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一悟】2.培根《论真理》

标签:
培根随笔论真理培根随笔集思维箭头书山寻路 |
分类: 一文一悟 |
弗朗西斯·培根被认为是实验科学的创始人、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其一生的志向为:“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并且把经验和实践引入认识论。”
也就是说培根的理想是:秉持“将经验和实践引入认识论”的信念
培根的著作主要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和《学术的伟大复兴》等,但最流行的,应该是他的随笔。《培根随笔》的影响,不亚于《蒙田随笔》,这两部随笔应该是西方随笔著作的双子星座。
下面用思维箭头解析的,就是《培根随笔》的第一篇:《论真理》
所用版本要说明一下。目前我手里的版本有三种:王佐良先生翻译的《培根随笔集》中的五章、曹明伦先生翻译的《培根随笔集》和微信读书上的储琢佳翻译的《培根随笔》。以文采论,王佐良先生肯定最佳,可惜他只翻译了五章,不过王先生的译笔过于雅驯,要知当时的写作标准和文学风尚是倾向于质朴简约的,从这部随笔集的原著也能感觉到那种畅明练达。曹明伦先生的译文非常详审,而且将随笔集的58篇全部译过来了。但我觉得最接近培根原著风格的,还是微信读书上那个版本,读起来就够和现在的语言无缝接入,当然,具体细节肯定要和曹明伦先生的译本相互参照。
字体颜色说明一下:红色字体是对原文或相关资料的压缩,当然,为了理解的方便,有时也会根据注释等添加一些细节。紫色字体是我自己的发挥,都放在括号里,括号里还包括引用其他著作的语句,也用紫色字体,同时用双引号进行标识。全文结晶用加粗紫色字体。
这篇文章共十二段,我们依次解析一下:
第一段:耶稣在受到审判时说:“我来世上是为传播真理”,审判他的彼拉多戏谑道:“真理是什么?”
第二段:世人喜爱谎言,不只因为寻求真理路途艰辛,也不是怕真理制约思想,而是一种天生的对谎言本身的喜好
第三段:我也不知道原因
第四段:世人认为真理如同珍珠,显露在日光下,最能呈现纯粹本色
第五段:曾有先哲批评诗歌是“魔鬼”,因为诗意能占据人的想象,但却不过是谎言的影子
第六段:然而,尽管世风日下,人类的情感和判断力日益堕落,但一接触真理,还是不由得被其征服
第七段:圣经上说,上帝在创始的那七天,首先创造的是感官的光明,最后创造的是理智之光,直至现在,每到安息日他都以自己的圣灵昭示世人
第八段: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所信奉的哲学是:“感觉是一切的尺度。”这位诗人曾发表过一番妙论,为他那处处低人一等的哲学增色不少(培根你好毒舌啊),他说:“站在岸上遥看海上那些颠簸的船只真是一件乐事;站在城堡窗口观看脚下激烈的战争也很逗乐,因为自己远离那些险境,但没有任何快乐能和登上真理的制高点,在空气清新、无人能及的高峰上俯视世人们的种种错误、流离、迷乱和狂暴相媲美的了。”(老卢,培培毒舌你,那是应该的,你是看透了一切,躲过了一切,但也错过了滚滚红尘的苦辣酸甜,那不仅是一个诗人所应该参与的,也是所有想真切活一回的人不应回避的。)
第九段:刚才高峰上那位如果怀有几分恻隐之心,而不是骄傲自满的情绪,那就再好不过了。(就算在高峰上一直不下来也行,是吗。)
第十段:探讨完神学和哲学上的真理,(这就探讨完了?)再来说说日常事务中的真理
第十一段:最令人蒙羞的就是虚情假意和背信弃义的行径被人揭穿
第十二段:曾有预言说,当人世间不存在忠诚和信任时,也就是基督重降人间时。(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心怀忠诚和信任的人在,基督都不会过来。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只要人类存在,基督就不会来,因为无论到何时,人群中都有忠诚和信任,关键是,这些品质在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方面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究竟如何发挥作用,这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这是一个思路。《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也是一种思路。)
下面我们把各段再精简一下:
第一段:世人热衷于不确定的事物,认为坚守信仰就是束缚身心。
第二段:世人天生喜欢谎言,这令哲学家们迷惑不解。
第三段:也许真理就像日光,能把虚情假意等照得无处逃遁,而烛光则让许多晦暗掩藏起来,同时呈现出迷人情状。
第四段:真理又像珍珠,在日光下显得纯粹,而不像多种光线穿过钻石或宝石,折射出绚丽的颜色。如果没这些光线,钻石和宝石会无聊到厌弃自身。
第五段:真正可怕的不是谎言,而是根深蒂固的谬误和偏见。
第六段:尽管世风日下,但只要一见真理,人们还是会心悦诚服。皈依真理,是最高美德。
第七段:圣经说,上帝先创造出感官觉察的光明,最后创造出智慧之光,谁皈依上帝,光芒就洒向谁。
第八段:再也没有比身处安全的地方看险境中迷狂的人们更有意思了。
第九段:如果能对那些迷狂的人们怀有同情,那就再好不过了。所谓人间天国,就是做到心怀慈悲、皈依上帝和紧随真理。
第十段:日常事务中的真理,就是胸怀坦荡,不含邪曲。
第十一段:最让人感到羞耻的是谎言被揭穿,无颜见人,更不敢面对上帝。
第十二段:忠诚和信任维系着世上的人们,撒谎只有接受严惩。
最后,将这篇文章精简为一段话:
世人天生热衷不确定的事物和谎言,而信仰和真理需要秉持明确和坦荡之心。要对迷狂中的人们心怀同情,然后皈依上帝、紧随真理,人间就会变成天堂。谎言终究无法自圆其说,只有忠诚和信任,才能我们无往不胜、相爱相亲。
不信圣经的人们,将“上帝”置换为各自的信仰,其他的都通用。