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资料(3)
(2009-06-12 08:05:20)
标签:
教育 |
分类: 知识储存 |
第二章
一、概念解释
学校 : 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
学校管理: 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二、填空
1、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般简称学制。现代学制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
3、中国教育史上第一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我国第一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奏定学堂章程》,通常称为“癸卯学制”。
4、学校与企业的区别在于设置目的不同,调节手段不同,与政府关系不同,产出不同。
5、学校文化从其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类,前者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主要是以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其次是指人或人际关系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后者是指学校物质环境 学校中的一种规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
6、学校管理中有两种沟通形式: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7、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有:思想品德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
三、选择
1、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
①中国
2、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称为(
①壬子癸丑学制
3、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①
4、同级机构间的交流、协商属于(
①正式沟通
5、在学校管理中,如果沟通的中间环节过多也会使信息在①主观方面的障碍
6、聘任教师职务应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为(
①一年
四、判断
1、现代小学的发展比大学和中学要晚得多。(
2、我国现代学校极其制度是从西方引进的。(
3、癸卯学制首次规定的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现在仍被广泛采用。(
4、学校仪式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5、学校领导必须以主要精力和时间抓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五、问答
1、一所学校应具备怎样的基本条件?怎样理解学校的公益性?
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学校公益性具体表现为: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②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③还涉及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
2、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一所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该学校特色的鲜明表现。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独特的学校制度会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3、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
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①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②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③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④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4、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5、为什么说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如何互相配合?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如何互相配合呢?①学校与家长应当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建立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和互相配合的紧密联系,建立起共同的教育目标,协调好学校与家庭两方面的教育力量。学校对家庭的指导并不单纯是提要求、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应注意与成绩不良学生家长的联系。②学校应主动了解、研究社会,把与社会教育的互相配合和支持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应定期开会讨论、研究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问题,并有专人与校外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保持联系。学校可邀请校外教育组织的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参加学校研究教育工作的重要会议。校外的社会教育组织也应有专人与学校保持联系,主动了解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向学校汇报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