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蘇軾詩詞文章篇目編年(35歲)

(2023-05-05 09:05:44)
标签:

苏轼

诗词

文作

编年

熙宁

分类: 学习苏东坡

蘇軾詩詞文章篇目編年(35歲)

三十五歲,神宗熙寧三年(庚戌)西元1070

正月。九日,弟轍差充省試檢試卷官。二十二日,跋內教博士水墨天龍八部圖卷,謂畫狗馬難於畫鬼神非至論。戊午,二十六日,尚書省張方平(安道)罷知陳州,辟弟轍為陳州教授。訪楊褒,作次韻楊褒早春。柳瑾(子玉)來,旋別去。瑾有詩,次其韻。瑾之子子文為伯父渙之婿。

二月。壬申,十一日,以司馬光(溫公)為樞密副使,凡九辭,詔收還敕誥。其罷與光交遊蘇氏兄弟有涉。與楊氏簡,報弟轍改差陳州教授。再上神宗皇帝書,論新法不可行。差充殿試編排官。撰擬殿試策問。答劉巨濟書,論近世進人之弊。與楊濟甫簡,敘南園環境及生活近況。

三月。上擬進士對禦試策,朝廷不用。上奏,論葉祖洽試策有議論乖謬處,乞行黜落(此奏已佚),不從。壬子,二十一日,賜葉祖洽進士及第第一,蘇軾曾奏欲別定等第,不許。是科進士中,胡璞、頓起、陳敏(伯修),與有交遊。送錢藻出守婺州,作詩。弟轍赴陳州教授任。

四月。七日,與堂兄不疑簡,敘未能求出。己卯,趙抃罷參知政事,知杭州。與弟轍曾論抃于王安石初進用時所行事。嘗應抃之請,為其鄉人梁處士之居綠筠亭賦詩。安惇夫失解西歸,有送行詩。詩送呂希道(純和)知和州。嘗夜直秘閣,有詩呈王敏甫。曾與王益柔共直館中。次韻王誨(規甫)夜坐。文同(與可)來官京師。

五月。癸巳,詔並邊州郡毋給青苗錢。壬寅,詔令司馬光(溫公)詳定轉對封事。甲子,詔罷制置三司條例歸中書。中子迨(仲豫)生。

六月。朱壽昌棄官尋母,得之於同州,癸亥,四日,詔壽昌赴京師。丁,封宗室秦、魯、蔡、魏、燕、陳、越七王為公。丙戌,知諫院胡宗愈(完夫)貶通判真州。范鎮(蜀公)應詔舉軾為諫官。

七月。辛卯,四日,歐陽修徙知蔡州。壬辰,五日,呂公弼為樞密使,以知太原府馮京(當世)為樞密副使。壽昌母子至京。壽昌以韻語改寫梁武帝所作懺,為作偈。二十一日,應李元直(通叔)請,跋文同(與可)墨竹。

八月。壬戌,五日,侍御史知雜事謝景溫劾奏蘇軾居喪服除,往復賈販,妄冒差借兵卒。蓋因鎮(蜀公)舉薦而起。癸亥,六日,詔江淮發遣湖北運司,體量其居喪服除往復賈販、及天章閣待制李師中(誠之)供析照驗,見其妄冒差借兵夫事實。無所得。大理少卿蔡冠卿知饒州,有詩送行。劉攽(貢父)通判泰州,有送行詩。曾鞏(子固)通判越州,有送行詩。

九月。七日,歐陽修作六一居士傳,嘗書其後。庚子,十三日,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曾公亮罷,蘇軾嘗責其不能救正朝廷。甲辰,十七日,滕元發(達道)由鄆州改知定州。乙巳,十八日,錢勰(穆父)試賢良對策。穆父歸,置酒為勞之,舉令為文。與滕元發(達道)相晤,旋別。亡故堂兄位之子林(十六郎)卒于京師,享年三十歲,弟轍有祭文。

十月。一日,跋文同(與可)草書,記與劉攽(貢父)同論李常(公擇)草書。己卯,二十二日,范鎮(蜀公)依前戶部侍郎致仕。先是鎮薦蘇軾、孔文仲(經父)皆不得用,而軾反以此遭致劾奏,遂屢章乞致仕,並為軾辯誣。往謁鎮,賀其致仕。二十八日,與堂兄不疑(子明)簡,為言遭致彈劾事,尋下諸路體量皆虛。

十一月。本月,權開封府推官。丁未,二十日,與士大夫餞送章衡(子平)牧鄭州。二十二日,與堂兄不疑(子明)簡,報侄十六郎葬事已了,為言近遷居宜秋門外。

十二月。丁卯,十一日,韓絳(子華)為相。有賀啟。是月,罷權開封府推官,依舊官告院。與堂兄不疑(子明)簡,為言子正授篷州益隴令,迎十六郎之妻及其子彭、壽居於一處。嘗奏彭蔭補。

本年,權開封府推官期間,與李公寅之父有交往。呂希彥通判河陽,送詩。與胡允文(執中)暫聚。始識穆珣。多簡與楊濟甫。與蒲宗孟(傳正)同朝。宗孟乃堂兄不疑妻弟。與李清臣(邦直)有交往。與宋敏求論杜詩。應文同(與可)請,作墨君堂記。畢仲遊貽書戒言。

 

詩詞

五古:

送錢藻出守婺州德英字(三月下)

(老手便劇郡,高懷厭承明。)

送曾子固倅越德燕字(八月)

(醉翁門下士,雜遝難為賢。)

送呂行甫司門倅河陽(熙寧三年)

