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方法不能得到合理运用

分类: 我说黄河 |
黄河输沙用水
2002年之前就有人设想用最少的水把最多的泥沙输送到海,“85”科技攻关中齐璞等人就提出:利用小浪底水库多年调节,相机利用洪水调水调沙,不但可以达到冲刷下游河床,增加平滩流量的目的,还可以减少调沙用水。
可能是担心河床淤积,虽然曾利用自然洪水调水调沙,并没有采纳齐璞等人“多年调节”这一建议。至2022年,至少24次实验摸索,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上图是根据泥沙公报利津站年输沙量,年流量数据制作的图表。扣除调水调沙失误和没有进行调水调沙的年份【这几年可看成水库调节(蓄)】,总体上看,每吨入海泥沙用水量逐渐增加。
2018年从小浪底水库排出了大量粗泥沙,造成下游河床淤积,站在调水调沙的基本目的这一角度看,可以说是历年最失败的一次,但因前4年水库蓄积泥沙,当年的小浪底排沙量大,入海单位输沙用水却很少,仅为112m3/吨。
“85.” 攻关就想到的办法,至今也用不好。这一事实再一次说明:没有科学的泥沙理论指导,科学的方法也不能得到合理的应用。
估计有人看了这篇文章,会把2018、2019年黄河下游的淤积归结到“多年调节”上,那样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说明你还不懂水库排沙的内在机理。
2018年调水调沙那让人紧张的4个小时,专家已经看出了问题,2020年进行了人造洪水实验,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查一查相关的资料和报道。
2024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