五律:
新年五首(正月上)
其一(曉雨暗人日,春愁連上元。)
其二(北渚集群鷺,新年何所之。)
其三(海國空自暖,春山無限清。)
其四(小邑浮橋外,青山石岸東。)
其五(荔子幾時熟,花頭今已繁。)
暮歸(系于謫惠州時)
(牛羊久已下,寂寞掩柴扉。)
二月八日與黃燾僧曇潁過逍遙堂何道士宗一問疾(二月八日)
(安心守玄牝,閉眼覓黃庭。)
食荔支二首之一(四月中)
(丞相祠堂下,將軍大樹旁。)
海上道人傳以神守氣訣(或紹聖三年)
(但向起時作,還於作處受。)
七律:
王氏生日致語口號(二月)
(羅浮山下已三春,)
寄高令(或四月中)
(滿地春風掃落花,)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或六月)
(春荑秋莢兩須臾,)
悼朝雲並引(七月上)
(苗而不秀豈其天,)
村醪二尊獻張平陽三首之二三(系于謫惠州時)
其二(詩裡將軍已築壇,)
其二(張公高躅不可到,)
七絕:
食荔支二首之二(四月中)
(羅浮山下四時春,)
擷菜並引(或八月)
(秋來霜露滿東園,)
縱筆(或八月)
(白頭蕭散滿霜風,)
醉睡者(系于謫惠州時)
(有道難行不如醉,)
四十年前元夕與故人夜遊得此句(系于謫惠州時)
(午夜朦朧淡月黃,)
村醪二尊獻張平陽三首之一(系于謫惠州時)
其一(萬戶春濃酒似油,)
失題三首(六言)(系于謫惠州時)
其一(木落沙明秋浦,雲臥煙淡瀟湘。)
其二(望斷水雲千里,橫空一抹晴嵐。)
其三(公子只應見畫,此中我獨知津。)
殘句:戲村校書七十買妾(謫惠州時)
(侍者方當而立歲,)
詞:
臨江仙:惠州作(四月一日)
(九十日春都過了,)
雨中花慢:悼朝雲(七月上)
(嫩臉羞娥,因甚化作行雲,)
西江月:詠梅悼朝雲(十一月)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西江月:詠梅悼朝雲(十一月)
(馬趁香微路遠,沙籠月淡煙斜。)
文作
記:
野吏亭記(十一月二十一日)
(故相陳文惠公建此亭,榜曰野吏,)
墓誌銘:
朝雲墓誌銘(八月上)
(東坡先生侍妾曰朝雲,字子霞,)
銘:
廣州東莞縣資福寺舍利塔銘並敘(謫惠州時)
(自生人以來,人之所為見於世者,)
谷庵銘(系於紹聖三年)
(孔公之堂名虛白,蘇子堂後作圓屋,)
夕庵銘(系於紹聖三年)
(與晝皆作,霧散毛脈。)
澹軒銘(系于居惠州或儋州時)
(以船撐船船不行。以鼓打鼓鼓不鳴。)
贊:
傅大士贊(系于謫惠州時)
(善惠執板,南泉作舞。)
元華子真贊(系于居惠州或儋州時)
(方口而髯,秀眉覆額。)
尺牘:
與程之才(正輔)(正月)
(某啟。本州黃燾推官,實甚廉幹,)
與林抃(天和)(正月)
(某啟。近辱手書,冗中,不果即答,)
與林抃(天和)(春季)
(某啟。專人辱書,具審起居佳勝,)
與僧賢、隆(正月)
(某慰疏言,不意寶月大師,)
與僧賢隆(正月)
(舟、榮二大士遠來,極感至意。)
與程之才(正輔)(正月)
(某啟。人來,辱書。伏承履此新春,)
與程之才(正輔)(正月)
(寄貺酥梨、貓筍、五味煎、榴棗等北方珍奇,)
與程之才(正輔)(正月)
(某啟。近鄉僧法舟行,奉狀必達,)
與程之才(正輔)(正月)
(某啟。承服溫胃藥,舊疾未去,)
與程之才(正輔)(正月下)
(某啟。近因人來,附狀,必達。比日伏惟尊體佳勝,)
與程之才(正輔)(或二月上)
(河源事,上下繆悠而已。有一信罨並書,)
與方子容(南圭)(二月廿三日)
(軾啟。使至,伏辱賜教,眷待有加,)
答張耒(文潛)(三月中)
(某啟。久不奉書,忽辱專人手教,)
與文公(或文之)大夫(四月中)
(軾再啟。謫居已再經春,徒以知罪信命,)
與友人(或文公)(四月中)
(疾疫方行,家人皆病,老軀亦自昏憊也。)
與友人(殘,或四月)
(軾近買地江上,方購瓦木作小宅,)
與曹輔(子方)(四月中)
(某啟,專人辱書,仰服眷厚。)
與周彥質(文之)(或五月)
(某啟。近蒙寄示畫圖及新堂面勢,)
與程全父(五月)
(令子先輩辱訪及,客眾不及欵語。)
與程全父(五月)
(令子先輩辱書及新詩,感慰彌甚,)
與方子容(南圭)(六月八日)
(軾啟。奉別忽將再期,思企之懷,)
與林抃(天和)(六月)
(某啟。多日不奉書,思仰之至。伏暑,)
與林抃(天和)(或六月)
(花木栽,感留意惠貺。)
與林抃(天和)(六月)
(某啟。辱教,承微恙已平,)
與林抃(天和)(六月)
(某啟。近數奉書,想皆達。)
與林抃(天和)(或六七月)
(某啟。昨日入訪別,尤荷厚眷。)
與南華辨老(六月)
(某頓首,淨人來,辱書,具審法體勝常,)
與南華辨老(六月)
(專人遠來,獲手教累幅,具審法履佳勝,)
與南華辨老(或前簡略後)
(遠承差人寄示諸物等,一一荷厚意也。兒子被仁化,)
與歐陽知晦(或六月下)
(某啟。近日屢獲教音,及林增,)
與歐陽知晦(或上簡略後)
(合藥須鵝梨,嶺外固無有。)
與歐陽知晦(或上簡略後)
(聞公服何首烏,是否?)