(結交不在久,傾蓋如平生。)

 

七古:

次韻楊褒早春(正月)

(窮巷淒涼苦未和,)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或四月)

(舊書不厭百回讀,)

送呂希道知和州(四月)

(去年送君守解梁,)

送蔡冠卿知饒州(八月)

(吾觀蔡子與人遊,)

送劉攽倅海陵(八月)

(君不見阮嗣宗,臧否不掛口,)

自題臨文與可畫竹(系于熙甯在朝時)

(石室先生清興動,)

 

五律:

綠筠亭(或四月)

(愛竹能延客,求詩剩掛牆。)

 

七律:

次韻柳子玉見寄(或二月下)

(薄雷輕雨曉晴初,)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四月)

(蓬萊宮闕隔埃氛,)

次韻王誨夜坐(或四月下)

(愛君東閣能延客,)

宋叔達家聽琵琶(或熙甯在朝時)

(數鉉已品龍香撥,)

次韻錢穆父還張天覺行縣詩卷(系于熙甯在朝時)

(君如天馬玉花驄,)

 

七絕:

走筆謝呂行甫惠子魚(熙寧三年)

(臥沙細肋吾方厭,)

 

詞:

點絳唇:琵琶女(十月)

(小蓮初上琵琶弦,)

 

文作

策問:

省試策問三首(二月)

漢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

(問。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

宰相不當以選舉為嫌

(問。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省冗官裁奉給

(問。曆觀前世,天下初定,民始休息,)

省試宗室策問(二月)

漢唐宗室之盛與本朝教養選舉之法

(問。昔周之盛世,其卿士皆周、召、毛、原,)

策問六首(二月)

五路之士

(昔人有言,鄒魯守經學,齊楚多辯智。)

農政

(古者有勸農之官,力田之科。)

禮刑

(古者禮刑相為表裡,禮之所去,)

古樂制度

(問。聖人之治天下,使風淳俗美者,)

漢封功臣

(問。漢皇嘗言吾運籌得子房,)

復古

(問。春秋之法,變古則譏之,復古則大之。)

私試策問(二月)

人與法並用

(問。任人而不任法,則法簡而人重。)

擬殿試策問(二月)

(皇帝若曰,嗚呼,維天佑民,)

 

策:

擬進士對禦試策(三月上)

(右臣准宣命差赴集英殿編排舉人試卷。)

 

奏議:

再上皇帝書(二月)

(殿中丞直史館判官告院權開封府推官蘇軾,謹昧萬死再拜,)

 

序:

送章子平詩敘(十一月二十日)

(觀進士登科錄,自天聖初訖,)

 

記:

墨君堂記(熙寧三年)

(凡人相與號呼者,貴之則曰公,賢之則曰君。)

 

銘:

文與可琴銘(或熙寧三年)

(攫之幽然,如水赴穀。醳之肅然,)

 

贊:

淨因淨照臻長老真贊(熙甯在朝時)

(淨故能照,為照故淨。

 

偈:

朱壽昌梁武懺贊偈(並敘)(七月)

(我觀世間,諸得道者,)

 

啟:

賀韓(絳)丞相啟(十二月十一日)

(右軾啟。伏審誕膺策命,)

 

書:

答劉巨濟書(二月)

(軾啟。人來辱書累幅,)

 

尺牘:

與楊濟甫(二月下)

(某近領臘下教墨,感服眷厚,)

與楊某(或濟甫)(殘,熙寧三年)

(子由已改差陳州教授。)

與堂兄不疑(子明)(四月七日)

(軾啟,得遞中及走馬處書誨,)

與堂兄不疑(子明)(十月廿八日)

(軾啟,因循久不奉狀,亦多時,)

與楊濟甫(或十一月)

(遞中屢得數書,知尊體佳勝,)

與堂兄不疑(子明)(十一月廿二日)

(軾啟,久不奉誨音,日增思念,)

與堂兄(疑為子明)(十二月)

(又,三弟不及上狀。)

與楊濟甫(或十二月)

(近領來書,喜知眠食佳安,)

與堂兄不疑(子明)(十二月下)

(軾啟,忽又歲盡,相去數千里,)

與孫運勾(曼叔)(或熙寧三年)

(某啟。脾能母養余藏,)

與銀台舍人(熙甯在朝時)

(人臣事君,惟有竭盡,)

 

題跋詩詞:

書諸集改字(或熙寧三年)

(近世人輕以意改書,鄙淺之人,)

 

題跋書帖:

跋文與可草書(十月一日)

(李公擇初學草書,所不能者,)

題李十八淨因雜書(或熙寧三年)

(劉十五論李十八草書,謂之鸚哥嬌。)

跋文與可論草書後(系于熙寧三年)

(餘學草書凡十年,終未得古人用筆相傳之法,)

書張少公判狀(系于熙寧三年)

(張旭為常熟尉,有父老訴事,)

書張長吏草書(系于熙寧三年)

(張長吏草書,必俟醉,或以為奇,)

書張長史書法(系于熙寧三年)

(世人見古有見桃花悟道者,)

評草書(系于熙甯在朝時)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

論書(系于熙甯在朝時)

(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

 

題跋畫:

跋內教博士水墨天龍八部圖卷(正月廿二日)

(此吳道子本深愛之,)

跋文與可墨竹(七月二十一日)

(昔時,與可墨竹,見精纖良紙,)

書通叔篆(七月二十一日)

(李元直,長安人,其先出於唐讓帝。)

跋文勳扇畫(系于熙甯在朝時)

(舊聞吳道子畫西方變相,觀者如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