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水利专家一封信

(2023-12-14 12:23:12)
分类: 我说黄河


江河治理,国之大计。黄河治理,众说纷纭。古有贾让三策,今有五大思想,四大学说,各派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究其原因:“泥沙研究没有统一理论指导”。

痴迷于黄河泥沙多年,2011年发现河流泥沙理论问题严重,因大家皆知“泥沙理论不成熟”,虽数说于人,却无人重视。苦研十年,终有突破,著《泥沙理论与潼关高程》,提交大家,敬请批判。

河流泥沙理论复杂,具体问题机理更难,但凭常识同样能说明形成的机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潼关高程就是如此。

众所周知,潼关高程是泥沙淤积的结果;而泥沙淤积的原因是大坝阻挡水流产生了壅水而成水库。库区比降小、流速低,水流带来的泥沙不能全部排出水库造成。

敞泄排沙效果最好,但入库流量过大,坝前产生壅水,大颗粒泥沙不能排出水库;小流量敞泄时可消除壅水,但流量小、流速低,大颗粒泥沙也不能排出水库,大颗粒不断积累,河床抬高——这是潼关高程原因。

敞泄时控制入库流量,让水库不壅水,从坝前向上疏浚出窄深河槽,提高流速;只要水深大于洪水期的水深,流速就能达到洪水期的流速,可把洪水期间带进水库的大颗粒泥沙排出走,河床降低——这是降低潼关高程方法。

简单吧?只用200多字,潼关高程的机理、排沙方法都能说明白。用理论分析的结果也是如此,只是更加明确:降低潼关高程的关键是要有底坎足够低、过流面积足够大的排沙洞;主要措施是敞泄排沙;辅助措施是疏浚。这三个措施早在1964年都提出来了。

1956年黄万里提出:虽然目前刷沙的措施尚未具体化,但因这是自然规律所指示的必须研究的客观趋势,我们必须留下这些洞,以免他年觉悟到需要刷沙时重新在坝里开洞”【1】。他说的“这些洞”是导流底孔,当年全部封堵,如今已全部打开。

同一篇文章中,黄万里提出:“每若干年中有一年的七月初把库水放空,使得有几场大水可把上游库边上的积沙冲刷到坝后水深的地方。”这里说得更明确,就是“洪水敞泄”排沙,从1962年就开始使用。

1964年黄万里又提出用疏浚降低潼关高程,并说出基本原则:冲沙机船可从下游近坝处开始工作,慢慢向上游移动……总之,浚谍河槽,以浚深为主、为先。以增宽为次”【2】。因技术原因,当时没有采纳。1996年有了冲沙机船,却跑到潼关河段地实验了8年,因疏浚位置不对,没有达到目的。

尽管凭经验、凭常识能把问题分析得差不多,也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人们抓不住关键。比如,建库前黄先生强烈要求保留导流底孔,但他不知这是三门峡水库排沙的关键,在1964年竟然批判打开导流底孔这一措施。

10年了,我把降低潼关高程的办法分别给有关方面提出了6次,没有一点反应,线上、线下也跟专家谈过,大家根本听不进,甚至有人怪我多事,这让我越来越相信“历史总是以不同的形式重演”。

大禹治水靠“三宝”;先有开山斧、避水剑,获河图黄河得治。作为现代大禹,水利专家手中已有“两宝”:以大型机械为代表的施工能力是“现代开山斧”;以现代通信为基础的预报预警系统是“现代避水剑”;缺少的正是指导河流治理的“现代河图”——河流泥沙理论。

尽管世人说三门峡水库是一个失败工程,但它的建设是黄河治理步入现代的标志,是千百年来黄河治理的第一次飞跃,它的建成让素有‘凌汛决口,河官无罪’的黄河下游再没有出现决口。

有了这套泥沙理论,就认识了河流泥沙运动规律,不但可以解决潼关高程问题,证明三门峡工程不错,而且,只要大家理解了这套泥沙理论,加上各自的经验,就能掌握河流演变规律,凭着大家的聪明才智,就能解决黄河泥沙问题,在黄河治理中实现第二次飞跃,就能把黄河治理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此致

敬礼:

现代河伯——陈勇

参考文献:

1、黄万里《对于黄河三门峡水库现行规划方法的意见》19565月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出,发表于《中国水利》1957年第8

2、黄万里《改修黄河三门峡坝工的原理与方法》19649月水利部印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