與歐陽知晦(或上簡略後)
(某發軔寫先狀,不罪!不罪!)
與林抃(天和)(或七月中)
(高君一臥遂不起,深可傷念,)
答毛滂(澤民)(或七月中)
(某啟。公素人來,得書累幅,)
答毛滂(澤民)(或七月)
(某寓居粗遣,本帶一幼子來。)
與章楶(質夫)(或八月)
(多日不奉狀,蒙庇如昨,)
與章楶(質夫)(或八月)
(朝雲葬豐湖上棲禪寺松林中,)
與章楶(質夫)(或八月)
(某啟。近承手書,以侍者化去,)
與章楶(質夫)(殘,系于謫惠州時)
(公會用香藥,皆珍物,為番商坐賈之苦。)
與廣西憲漕司勳(即曹輔)(或八月)
(某啟。從者往還見過,皆不奉迎,)
與廣西憲漕司勳(即曹輔)(或八月)
(某啟。辱書,伏承起居佳勝。)
與遊嗣立(或八月)
(某啟。謫居瞻望不遠,)
與游嗣立(系於紹聖三年)
(某啟。使人久留海豐,)
與程全父(十月七日)
(白河新居成,求數色果木。)
與陳師錫(伯修)(十月下)
(某謫居粗遣。筠州時得書甚安,)
與程全父(十二月七日)
(某啟。龍眼晚實愈加,)
與南華辨老(或十二月下)
(某啟。久不聞問,忽辱專使手書,)
與章楶(質夫)(十二月下)
(某啟,伏承被召,移漕六路,)
與林抃(天和)(十二月下)
(某啟。從者往還見過,皆不欵奉,)
與南華辨老(歲末)
(近日營一居止,苟完而已,)
與羅秘校(紹聖三年)
(某啟專人至,承不鄙罪廢,)
與黃寔(師是)(紹聖三年)
(參寥以某故竄兗州,望為之地。)
疏文:
惠州薦朝雲疏(八月上)
(千佛之後,二聖為尊。)
題跋雜文:
記佛語(系於紹聖三年)
(佛告阿難,使汝流轉心目中之罪人,)
金剛經跋尾(系於紹聖三年)
(聞昔有人,手持諸經,攝心專妙。)
題跋詩詞:
書柳子厚南澗詩(三月六日)
(秋氣集南澗,獨遊亭午時。)
書柳子厚漁翁詩((系於紹聖三年)
(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
錄所作贈卓契順並跋(四月)
(紹聖三年,歲在丙子,)
書和王晉卿題李伯時畫馬戲書李伯時畫駿馬好頭赤次韻黃魯直觀李伯時畫馬後(或五月二日)
(此詩,余以元祐三年戊辰,任翰林學士,)
再書柳宗元南澗詩(十月二十九日)
(紙墨頗佳,殊可發興也。)
書陸道士詩(十二月八日)
(江南人好作盤遊飯,)
書陸道士詩(或紹聖三年)
(陸道士惟忠,字子厚,眉山人。)
對韓柳詩(系於紹聖三年)
(韓退之詩雲:木作青羅帶,)
書李嶠詩(系於紹聖三年)
(昔時青樓對歌舞,)
書賀遂亮詩(系於紹聖三年)
(意氣百年內,平生一寸心。)
題跋書帖:
題所書寶月塔銘(並魯直跋(正月十二日)
(予撰寶月塔銘,使澄心堂紙,鼠須筆,)
書天蓬呪(五月五日)
(紹聖三年端午,惠州道士)
題跋紙墨:
書李承宴墨(十二月二十一日)
(近時士大夫多造墨,墨工亦盡其技)
題跋筆硯:
書嶺南筆(五月二十七日)
(紹聖三年五月二十七日,過水西,)
書陸道士鏡硯(十二月一日)
(陸道士蓄一鏡一硯,皆可寶。)
書曇秀龍尾硯(系于謫惠州時)
(曇秀蓄龍尾石硯,僕所謂澀不留筆,)
題跋遊行:
記與舟師夜坐(正月五日)
(紹聖三(文集誤作二)正月初五日,與成都舟闍黎夜坐,)
為周彥質(文之)題默化堂榜(仲夏五月)
題棲禪院(八月九日)
(紹聖三年八月六日,風雨,)
書容安亭(十二月二十一日)
(陶靖節云:倚南窗以寄傲,)
雜記人物:
記黃脽道人語(十一月四日,)
(卓然精明而念不起,)
雜記醫藥:
服黃連法(三月十日,寒食日)
(丙子寒食日,寶積長老曇潁言:)
墓頭回草錄(十一月)
(王屋山有異草,制百毒,能於鬼手奪命。)
服生薑法(系於謫儋州時)
(予昔監郡錢塘,遊淨慈寺,)
服葳靈仙法(系於謫儋州時)
(服葳靈仙有二法,其一,淨洗陰乾,)
雜記草木飲食:
記惠州土芋(十二月二十七日)
(岷山之下,凶年以蹲鴟為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